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力合创投朱方:从0到15亿的秘籍



 人物简介

  朱方

  深圳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工学硕士、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工学博士,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

  从事过高科技工作、具有浓厚清华情结的朱方特别重视对中早期项目的投资,而投资领域也主要偏重在高科技领域。

  "投人是保证,但投项目是基础。"7月7日下午,深圳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方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一反创投行业流行的"投资即投人"的说法,在他看来,目前的创投市场整体情况是:投资很多,但早中期项目很少;行业很热,但训练有素的投资经理很少;创业者不少,但奋斗精神不足。一直专注投中早期项目的朱方表示,风险投资不能变成保险投资。具有浓厚清华情结的他呼吁创投应该多关注中早期项目,为中国的高科技、自主创新事业多做贡献。

  零资金做到15亿

  "1999年力合创投成立时,公司根本就没有钱",用朱方自己的话说几乎是"零成本"."零成本,靠借钱启动,最初借了265万,投了250万,只剩下15万".朱方告诉记者,即使那么困难,通过努力,力合还是顽强地活下来了,而且还活得很好,到2002年,朱方加盟时,公司资产已接近1亿元。

  力合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近15亿元,从零到1亿的积累,朱方也只是听人讲述,但公司从1亿到15亿,就浸透着自己的汗水。

  "力合创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帮了很大的忙。"朱方说,靠着清华这块牌子,从银行融到了不少钱,最多时接近5个亿。"一般来说,银行融资只要付6%的年利息,相比发基金募资,国内L P至少要求一年有20%的回报,金融资本无疑为力合创投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帮助".朱方说。

  "但我们并不是空手套白狼",朱方强调,"我们一直在用业绩和回报说话".十多年来,力合创投的平均利润回报率接近30%,公司所投的拓邦电子项目,投入300万,可获得1.2亿元回报,达40多倍。"去年以来,力合创投从股市退出的项目中拿到的现金已经超过4个亿,这些是完完全全的真金白银".

  因为"倚靠"清华,力合的周围形成一个创业的氛围,也给力合提供了优质的项目资源。"深圳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周围聚集着几百家高科技企业,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孵化器为力合提供了不少的中早期项目资源。"朱方介绍,"当初在这里选中了微软深圳研究中心项目,投资了一千万人民币,退出时收获了两千万美元。"

  专注中早期项目

  从事创业投资之前的朱方在此之前一直在高科技企业从事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1997年,转到台湾一家半导体设备公司担任总经理。2002年初,在以前老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冯冠平召唤下,来到深圳,开始了创业投资生涯。

  "力合创投投资的项目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高科技项目中早期,当年董事长冯冠平创办力合的目的就是致力于推动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朱方表示,大多数股权投资都不愿是雪中炭,只想锦上添花,风险很大是主要原因,但是,力合将主要精力放在投资中早期高科技项目上。

  在朱方看来,清华情结到最后变成一种"责任"."也许是觉得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是我们的责任。"朱方说。

  前不久,力合创投和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推出"创业板候选企业促进计划",准备募集12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我们将用一部分资金来专门支持大学生、研究生及有志创业者自主创新创业".朱访告诉记者。

  核心投资观

  一、项目比人更重要

  创投界有句流行语,"投资即投人",似乎形成共识。但朱方认为,这个说法有问题。"投资的第一要素是选项目,看这个项目在市场上有没有发展空间,企业有没有发展前途,接下来,才是看团队、看人,他们只能摆在第二位。"朱方如是说。

  具体到项目,朱方认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产业最具备发展前景。"长期来看,什么东西高增长肯定是这些东西,现在大家都讲商业模式,但事实上,很多商业模式后面很容易被复制。"

  具体到人,朱方认为,国内的企业家缺乏像硅谷的一些投资者的奋斗精神。"国内一些高科技领域创业者贵族化倾向很严重,融到钱后,就是要好办公室、好车子。""这与硅谷的创业家相比,相差太大了".朱方感叹,"硅谷的创业家很多都是从车库里做起的,国内创业者,有几个人做到专心扑在项目上,一年不拿工资,或者一年只拿最低生活费呢?"

  二、好的投资经理=金钱+经验

  "创业投资目前在我国是很hot的行业,现在缺少训练有素的投资经理。"朱方指出,在我国投资经理普遍比较年轻经验也比较缺乏,随着中国创业投资越来越热,投资经理就愈要求专业化。

 深圳力合创投朱方:从0到15亿的秘籍

  朱方解释说,投资一个项目,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公司财务、商业模式、团队等,包括许多硬性指标,像净值调查、法律问题等。"这些都可以请专业人士去做",朱方说,"但投资一个项目需要的是整体上去把握,这种感觉是需要有企业管理、项目运营经验的,有时候甚至需要有失败的教训,这都需要钱‘‘喂‘‘出来。"

  "我常常鼓励项目经理,如果有机会,要下到企业去干上一两年,这样才能体会到做企业的酸甜苦辣".朱方说,"在企业里,你会看到成本控制,一个小零件都有着成本控制,还能学到对资金的安排,对市场走势的预判,这些经验在创业投资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1439.html

更多阅读

财富人生:从草根到亿万富翁张泽全传奇

 提起张泽全三个字,美发界人人皆知,他13岁开始创业、23岁成为百万富翁、27岁成为千万富翁,如今的他已经是一个管理着4000多名员工、100多家连锁店的成功的青年企业家。他用从零到上亿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他行,我们也行。   成功打造

赵玉洁:从0到1000万的养殖女英雄

初见赵玉洁,是在吉林省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6周年大会上,她用很有磁性的嗓音讲述着自己的创业历程,从她平和的语调中听不到一丝商业征战的味道;再见面时,更让我感觉像是一位邻家姐姐,没有职场上的功利,更没有夺人的锋芒。是一位曾

投朱方:从0到15亿的秘籍

  人物简介  朱方  深圳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工学硕士、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工学博士,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  从事过高科技工作、具有浓厚清华情结的朱方特别重视对中早期项目的投资

陈升明:从推销员到13亿元笔业老大

黝黑的皮肤、休闲的装扮,剃一板刷头,坐在记者面前的晨光集团董事长陈升明看起来颇为精神。如今大到专卖店,小到街坊里的杂货铺,随处可见的晨光文具,让他底气十足:“同行都说即便是把LOGO去掉,也能认出这是晨光的文具。”   跟文具打了20

雨润集团祝义才:200元到15亿的发家创业之路

江苏雨润集团的今天是如火如荼,不仅稳居我国低温肉制品行业“老大”地位,近年还涉足房地产、纳米、医药和IT业等多个领域。   然而十几年前,刚从大山中走出来的祝义才还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清贫的大学生。回忆过去,他笑着对记者说:“

声明:《深圳力合创投朱方:从0到15亿的秘籍》为网友梦一样的人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