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1)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第二篇中国宏观调控的困局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

  当下的中国物价上涨,令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的政策制定者都颇为紧张。

 第36节: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1)
  长久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超高速、低通胀"的格局(甚至有两年出现过通缩),成为被世界羡慕的全球经济增长的"奇迹",在人类整个经济史上的确很少有过这种状况。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升以及微观激励的改善等,但由于政府对要素配置与定价的问题,所导致的要素市场的不调和,降低了整个经济的生产成本(中国生产要素的价格与国外相比普遍较低),增加了中国经济的短期竞争力。因此,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创造了中国经济这一超常增长的格局。产业的利润被明显提高,企业投资、生产的激励被明显增加,很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会暂时增强。这导致了我们现在企业有很多钱,国家有很多钱,从而带来了投资过度、出口过度、贸易顺差太高、消费不足、本币升值压力、流动性泛滥等问题。一系列结构失衡大大增加了中国经济中长期的风险。

  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经济,有点像一位"异常亢奋的长跑运动员",快跑了三五千米,既不出汗,也不喘气。在我看来,当下中国物价上升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经济已开始趋向于回复宏观经济运行的常态,开始摆脱"异常"。

  客观上讲,抛开供给方面所造成的粮食上涨因素,中国当下的价格上升,反映了由于工资、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相对要素价格调整(我们认为这种调整可能刚刚开始)。这种温和的通胀反映的主要是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后的成本推动型价格调整,而非全面的市场供不应求。可以预见的是,价格长期温和上涨会逐步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运行的常态,短期因素(供求因素造成的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升)可能会很快被市场规律所修正(粮食价格上涨了,种粮的人自然就多了;猪肉价格上涨了,养猪的人就会增加),所以物价在经历一个短期快速上升阶段后,会逐步回到温和上升的轨道(3%-5%)。很多因素都支持中国需要保持长期温和的价格上升来度过一个结构转型关键期。

  一是资源要素价格的改革。一个由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向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转变过程,过去被人为扭曲低估的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要逐步得以修正,环境的因素要考虑,要素成本的上升和内在化,意味着短期内必然压低企业的激励,经济增长的速度才能从超常回归正常。更重要的是这样就消除了原来人为增加的对出口、投资的激励,解决了过度投资和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老百姓从经济增长中真正多得点好处,有利于消费增长。

  更多的人将物价上涨视为经济过热的征兆,在我看来,这恰恰可能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性减速的一个前兆,只有当要素市场价格上涨成为投资规模和经济增速的"自动减速器"之时,市场机制才可以说真正得以确立。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是中国经济必须经历的"阵痛",不如理解为是中国经济的"正常信号"。

  二是投资和消费失衡的改善。特别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推进(包括让政府和企业的过高储蓄率降下来,从投资转向消费,减少财政对竞争性行业的转移支付;加强政府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劳动力收入在要素分配中的比重等,解除当前一系列制约消费增长的约束),上下游企业顺畅的价格调整机制方能得以构建,也就是说,上游价格是一定要向下游传递的。否则,资源要素价格的扭曲根本无法传导经济过热的影响,造成日用消费品价格不增,表面没有通胀的假象,而实质上是挤压下游企业利润,使下游企业亏损面扩大,导致投资消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8092.html

更多阅读

第36节: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技巧(3)

系列专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力》  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说明一个重点:自己作为问题解决者,如何迈出为组织作贡献的第一步。  刚才我们说过解决问题要按流程来思考。这里想再重复让大家理解一下,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一下具

第20节:改革开放30年的启示(1)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第Ⅰ篇“中国奇迹”背后  改革开放30年的启示  本篇来源:2008年7月18日和讯网访谈,记者郭哲。  自1978年以来,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出

第36节:如何积极应对变动的地球课题(12)

系列专题:《拯救你心灵的方舟地图:2012心灵重生》  人类记录过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发生在智利9.5级的强震,北美的最大地震则发生在1964年的阿拉斯加,为9.2级。9级以上的强震,威力相当于2004年引发南亚大海啸的地震,当时地震9.2级,造成23

第34节:如何积极应对变动的地球课题(10)

系列专题:《拯救你心灵的方舟地图:2012心灵重生》  第二节 地壳活动频繁  (1)2009年上半年,全球密集发生超过6级以上的大地震  包括(以下为不完全统计):  1月4日,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群岛北部发生7.7级地震。  1月4日,阿富汗兴都库什

第33节:如何积极应对变动的地球课题(9)

系列专题:《拯救你心灵的方舟地图:2012心灵重生》  (c)“居安思危”可以说是面对2012时期最首要具备的心理建设,提醒自己,无常其实离我们很近。台湾《商业周刊》第1137期《失灵!看不见的5%》一文中提到:对于这些百年罕见的“异象”,有人选

声明:《第36节: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1)》为网友永不止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