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2)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但是不管怎样,即便只有60%-70%的真实新增信贷量,单月新增8000亿-10000亿也是天量了。若按照这个速度,中国2009年8万亿的新增信贷也未必挡得住。中国拥有庞大的投资机器,包括政府、国有企业和私人承包商在内的机构,可以迅速完成投资项目。因此,短期内简单易行的方式是发行国债,并把钞票注入投资"机器"中。这种投资动员效率放到一个市场化的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第22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2)
  许多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电站项目将在最近几个月启动。在下半年,刺激计划对经济的影响将表现出来。即使中国经济不平衡源自过度的投资和乏力的消费,刺激计划目标仍然是刺激投资,因为中国现有的体制推动着它只能这样选择。虽有已经高达43%的投资率(没有哪个经济体投资率历史上超过40%),还得硬着头皮往上推。

  来自政府的投资需求只可以暂时平衡供需关系。但居民是最终消费者,当他们的收入在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需求和供给最终将无法平衡。政府投资能不能转化为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能否带动私人部门的投资,成为政府刺激计划成败的关键。

  如果近期贷款飙升的背后伴生着贷款质量的下降、贷款标准的放松,未来将会潜伏更大的风险。20世纪90年代中国金融业改革前的历史教训提供了前车之鉴,1993-1997年的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系统在各级政府影响之下大力扩张信贷,引发了随后坏账高企的后果,不良贷款率几年内翻了一番。2003年中国为此推动了耗费庞大的国有银行财务重组,各项成本核算下来相当于中国2004年国民收入的20%。

  在出口不振、消费乏力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是一个现实的选择。虽然政府支出不能代替市场需求,不能改变经济周期下行的趋势,但是,增加财政支出对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短期宏观效果还是比较明显,因为宏观指标是不核算效益的。当然基建投资下去,短期内宏观上可能要好看一些,但是不可能改变微观趋冷、恶化的格局。

  资本密集型项目本身并不吸收多少就业,也就难以转化为真实的消费和购买力的提高,加上G3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集中在制造业的私人投资一时半会儿也恢复不了。经过十年的大规模投资,中国基础设施的状况已经远非1998年可比,公共工程的短板远不如十年前明显,投资的边际效率已经大幅度降低。目前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只有1998年水平的60%左右。中国现在一个单位GDP增量需要五个单位甚至更多投资来带动,等于货币进去了,实际产出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8106.html

更多阅读

牛刀:全球经济没有二次探底的迹象

现在,政府担心经济二次探底,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全球经济的权重美国占四分之一多一点,如果经济二次探底,那么主要是指美国经济出现二次探底。那么,美国经济第一次的底部出现哪些特征呢?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经济在2008年第一次出现底部特征的

第22节:也许你担心前途靠别人,但要相信命运在自己(2)

系列专题:《三十而富金科玉律:毕业5年决定你一生》  我们上学时,渴望老师摸着我们的头,亲切地说:"别怕,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我会帮你解答。"这是一种关于学习的承诺。  当我们逐渐成熟,恋爱也随之到来。你渴望身边的他/她,含情脉脉地

第24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4)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所以中国遇到的难题绝不是开动政府投资机器就能挺过去的,实质上是一个分配的体制问题。  如果不加快改变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进行经济的深入改革,中国未来恢复均衡的方式只可能是:通

第23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3)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如果4万亿的政府投资不能促进既有的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模式明显变化的话,仅仅是为了减缓短期经济下滑,那么2010年后,中国经济还得看外需,若G3经济体迟迟复苏不了(可能性很大),政府储蓄又花

第22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2)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但是不管怎样,即便只有60%-70%的真实新增信贷量,单月新增8000亿-10000亿也是天量了。若按照这个速度,中国2009年8万亿的新增信贷也未必挡得住。中国拥有庞大的投资机器,包括政府、国有企业

声明:《第22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2)》为网友浊酒辣全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