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近义词 天京城攻坚为何难?

 攻坚克难 近义词 天京城攻坚为何难?


     湘军攻天京之役,前后历经两年另两个月,伤亡将士数万人,且最终也未能全歼城内守军,让幼天王这个“渠魁”成功突围,攻坚之难,可谓备至。

  之所以如此难,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太平军方面,城中兵力不多,连居民、眷属不过3万,战兵最后更只有三四千,但人少也意味着消耗低,得以在吃“甜露”的情形下苦撑良久。太平军自己则在城内婴城种麦,“青黄十余里”,部分解决了粮食问题。城中虽然兵力单薄,但名将荟萃,主帅李秀成众望所归,能凝聚守军士气,麾下吴如孝、吉庆元、黄金爱等都是方面之才,人自为战,清军一时难以奈何。

  其次,南京城垣兼顾,号称“天下第一名城”,城外据点形胜,一开始又多为太平军控扼,湘军仅扫清外围就耗费大量时间、兵力,延误了破城时机。

  湘军方面兵力最多时不过五万,围攻号称“四十三里半”的南京城显单薄;缺乏能摧毁城垣的重型攻城炮,和能消灭大量有生力量的西式榴弹炮,无力通过火力直接破城,只得采取耗时费力的穴地攻城法。由于太平军同样善于这种传统攻城战术,对防御穴地攻城很有心得,因此湘军屡攻不克,仅在扫清城外全部据点、占领城外制高点压制城防后,才勉强过关。

  不过由于湘军后勤体系完备,主帅曾国藩谨慎持重,稳扎稳打,所采取的先进行战略大包围,再扫荡外围、切断城中补给通道,最后攻城的战法行之有效,虽靡费时日,付出代价,最终仍然取得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清军并非不具备火力破城的实力:当时淮军兵力已达150营近7万人,全部装备洋枪,并配属有中国籍洋将毕乃尔统帅、拥有加农炮和榴弹炮的“毕乃尔炮队”,在湘军久攻不下之际,清廷已下令增调淮军14000人和毕乃尔炮队助战,曾国荃等湘军将帅惟恐“艰苦二年以与人”,因此不顾代价强攻硬打,才抢在淮军、炮队到达前攻破天京。

  这是天下第一名城南京最后一次被传统战法破城:1911年辛亥革命,江浙联军围攻清军固守的南京城,先攻占天保城,然后在天保城上架起新式榴弹炮,猛轰城内富贵山、北极阁等制高点,炸死督战的清军大将王有宏,迫使守军丧失斗志,开城逃遁。自辛亥之役起,南京城的攻防战,进入了真正现代战争的新阶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654.html

更多阅读

近义词反义词 后继有人近义词反义词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8单元近义词、反义词第一单元近义词:急切----迫切惧怕----害怕隐藏----暗藏担忧----担心贪婪----贪心适宜----适合反义词:暂时----长久轻松----沉重隐藏----公开担忧----放心快乐----忧伤贪婪----知足惧怕

声明:《攻坚克难 近义词 天京城攻坚为何难?》为网友下一秒待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