白酒用塑料瓶装 “酒界三问”塑白酒新文化



     爱酒者说,酒是天地之间的尤物,可作用于心神。

  人之心神,经酒的滋润、便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因此,人世间有了酒,生活便丰富多彩了,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了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了许多悠长的滋味……

  有人说,浩瀚宇宙中,地球至今孤独的存在,也许她是数千亿个星球中,唯一一个曾为酒而迷醉、拥有“美酒精神”的文明创造。

  此等溢美之辞,对于古井贡酒也有相似的表达:

  古井贡酒是天地共酿的灵物。天,包括中原腹地的适宜气候、温度、湿度、日照;地,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亳州独特的地质、水土、粮食、微生物环境等;再加上世代“古井人”的聪慧与努力,以酒神曹操传授的千年酿酒古法“九酝酒法”虔诚酿造,赞天地之德,夺造化之功,才得到这中华第一玉液琼浆。

  古井贡酒是人神相通的媒介。从古井酿酒的神秘过程、饮酒的神魅力量、行酒的神奇效果来看,饮者在一种微醺的状态下,让凡人超越了庸常的生活,飘飘然与天地一体,赫赫然俯瞰众生,体悟到了人生的另一层境界……

  诗人艾青爱酒,他用通俗的大白话,酣畅淋漓的酿制了一壶美《酒》:

  她是可爱的 具有火的性格 水的外形

  她是欢乐的精灵 哪儿有喜庆 就有她光临

  她真是会逗 能让你说真话 掏出你的心

  她会使你 忘掉痛苦 喜气盈盈

  喝吧,为了胜利 喝吧,为了友谊 喝吧,为了爱情

  你可要当心 在你高兴的时候 她会偷走你的理性

 白酒用塑料瓶装 “酒界三问”塑白酒新文化
  不要以为她是水 能扑灭你的烦忧 她是倒在火上的油

  会使聪明的更聪明 会使愚蠢的更愚蠢

  这首诗入口甘醇,回味悠长,“酒体”清爽,浓度却相当高,就像清澈透明的白酒,看似平易如水,实则浓烈如火。他写透了白酒的理性与非理性,又以启示性的语言,揭示了沉浸在酒神精神里的人那种最真切的体验。

  不过,在今天酒桌文化泛滥成灾的时刻,觥筹交错之间,恐怕很少有人能有心境,去体会这种恰到好处的境界。

  这是一个时代的课题:如今,当白酒不得不与酒驾、暴利,甚至权贵、腐败,这些不良社会现象连在一起的时候,谁来给美酒精神正名?谁能给白酒行业重塑道德标杆?

  古井贡酒作为一家有使命感的企业,直面这三个问题,并做出回答。

  酒界三问

  2012年10月,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开始在白酒业内流传,题目叫做《酒界三问》,作者是古井集团董事长余林。

  他写道:“……回到现实,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目前整个白酒行业的美誉度不高……一部分消费者已经开始疏远白酒,白酒的发展,特别是酒文化建设,正在面临一个历史节点的考验”。

  他向同行和同仁们发出了警报,“一个形象力差的行业,我们难以想象它的未来发展空间;若不把消费者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市场最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要仅仅看到白酒表面的繁荣,一旦消费者不高兴、不满意、不买账,那么危机随时会来。部分行业已有前车之鉴,我们千万不可大意”。

  余林董事长提出,要“倡导文明饮酒,促进中国白酒文化建设”,进一步打开白酒发展的深层制约,这就要回答好:“为什么饮酒”?“饮什么样的酒”?“怎样饮酒”?

  “酒界三问”也由此而生。他同时给出了古井贡酒的答案:

  其一,为什么饮酒?

  正如诗人艾青所写,“她是欢乐的精灵,哪儿有喜庆,就有她光临”。英雄见酒豪情万丈,“妖魔”见酒原形毕露,正是“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无论是洞房花烛夜,还是金榜题名时,生老病死,人的一生何时少得了酒?

  自古我们就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之说。自古我国也有以酒养生,视酒为“百药之长”。作为中华药都、华夏酒城的亳州,自古就有以酒养生的风俗,是我国著名的长寿之乡,所以才有曹操诗曰“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华佗更是把酒应用到医疗各个方面,发明了最早的手术麻醉剂“麻沸散”。

  其二,饮什么样的酒?

  首要的是,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这是一个前提;其次,要具有地方特色,特色愈是鲜明,发展愈有潜能;其三,要坚持不断创新,体现时代要求。

  如古井集团早在十年前就研制推出了“淡雅香型”白酒。所谓淡雅香型,就是为了适应人们现在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更加雅致的生活追求,在保持浓香型白酒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更加突出酒香细腻、柔和、舒适,口感不冲、不辣、不燥,入口绵软,后味爽净,各种理化指标均指向人体健康。

  其三,怎样饮酒?

  这方面应向古人学习。西周时期,为了深刻吸取商纣王“酒池肉林”亡国亡身的教训,统治者作《酒诰》以示警戒,并设专门的“监”、“史”官,形成了禁严繁琐的饮酒礼仪制度。虽然是“无酒不成礼”,但是“饮酒必依礼,饮酒必有仪”,饮酒风范成为考核官员的一个重要指标。

  后形成一些酒俗:按照时令节气饮酒,像元旦、端午、七夕等;按照人生节点饮酒,如降诞酒、冠礼酒、交杯酒;按照社会关系饮酒,如接风酒、饯行酒、答谢酒等。更有结社聚会、猜拳行令,射覆、藏钩、猜枚、联句赋诗等,大家平等交流,踊跃参与,其乐融融。

  余林董事长回答了“酒界三问”之后,向整个白酒行业呼吁:酒业同仁应多推出创新型白酒产品,“少喝酒,喝好酒”,倡导酒类消费新时尚,才能使白酒与时俱进,永葆生机与活力。

  饮酒思源

  《酒界三问》,看似不经意的一篇小文,背后却有着古井贡酒千年传承的底蕴。

  事实上,好酒者只要对白酒的悠久渊源有些许了解,就不会总是摆出一副“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架势,喝醉、喝倒,并非主要的饮酒之乐。

  历史传说中,白酒最早的酿酒大师或称创始人有两位,仪狄与杜康。有论者认为,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在年代时期上并未先后之分。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味甘甜,多产于江浙一带。醪糟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是高粱的别称,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多产于华北、中原一带。

  相传仪狄酿酒在夏禹时代。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在《战国策》中讲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在这段最久远的有关酿酒的文字记载中,我国酒文化中就有了鲜明的节制饮酒的传统。大禹本是贤君,他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广为流传。对待酒,他的看法也格外理性——“饮而甘之”;认为酒是美酒,却说“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一下子就联系到贪杯误事,甚至想到会有饮酒无度而亡国的糟糕局面,这不能不说很有先见之明。因此,仪狄虽然造出了美酒,反而被大禹疏远,甚至由此产生了最早的禁酒令,“绝旨酒”,不让大家酿酒了!

  居安思危,处治世而忧乱局,对于美的诱惑保持警惕而不至沉沦,这是我国文化中辩证思维的体现,也是悠久的中国酒文化从一开始就带有的独特基因。

  殷商之民信鬼神、好宴饮。周人贬损商纣王是昏君,“酗于酒,淫于妇”,“酒池肉林”,以至于朝纲混乱,诸侯举义,所以推翻他是上天的安排。武王派康叔驻守殷商旧地,特发《酒诰》以示人,规定饮酒只能用于祭祀,如果没有来头的聚众喝酒,就抓起来杀掉。孔子也继承了这个传统,虽然也爱喝酒,“唯酒无量”,但必须是“不及乱”的。

  进入了大乱世,酒风骤变,出了不少狂饮奇士。东晋阮籍一喝就三个月,他的朋友嵇康一边饮酒一边做诗抚琴,其醉态被后来的文人雅士喻为“玉山倾倒”,俊美堪比神仙,甚至比他留下的《广陵散》还让人陶醉。

  同为“竹林七贤”的刘伶,喝酒更是可怕:“一饮一斛,五斗解酲”。今人喝多了酒可到医院输液,而这位大仙却用喝更多的酒的办法来解酒,足见其疯狂。有一次他喝醉了见客,没穿衣服,有人责问他,刘伶回答说“天地是我的家,屋子就是我的衣服,你们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中来”?

  士族文人豪饮之荒诞,有消极避世之嫌,赋诗作文反而是附带品。那么,在乱世中,征战杀伐的曹操,是如何对待这杯中之物的呢?

  曹操与酒,有诸多佳话流传。曹操献酒,九酝春酒留香千载,为古井贡酒前身,这自不必说。他的一生,爱酒、懂酒、惜酒,曾经煮酒论英雄,也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

  但曹操还曾禁酒。古井人研究发现,东汉建安十二年,由于连年饥馑,农民起义不断,“饥兵兴,曹操表制酒禁”。他这是从国家民生大局着眼,一要省粮食,二要改风气,所以在国难当头之际,才下诏禁酒。

  这些禁酒举措为士族官僚所抵制。孔融就反对曹操禁酒,因而革职,回家了依旧“宾客日满其门”,并常常自叹:“座上宾客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这位躲在家里饮酒作乐的先生,常针砭时弊,尤其对曹操极尽挖苦讽刺。结果,颁布了禁酒令的曹操找了个借口,把贪酒的孔融杀掉了。有论者说,这是政治家的谋略,与酒无关,曹操此举打击了士族势力,因此巩固了曹魏政权,也推动了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其实曹操也是喝酒的。我们看他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他的行为会和议论矛盾呢?此无他,因曹操是个办事人,所以不得不这样做……”做大事者,不能为酒所困。进而,魏初时期,在曹操父子的影响下,建安文学以其“清峻、通脱、华丽、壮大”的风格,开创了一代新风。这种文风,当然与有所节制的酒风是相呼应的。歌以言志,酒以抒情。酒与诗,是体验人生、寄托情思的载体与媒介。这才是从远古走来的酒文化所推崇的饮酒境界,更是古井贡酒追求的文化境界。

  白酒新文化

  杜康造酒也有一个传说。有一天,仙人指点他:你明天早晨到外面去,会碰到三个人,从他们身上各取一滴血,滴入酒糟里,美酒即成!结果,杜康第二天遇到三个人,分别是秀才、武士和疯子。

  这就是“饮酒三境界”:第一阶段,如同文人,温文尔雅,谦逊尚礼;第二阶段,如疆场武士,酒过三巡之后,兴致正好,称兄道弟,酣战淋漓;第三阶段,超量饮酒后,仪态全失,该倒的倒,该躺的躺,该疯的疯,不敢说的话说了,不该做的事做了……

  俗话说,“酒风就是作风,酒品就是人品”。可即便正人君子、文人雅士,酒精面前人人平等,一定量的美酒下肚,慌慌张就不再是自己了,这种情况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不过,如果把时间尺度拉长,“酒风”确实能折射出人的际遇和精神境界。

  李白曾言,“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饮酒之乐尽在其中。别人称他为诗仙,他却自比“酒仙”,写酒的诗歌太多,恐怕可以专门编一部集子。独酌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群饮时,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得意时,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失意时,则“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而他在《将进酒》里几句千古绝唱,“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给了后世所有的酒客以最好的理由——“喝吧,想那么多干啥?”

  不过,留下这么多酒歌的李白,一生仕途坎坷,他的政治抱负大都借着酒劲宣泄了,就算曾贵为翰林学士,也没有干出一番事业,反而因缺乏政治远见而“站错队”,发配流放,最后慌不择路,“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苏轼为官一生,干了不少实事。在他的酒歌中,不缺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更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深沉。同样是透过杯中之物,东坡居士所参悟的天地世界,似乎要比青莲居士醉眼所见的颠倒乾坤,更有意味,更富于哲理。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业内人士都明白一个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做白酒就要做文化。但是,对于这个“酒文化”如何做法?就各执一词、各显神通了。

  国内白酒业老专家沈怡方认为,白酒业要有“酒道精神”,他倡导健康的饮酒氛围,提倡一种“白酒新文化”。他希望,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白酒的健康功能,把饮酒当做保健的话,每天饮用,总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会让整个社会饮酒风气转变,白酒企业当仁不让,更有责任推进健康饮酒方式。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馆长张猛认为,我国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其酿造工艺和历史最为久远,以五谷为原料,手工酿制,最符合国人的口感偏好和体质特征。“喝酒,就要喝好酒,好酒不一定是贵酒,不以价钱而论”。他说:“一要是口感舒适,入口醇净甘爽,让人啧啧称赞;二是喝完了不上头,没有副作用,不影响工作学习,这是喝酒的最简单标准”。

  进一步说,喝酒就是“喝文化”。在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古色古香的“饮酒室”中央,有一张老树根做成的大酒桌。张猛馆长居中而坐,“古井贡酒的背后,有一个完整的酿酒、饮酒、品酒的文化体系做支撑,在这里,你喝的不仅是酒,更能喝出美酒精神,体验到浸泡在美酒中的丰富多彩又源远流长的中国人文精神”,他说。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井贡酒并没有把白酒看做一般的消费品,酒不仅是人们交往和娱乐的媒介,还是在酒文化中受熏陶与感染,让人生境界得以升昇华的手段。“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不醉人人自醉”,这里说的,不是“喝高了”之后的短暂的快感,而是“喝好了”以后的感悟与收获。

  这正是《酒界三问》给整个白酒业所带来的醍醐灌顶式的“醒酒”效果。酒里有乾坤,杯中藏世界。能否参悟,要看你是否“喝得恰到好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538.html

更多阅读

怎么样用桑葚泡酒 桑葚枸杞泡酒配方

怎么样用桑葚泡酒——简介 桑葚泡酒具有补血、强身、益肝、补肾、明目等功效,那么,桑葚泡酒怎么做?以下为大家提供了桑葚酒的做法,并有详细的步骤,供大家参考~怎么样用桑葚泡酒——食材成熟桑葚 500克白酒 1000克黄酒 1000克怎么样

德鲁克的经典三问 德鲁克最经典的三本书

德鲁克的经典三问组织不能只依赖天才来运作,而是必须依靠“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因此,企业不能单靠“坐而言”,而是要能“起而行”,因为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乃在于行,唯有通过行动达到有效的实践,才是企业精神成功与否的有力

转载 仙剑三问情篇尸块一览 仙剑3尸块

原文地址:仙剑三问情篇尸块一览作者:梦璃雪------------------------------------------------------------------------- 尸块名称 -  掉落怪物  出现地点  招式 注意事项-------------------------------------------------

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 张裕 想做酒界国美

     “未来3年将开设3000家专卖店”,近日,中国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端出了这盘扩张大餐,引发市场极大关注。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限制“三公”消费,以及消费者不成熟等情况,张裕的专卖店计划并非没有争议。  力做酒界国美  3月

茅台主动降身段:酒界大佬,削发明志

     茅台作为酒界大佬中的大佬,在行业内具有呼风唤雨的能量和影响力,所谓“行业看茅台,晴雨不用猜”。从茅台身上寻找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脉络,已经成为行业人士的一种自觉和习惯,只要茅台稍有风吹草动,行业内便会有嗅觉灵敏者

声明:《白酒用塑料瓶装 “酒界三问”塑白酒新文化》为网友墨羽离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