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职场秘密语言(19)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为达到这种含糊效果,专家小组成员实际要删去自1980年就开始推行的另外5项原则,其中在谈到食糖问题时是明令禁止,如“不要摄入太多糖分”……

 第19节:职场秘密语言(19)
  肥胖已成为一种流行病,公众迫切需要权威的建议。政府挑选的专门小组成员同制糖业存在关联,导致政府失去公信力。政府可以通过修改有关食糖方面的建议来恢复公信力并完成促进全民健康的使命——而不是促进制糖业游说团体的利益。这样写如何:“减少食糖添加量。”

  2004年9月1日《纽约时报》社论

  商界真正的流行病就是语言含糊。在需要明确表达立场时,似乎只有最优秀的管理者才能站稳脚跟,不至于像果冻那样摇摆不定。最有名的当然是杰克?韦尔奇:“我们在所涉足的行业都要争取第一或第二位的排名,否则我们要么改变状况,要么关掉,要么卖掉。”还有疑问吗?想象一下如果韦尔奇总跟那些商界傻瓜们待在一起,那他可能就要这样说了:“我们会在本行业名列前茅,除非竞争格局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我们与战略投资、收购或战略执行相关的竞争能力。如果情形如此,或许我们在行业中的排名会有所变化。”

  韦尔奇是个极为少见的好榜样——他的词典中没有含糊这个词。

  含糊其辞藏着坏消息

  有时人们语言含糊是因为还没想清楚。尽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很糟糕,但有时谁都免不了。但还有些时候,说话含含糊糊是因为有事要掩盖。

  我们比较一下两类公司在年报中写给股东的信:一类声誉很好,普遍评价高;另一类最近刚接受财务丑闻调查。我们按弗莱士的“可读性指数”(分数越高,文章越简单易懂)算了一下,见表4—1。表4—1有话直说还是丑闻缠身

  这并不是说凡是“弗莱士可读性分数”低的公司都应被起诉,但它确实表明,“含糊陷阱”的第三种成分——含糊其辞——很值得研究。如果我们看不懂,可能是因为有人不想让我们看懂。

  所有这些从更深层面审视了“含糊陷阱”。在星巴克研究中我们看到,用含含糊糊商业腔写文章的公司以及写文章的人都给读者留下了负面印象。我们对一些“信誉最差”的公司的调查表明,在亚特兰大的星巴克参与我们调查的人感觉是对的。如果听起来像废话,可能实际上就是废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8178.html

更多阅读

第36节:职场秘密语言(36)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好莱坞的启示  好莱坞好像出现一种新趋势,商界的人应当留心。就是出现一个新词:票房毒药的忏悔(flop penance)。是撰稿人亚当?斯特恩伯格(Adam Sternbergh)在《纽约时报》的文章里(200

第35节:职场秘密语言(35)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然而,他闪身躲开了记者抛来的吊高球,却很快被媒体的大标题击中,如“武器核查负责人指美国中情局负责核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专家大卫?凯(David Kay)。——译者注对布什说,就大规

第34节:职场秘密语言(34)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莫纳先生:用真心去说话  军队中有个职位叫CNO。被任命为CNO的人在传达坏消息时可能要面对终极挑战。CNO的意思是“伤亡报告官”(Casualty Notification Officer),他的工作就是找到

第33节:职场秘密语言(33)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记住,杯子总有一半还没盛满。别怕洒出来。  上级看来:直言不讳是信任  把消息透露给下级是一回事,但如果要面对老板怎么办?我们把最新情况汇报整理好之后,不是都略微美化一下吗?有

第32节:职场秘密语言(32)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突出成绩就能讨人喜欢吗?未必。  别再洒花瓣唱喜歌了  前面我们已谈过,商务沟通得到的结果与我们从电邮、即时讯息、闲谈中了解到的信息会有所不同。1950年,许多工人们认不清丑

声明:《第19节:职场秘密语言(19)》为网友灬臉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