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风雷:躲在幕后的银行家



  方风雷的名字从来都是和大交易联系在一起的。但对于先行者来说,从不缺少非议

  本刊记者 刘欣然 发自北京

  7月7日下午,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与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双双出席中粮集团入股蒙牛的媒体沟通会,两人谈笑风生。另一个关键人物厚朴基金掌门人方风雷并未到场。

  即便没有出现,以方风雷为标题报道整个收购事件的文章也多如牛毛。如果方风雷到场,相信整个媒体沟通会将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踏入投资银行业15年,现在的方风雷当之无愧称得上是行业标杆人物。

  在合资投行这块人事最复杂、涉及利益之大最惊心动魄的领域里,深谙中国国情并且拥有强大政府高层人脉的方风雷奋力前行,不断挑战自我。

  方风雷自己从不仅仅以银行家自居,抱负极大的他将视野放在了更高更宏观的中国经济发展层面上,并从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公众而言,几乎从不接受采访的方风雷像他所完成的案例那样既高端又神秘,各种各样的非议又总是和他如影随形。

  方风雷几乎从不公开反驳,他说,“我认为我做的事情是对的,是对中国有利的”,“这些事是中国证监会和中国政府说了算的。”他坚信:“成功者是不受责备的。”

  大交易

  收购蒙牛的案子中,中粮集团与厚朴基金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厚朴基金持股30%,分别向蒙牛认购新股、向老股东购买现有股份,总投资61亿港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最大一宗交易案。

  方风雷的缺席更像是刻意而为,厚朴一位高管人士说:“方总现在深居简出。”

  厚朴的这笔投资,是今年第三次惊动市场。一个月前,由厚朴基金牵头的投资团一举接下了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手中的135.09亿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股份。总价高达73亿美元的此次交易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一宗股票配售交易。

  今年1月底,厚朴从苏格兰皇家银行手中接盘了中国银行H股的部分股票,整个交易涉及资金6.5亿美元。

  厚朴基金首期规模25亿美元,自2007年成立以来,厚朴一直蓄势待发,虽有零星投资,便到今年才有这些“大动作”。

  即便是在少数出席的公开场合,方风雷也以“private”为由,对厚朴和自己做的交易避而不谈。但人们仍然暗地里揣测,这些交易有多少政府的意愿。

  业内人士认为,方风雷目前的难题是如何给这些股权找到“下家”卖出去。

  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使用期限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是9个月,或者12个月,具体如何属于商业机密。

  如此大批量的股票,不可能在二级市场上散买散卖,否则二级市场股价将会剧烈波动,在国外一般会有这种类似于“批发商”角色市场制度设计。我国证券市场前两年也设置了大宗交易平台,不过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多限制。

  这个难题在方风雷目前的困局中只算是小事一桩。原来计划100亿规模的人民币股权基金没有募集到资金成立,是目前让方风雷偏离自己预计轨道的最为被动的事情。

  “如果有人需要公章,就去找方风雷”

  方风雷的名字从来都是和大交易联系在一起的。

  1985年,33岁的方风雷已经是厅局级干部了,他的职务是河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方风雷1968年到内蒙古农村插队,两年后参军入伍。1978年,当了一阵工人的方风雷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修中文,辅修经济学。

  毕业后方风雷分到外经贸部工作,后来在参加考察团赴河南调研体制改革期间,被河南省领导看中,调到河南省经贸厅。

  方风雷的能量在这个时期初露头角,他锐意改革,将河南省最大的4家外贸公司捏合在一起,成立了中原国贸和中原集团,他本人也成为外贸体制改革小组的成员。

  随后方风雷参与我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设计和筹备工作,事业第一次和金融业挂上了钩。

  有说法是,正是此时方风雷得以结识王岐山。王岐山当时担任北京农村改革政策研究所所长,到河南进行实地调研时遇到了方风雷。

  王岐山欣赏方风雷的才干,深信其潜力,将他送到美国学习金融业。说法不可考,但确凿无疑的是,这次出国学习成为方风雷人生最重要的转型。从此他告别了前程远大的仕途,成为一名“不以商人自居的银行家”。

  回顾后来一直饱受争议的生涯,方风雷对本刊记者说:“我是顶着做,出身红,政治上能担待,肩膀担得起,否则一会儿爱国一会儿卖国的,换个人神经受不了。”

  从美国回来后,方风雷奔赴热土海南,供职于海南银泰科贸公司,该公司隶属于建设银行。王岐山当时担任建设银行行长。

  方风雷注意“高位蓄水”,积累人脉,“跟随高明的老师学习”的特点由此开始,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1999年9月,志在必得的中海油赴美上市,结果在投资者对其海上石油专营权的诘问中功败垂成。第二次上市时卫留成见到时任中银国际总裁的方风雷的第一句话是:“我记得1999年上市失败时你曾经给我发了封传真,鼓励我。”

  2004年方风雷受命解决海南证券危机,并且由此引出高盛高华的成立,卫留成当时担任海南省省长。

  另外方风雷和顶尖的经济学家刘国光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因此在决策层的智囊团中建立了自己的另一个圈子,从而增加了手中的砝码。

  方风雷的一位同事曾经说,“如果有谁需要公章,就去找方风雷。”

  很快,方风雷迎来了事业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从此开始了自己叱咤风云的精彩人生。

 中金岁月

  1992年冬天的时候,趁在特拉华州参加弟弟婚礼的机会,方风雷通过经济学家刘国光,见到了时任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林重庚。

  后来有人写道,“两个人相处得挺好,花了很多小时讨论金融和经济问题。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游览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站在大熊猫的面前,他们讨论了中国成立一家投资银行为国有产业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想法。”

  现在的中国为了高达2万亿的巨额外汇储备发愁,但90年代初的中国,仍然非常缺钱。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不久,水位尚浅,四大国有银行几乎是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一些大型企业要想实现跳跃式发展,只有海外融资一条路。但国内缺少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自己的投资银行。

  1993年年末,林重庚向国内递交了一份“关于申请成立中外合资投资机构的报告”。很快,王岐山让方风雷北上参与中金公司筹备工作。

  最初的时候,外方合作伙伴考虑高盛,但是高盛执意于独资,于是摩根士丹利成为最终的选择。

  1995年6月25日,中金公司挂牌成立,王岐山担任中金公司董事长,摩根方面派任总裁。

  摩根方面希望中金公司是自己在中国内地的一颗棋子,而王岐山更希望中金公司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中金公司里中方和外方的关系和斗争因此极为复杂。摩根在3年时间里先后换了5任总裁,最后放弃努力,不再往这一职位继续派驻人员。

  方风雷虽然只是副总裁,但他在关键业务中的推动力,巨大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以及对公司的控制力,使其成为中金公司的实际管理人。这一点,正是王岐山将方风雷送入中金公司的意图所在。

  尽管从来没有投资银行经验,但是方风雷与那些华尔街来的投行精英们的工作作风明显不同,也更适合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

  前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麦健陆(James McGregor)在他的《同床异梦》一书中这样写道,摩根方面和“中金公司的海归银行家们曾一度看不起方风雷,认为他就是一个对金融交易和资本市场一窍不通的乡巴佬。用不了多久他们就明白其实他是精通中国商业作风的大师,而他们自己对这种作风一无所知”。

  “这些银行家们受到的是带有西方商业特点的做事直截了当的培训。而后他们发现自己跟着方风雷和潜在客户坐在一起,吞云吐雾,吃喝玩乐一直到很晚。方风雷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客户袒露心声,告诉他什么是他们担心的,什么是他们喜欢的。他知道这些人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需要做不同的事。客户认同方风雷,信任方风雷。”

  1997年10月中国移动首次公开发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27.7亿股,融资42.2亿美元。中金是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主经办人、联席保荐人。这是截至当时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规模的IPO,“整个沟通过程可以写一本书,但是方风雷在5个月时间里沟通好了一切。”

  方风雷一战成名。

  此后,2000年4月的中国石油,6月的中国联通,10月的中国石化,2000年4月新浪网首次公开发行,中金公司都是当然的不二人选。“方风雷是这些交易中唯一真正的创造者。”

  方风雷将这些交易的外方承销资格送给了高盛而非摩根,大失所望的摩根最后放弃了中金公司,成为单纯的财务投资者。

  离开中金之后,方风雷净说摩根的好话,他说:“如果没有中外双方在中金创造的和谐气氛,中方没有抱着小弟弟的学习的心态,中金公司是不可能成功的。摩根在中金的参与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发展的是谁?

  对于先行者来说,从不缺少非议。当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这种质疑的声音越强。

  为什么要把效益好、规模大、垄断性强的国企,比如中石油、中海油、中移动海外上市,使得中国国内投资者长时间不能分享到中国经济成长的好处?中石油从2000年海外上市至2007年,公司累计分红达3055亿元人民币,巴菲特一人就从中石油赚得近200亿利润。

  激烈者大骂:“宁与外贼,勿与家奴!”

  对这些方风雷心知肚明但鲜有反驳。

  2006年年底,在唯一的一次接受记者采访中,方风雷问:“发展的究竟是谁?”

  “我14年前去日本,看到东芝、索尼、松下,感觉他们很高大,相比之下要达到他们那样简直不可想象,现在我认为我们离他们不远了。2005年销售额最大的公司是东芝,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是中石油。中移动比日本的NTT、AT&T规模大多了。中海油被评为海外并购最佳公司,最佳中国管理团队。当初中海油上市时总资产10亿-60亿,后来经过4次融资,目前总资产400亿。不国际化,中国企业能走到这一步吗?”

 方风雷:躲在幕后的银行家

  方风雷认为,号召国企回归,属于降格以求,“发展更重要”。“中国石油的老总蒋洁敏说,我们更需要你们,我们要走向国际。中石油在香港伦敦纽约上市的这几年,适应了国际监管水平。最好的企业都是在国际市场上杀出来的。”

  “全世界的主要投行投入到H股、红筹股以及国内企业的国际上市等机制建设中来。他们也确实赚了点钱,为什么一定要认为他们是坏人呢?这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发展的是谁?”“无非人家赚了点钱,大账小账要算明白。”

  采访中方风雷不问自答,掏心掏肺,敏感问题畅所欲言,滔滔不绝。熟悉他的人对记者说:“方风雷就是这样,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对方的信任。”

  高盛高华风云

  2000年方风雷离开中金公司,在香港中银国际和工商东亚短暂停留之后,2004年再次震动市场。

  一次性掏出5亿人民币为海南证券解决挪用保证金黑洞,继摩根进入中国内地市场10年之后,高盛为自己争取到了第二张“门票”。

  2004年9月8日,中国证监会批准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风雷等6个自然人成立的3家公司向高盛贷款1亿美元(当时合8亿人民币),持有高华证券75%股权。这是发改委首次批准中国个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

  随后高盛集团与高华证券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高盛持股33%,高华证券持股67%,合资公司由方风雷出任董事长。

  在高盛130多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成立过合资公司。高盛的理由是,金融机构里文化的作用很强,不能合资。但这一次,高盛把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押在方风雷及其强大的人脉关系上。

  方风雷说:“当时我不想贷高盛的钱,但是我们国家的政策一是不给私人贷款,二是贷款不能作为资本金。民生和建行当时想给我贷款,可是这样就违反贷款通则。”

  “有人说我搞高华是重复的事,我不管。我在国内随便搞一个投行很轻松,但是没有必要。如果搞高盛是为了我自己,有这个必要吗?当年搞中金我就不是这个想法。”

  晚于高盛高华成立的瑞银证券争取到中石油回归A股等大单子,而高盛高华成立两年多时间里投行业务几乎颗粒无收。2007年,业界盛传方风雷受到外方极大压力,被迫离开。

  对此方风雷的左膀右臂、高盛高华总裁章星说:“你去看看高盛在美国做的事情,它已经不在乎传统投行业务了,更在意交易。”

  不辩解不等于不委屈,方风雷说:“这究竟是对中国有利还是没利?对投资者有利没利?有什么不好的我就不明白。这是证监会说了算的,是中国政府说了算的。”

  “中国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也让了一部分利,但是你想要什么,让的是什么,大账和小账要算清楚。适当地限制外国资金进入,继续对外开放,绝对是健康的,很多人不愿意听。”

  “我们这个公司是中国市场整个开放过程中的小小的一页纸,但是我们要建立有效的成熟的资本市场,还要long long to go。”

  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

  2007年中,厚朴基金完成25亿美元募集,方风雷仍然担任高盛高华董事长,但是亦逐渐淡出日常事务管理。英蓝国际17、18层的高盛高华,方风雷已去得不多,随后,方风雷把以繁体字篆刻的“厚朴”二字LOGO不显眼地挂在了C区二层不大的办公区,低调而质朴。

  在成立厚朴基金的同时,方风雷致力筹建百亿规模人民币股权基金,虽然发改委批了100亿的额度,但是由于筹集不到资金,方风雷不得不单独运作厚朴。

  业内人士说,国内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在国企手里,谁也不放心交给私人管理,“凭什么把钱让他们几个赚啊?”而且,“给张三不给李四,说不清楚。”“公对公什么都好说。”

  渤海产业基金因为同样的原因,也没有募集到构想资金规模。国内只有社保基金给鼎晖有投资。

  方风雷感慨:“我一开始就不想替老外打工,但没人给我钱啊!”

  成立私募股权基金,本来是方风雷完善国内市场交易结构想法的延续,但是现在由于拿的是外资,外资进出国内市场不仅受管制,换汇也会增加成本,因此方风雷的厚朴基金更多的是在H股市场上运作,操作空间有限,而且偏离了之前的计划。但这显然不会是方风雷的终曲。

  仍然有人质疑方风雷以6.4港元的二级市场4成折价买下建设银行股权,方风雷不替自己解释。

  “我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情,最终受益者是中国的金融市场。我的梦想是看着中国经济起飞。”

  “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怎么看我,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1478.html

更多阅读

朗诵:《在山的那一边》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

刘伯龙:美国在澳门的博彩业投资分析

刘伯龙:美国在澳门的博彩业投资分析【程阳视点】港澳的稳定涉及“一国两制”大政的实施,长远还影响着两岸和平、祖国统一大业,所以港澳无小事儿。澳门的隐忧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澳门特有的针对内地“豪客”的经营模式,已经事实上成为诸

方舒:女人是我的全部

方舒:女儿是我的全部几年前,方舒和丈夫屠洪刚在北京宣武区法院正式办完了离婚手续,他们在宣武区的一处三室一厅的房子归方舒所有。如今,方舒就和两个女儿生活在那里。大女儿今年13岁,是方舒和导演陈国星所生的孩子,小女儿8岁,是她和屠洪刚

朔方尚德 站在品牌的背后——访朔方尚德公司总经理刘佳

     “做品牌的企业需要做产品的企业支持。在这个行业里,我们公司就在扮演做产品的企业的角色。”北京朔方尚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佳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道。  朔方尚德是一家以农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

银行:徜徉在市场化的大道上

     “行路难,多歧路”这是几百年前李白的感慨。三十多年前市场化的概念突然而至,各个行业用自己的方式在市场化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而现在,市场化道路上的银行业似乎仍然有待完善。在今年两会中,银行的相关议案纷纷出炉,摆出问题

声明:《方风雷:躲在幕后的银行家》为网友性感高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