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9)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利他之心”是生物的本能

  梅原

  道德心的源泉,按照孟子的说法,在于“恻隐之情”。看到小孩快要落井,人出于同情,很自然地伸手救助,这就是所谓“恻隐之情”,是道德心的根源。

  但是我想,道德心的根源不必从那种特殊的情况中去寻求,道德心的根源就是“利他之心”,“利他之心”的根源就是疼爱孩子的母亲的心。

  在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有关动物的纪实性节目,父母为了保护孩子,常常不顾自己的生命会遭到危险。特别是母亲具有一种本能,不管什么情况,都要保护孩子,将孩子养育长大。在黑猩猩的世界里,孩子的母亲死了,必有代替母亲抚养孩子的“阿姨”出现。相反孩子死了,母亲就一直背着它,到腐烂得只剩皮骨时仍不放下。看到这种情景,就会觉得“利他之心”不仅人类有,连动物也具备。

  拿鲑鱼来说,离开自己出生成长的河川,经过漫长的旅行,最后还是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在那儿产卵,留下子孙后代而死去。看那鲑鱼的表情,就会感觉到,它是带着完成任务后的满足的心情死亡的。可见,在动物的身上也隐藏着“利他”的本能,靠着这种本能它们才能延续生存至今。

  “利他之心是多么重要!”穿插这些趣闻讲给孩子们听,我想他们是会理解的。

  欲望的膨胀使人

  忘记了“利他之心”

  稻盛

  动物具有舍命救儿的本能,但如今在人类的世界里,父母虐待或杀死孩子的事件却在不断发生。我想原因大概在于,人类比其他动物具备更高的知性和理性,因而把动物原有的本能给忘了。这样看来,动物依靠本能就能明白的事情,人类反过来,倒要用知性和理性加以教育才行。

 第29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9)
  比如,在现在年轻的母亲当中,有的人生下孩子后不知道怎么抚养,而动物在产后的瞬间,从本能上就懂得如何养育孩子。从前的女性,从母亲、祖母那儿学到养儿育女的方法。一个人育儿有困难,现在又盛行小家族化,所以现代的母亲,有必要通过增加知性和理性来学习和唤起已被忘却的本能。

  而另一方面,“欲望”这种本能,人类却没有忘记,并且人类的这一本能,比起动物来,程度上不知要强多少倍,同时人类还会用知性和理性进一步煽动这种本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8132.html

更多阅读

第33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3)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抑制浮躁、陶冶  精神的古典音乐  稻盛  我和妻子曾一起观看了《日本武尊》,确实很受感动。正如先生所言,这种宣扬“善”的节目,不仅让人们获得艺术的享受,而且作品的核心是

第32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2)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还有,近来的电视连续剧,表演憎恨、妒忌等丑恶感情的东西很多,看了心里就很不舒服。现在只好通过有线电视,看一些我喜爱的历史剧。因为坏人受到惩罚,看了心情就舒畅。历史剧之外的庸

第31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1)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然而,当自然主义文学兴起的时候,利欲熏心的主人翁一个个登场了,善的价值完全不提了。连漱石自己也渐渐受了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在后期的作品《道草》、《明暗》中,也不强调善的价值

第30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0)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动物在吃饱以后就不再涉猎,但是人类在懂得储藏的办法以后,即使东西吃不完,也想要的越多越好。这种欲望的膨胀,让象征母爱的“利他之心”变得淡薄。用教育的方法将“利他之心”呼唤

幸运28ld28 第28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8)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这就是说,石田梅岩在江户时代的经济社会中,树立起了一种指导思想,他阐述的是人的“心的应有之状态”。这个“心的应有之状态”让我最近思考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心”下定义

声明:《第29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9)》为网友街灯以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