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董事长景柱:一个河南人的创富传奇



    景柱,男,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海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1988年,大学刚毕业的景柱来到海南,从技术员、车间主任干起,与海南汽车制造厂第一批拓荒者一起艰苦创业。1997年,他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带领新班子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扁平精简机构”、物业社会化、分配绩效化等一系列改革,企业在成本控制、物流管理、产能提升、售后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6年间,企业不仅扭亏增盈,而且实现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扩大至33亿元,累计向国家上缴税收近20亿元,年产量由3000台提高到两万台,员工年收入翻了两番,仅2003年前5个月销售收入就达28亿元。他率先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汽车研发机构联合开发整车,分别用9个月和7个月推出国内首款多功能轻型客车“普力马”和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档轿车“福美来”,大大提升了海汽品牌的知名度。企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9月8日,海马股份在郑州媒体发布公告,称河南年产15万辆轿车项目和15万台发动机项目进入环境公示阶段,向公众征集环境意见,酝酿已久的海马河南轿车项目即将鸣响发令枪。

    欣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海南汽车企业,为什么独独相中河南,要在郑州投资建厂?秘密可能隐藏在公开报道的背后:深交所上市公司海马股份(000572)的董事长景柱是河南兰考人。

    景柱被评为2007年海南首富。在过去的20年里,景柱从一个车间工人,最终成为海马股份的董事长,很多人心里可能都有一个疑问:在遥远的异乡,一个河南人如何用20年的时间写就一个海南首富传奇故事?

    巧合写就一段传奇

    1988年,22岁的兰考籍小伙子景柱从重庆大学毕业,一个重大的选择摆在了他面前:去哪里工作?据熟悉景柱当年情况的人士介绍,大学毕业时,景柱在毕业分配意向表上填的是:祖国边远地区、私营企业或其他科研机构。

    1988年,新中国最大的特区--海南省正式成立。一个历史长河中的巧合让这个河南小伙儿和海南结下不解之缘: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景柱选择了去海南创业。

    在重庆大学,景柱学的是机械系锻压专业。1988年,来到海南闯荡的景柱加入海南汽车制造厂,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干起。

    勤奋敬业的景柱成长得很快,历任车间主任、厂长助理、代理总经理等职务,后又调往海南省汽车办,并曾任汽车办主任。

    1998年,一个重大转机出现。在国家行政划拨方式下,一汽兼并海南汽车制造厂,成立了一汽海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当时一汽持有51%的股份,海南汽车持有49%的股份,海南汽车发展从此步入快车道。

    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海南汽车经过资产重组引入职工持股和民营资本变为民营企业,其中以景柱为首的管理层占有主要的股份。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股权变化后,海南汽车最终于今年1月借壳海南当地上市公司琼金盘登陆资本市场,琼金盘更名为海马股份,海马股份变成了一家民营企业。

    资料显示,海马股份的前两大股东分别是海南汽车和海马投资集团,景柱通过这两家公司间接持有约2.51亿股海马股份。

2006年以来的这轮牛市,让景柱的个人财富产生了一个“核聚变”。按照海马股份近日20元/股左右的股价计算,景柱控制的股权市值超过50亿元。正因为此,今年4月,海南省把河南人景柱评为海南省首富。

    2007年8月18日,景柱掌控的上市公司海马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斥资3.42亿元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拿下1337亩土地,并将投资8.2亿元增资郑州汽车项目。如果这项15万台轿车和15万台发动机项目顺利投产,河南籍海南首富景柱在荣归故里的同时,可望写出新的财富传奇。

    海马神话的缔造者

    人们对作为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海马股份可能还有些陌生,但对于大街上跑的海马3、福美来、普力马汽车可能会有一定的印象,没错,这些都是海马股份的作品。作为一家海南省从事轿车生产的上市公司,海马股份(000572)近年来备受资本市场追捧,景柱本人也在资本和实业两个市场创造了神话。

    虽然此后国内媒体在报道海南汽车上市一事时,多以“MBO”等敏感话题切入,但海南汽车过去几年的飞速发展则是有目共睹,海南网友甚至称海马股份为“海南最好的上市公司”。

    2007年上半年,海马成功推出全新自主研发的产品“海马3”,并于6月投放市场,目前市场反响热烈。海马3的上市,丰富了海马汽车产品,形成了海马3、福美来2代、海福星、普力马等系列化产品序列。

    海马股份今年的半年报显示,海马股份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64亿元,净利润2.77亿元。

    “虽偏居一隅却默默耕耘”,长期跟踪海马股份的中信证券(爱股,行情,资讯)研究员李春波这样评价该公司,李春波预测今年海马股份的销售收入可达90亿~100亿元。在他看来,以景柱为首的海马股份管理层是该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李春波认为,基于海马股份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郑州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他对于海马股份郑州项目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景柱投资家乡有无乡情因素?业内人士看来,不排除这个因素,但景柱作为浸淫商界多年的“老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必然是决定性因素。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景柱在郑州还是做了一笔划算的买卖:在寸土寸金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拿到千亩工业用地,每亩土地的价格只有2.24万元;收购总投资超亿元的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也只花了不到3000万元。显然,家乡待景柱也不“薄气”。

    富豪离我们很近

    这位河南籍海南首富似乎离我们的生活有点遥远,但通过景柱身边人的介绍,会发现他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据熟悉景柱的一位人士讲:青年时代景柱学习勤奋,志向远大,曾立誓考北大、清华,后来没能如愿,入重庆大学学习。但不服输的景柱发誓最终学历是北大、清华。天遂人愿,他终于考取北大教授、国内某著名经济学家的博士研究生。

 海马董事长景柱:一个河南人的创富传奇

    熟悉景柱的人说,景柱吃苦耐劳,做事雷厉风行,处处身先士卒。在海南汽车建厂初期,他和同事们一起日夜奋战在车间,曾有七天顾不上洗澡的记录。

    熟悉景柱家庭情况的一位人士向记者介绍,景柱的家乡在兰考县一个偏僻的农村,他的母亲是兰考县焦裕禄时代的农村干部,穷苦人家出身。

景柱的父亲去世很早,母亲独自一人拉扯着包括景柱在内的几个孩子。景柱事业有成后,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经常带她到各地旅游,并给她很多零用钱,但母亲把这些钱多捐助于村里的文化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慧丽在兰考县挂职当副县长,和景柱的母亲相熟。在她的印象里,景柱的母亲特别富有同情心,关心穷人,热心公益事业。她曾鼓动当老总的儿子及儿子的朋友捐了50万元,帮助筹建村里的小学。

    据另一位熟悉景柱家庭情况的人士介绍,景柱曾经把母亲接到海口生活,但老人觉得不习惯。倒是看到海口市的老人们扭秧歌、跳舞觉得很稀罕,回到家乡后就张罗着组织村里腰鼓队,如今他们村的腰鼓队已经远近闻名了。

    还有一次,她用儿子景柱给她的零花钱带领着村里的老人们到开封旅游,在当地传为美谈。显然,在这一切的背后,景柱的孝心和资金支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5847.html

更多阅读

小产品大市场:九阳豆浆机的创富传奇

1994年,九阳创始人王旭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家用豆浆机。1999年,智能型家用全自动豆浆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0年,九阳的豆浆制备方法及自动豆浆机再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家庭自制熟豆浆”使九阳家用全自动豆浆机很快在市场

周彦俊:一个残疾人的创富传奇经历

这是一个最平凡的创业故事。情节中有艰难的起步,小心翼翼的扩张,破除瓶颈的大发展,投资失误后跌入低谷,痛定思痛重出江湖……   在很多人眼里,中年的周彦俊不过是个拄着拐杖的残疾人,在他的背后,有一段命运多舛的故事:70元起家,十年内靠着

打工仔到百万富翁:一个炒更人的创富传奇

炒更(即兼职或打临工)成就了打工人的百万财富?说来太多的人不相信,可是,在广东东莞,就有一位初中毕业的打工仔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不甘平凡,超越自己  曾东立30岁,江西省永新县莲洲乡人。1992年,他初中毕业就应聘到东莞市

安踏总裁丁志忠:17岁开始的创富传奇

在福建省晋江市一个靠海的小镇上,丁志忠起初被一个朴素的致富欲望所驱动,成为一个初中未毕业的鞋业作坊主。但当他比别人以更快的速度转变为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并率先发掘国内市场之后,便迅速从当地三千多家鞋企中脱颖而出,走向了小镇

安踏丁志忠:17岁开始的创富传奇

在福建省晋江市一个靠海的小镇上,丁志忠起初被一个朴素的致富欲望所驱动,成为一个初中未毕业的鞋业作坊主。但当他比别人以更快的速度转变为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并率先发掘国内市场之后,便迅速从当地三千多家鞋企中脱颖而出,走向了小镇

声明:《海马董事长景柱:一个河南人的创富传奇》为网友爆破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