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集团许景南:被逼出来的企业家



  质朴的微笑背后,呈现的是许景南历经曲折的创业历程。

  喜欢笑,这或许是许景南给《小康·财智》记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虽然身为匹克集团——号称中国最大的篮球装备生产商——董事长,在采访过程中,许景南却时刻保持着微笑,无论谈论的话题是严肃,还是活泼,亦或是伤感,许景南的微笑就一直没有消失过。

  不过,很难理解的是,在质朴的微笑背后,呈现的却是许景南历经曲折的创业历程。

  被逼做品牌

  与很多企业家不同,许景南从来不包装自己。在媒体面前,许景南不止一次地说过自己是“拉板车起家的”。

  因为家境贫寒,高中毕业的许景南不得不加入到拉板车的行列。“当时一趟板车从北门拉到南门可以赚2元钱,只要肯干,多拉几趟就能多赚几趟的钱”。

  正是在这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卖苦力的行当里,许景南挖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他组建了自己的板车队。随后,依托当地的胶鞋厂的火爆生意,许景南先后开办了包装厂、拖鞋厂、木箱厂,逐渐在当地崭露头角。此时,世界品牌耐克的鞋厂落户泉州的消息传到了许景南的耳朵里。凭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认为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的许景南马上找到与耐克设在泉州鞋厂的几位高层人员,表示愿意与耐克合作,并于1988年开始筹资建厂。没想到就在他建好厂房后,耐克却从泉州搬走了。

  到手的鸭子突然给飞了,始料不及的变故让许景南和他的工厂陷入了两难境地:做代工,没有客户;自己做品牌,没有市场。

  窘迫之下,许景南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做鞋,创自己的牌子!他将耐克留下的技术人员、工人全部吸收到自己的工厂,快速建立自己的研发和生产系统,开始了艰难的自创品牌之路。

  许景南的动力还是来自于耐克,这个“涮”了他一把的企业。许景南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双普通的鞋子标上了耐克的商标就身价大涨?或许此时的他可能还没有真正理解品牌的含义,不过耐克的存在还是让他坚定了做品牌的想法。“要做耐克一样的品牌。”20多年后,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许景南对《小康·财智》记者说起了他当时内心的直接感受。

  “当时我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做品牌。”许景南对《小康·财智》说。

  所幸,由于原本是为耐克配套而设的匹克由于在制鞋技术和人员技能方面都高人一筹,许景南很快与八一篮球队达成合作,为八一队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双大码篮球鞋。

  “当时我们生产出来的篮球鞋,中国还没有企业有能力生产”。许景南说。事实上,90年代之前,中国篮球队没有真正的篮球鞋,运动员穿的都是胶底布鞋。1991年,伴随赞助的八一篮球队,匹克名声大振。由于几无竞争对手,匹克鞋很快成为了当时的抢手货,这就有了后来著名的“南有匹克,北有双星”之说。

 匹克集团许景南:被逼出来的企业家

  逼出来的父子兵

  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快速发展带来的喜悦,许景南及其带领的匹克就开始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凭借制造优势,匹克快速扩张。但在上世纪末期,匹克增速明显放缓,步入调整期。

  先是国家在90年代初实行的宏观经济调控,让许景南心有余悸。当时的许景南甚至在想,如果国家不主张民营企业,自己被划成了资本家的成分,他该怎么办?

  让许景南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的匹克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金融危机的突然到来,银行银根的突然收缩让许景南一筹莫展,很多的发展计划就此搁置。

  更要命的变化出现在市场上。1998年以后,由于安踏等一大批运动品牌开始兴起,竞争的加剧让运动用品行业的渠道体系由“以商场为主”转向了“以专卖店为主”。由于历史包袱重,且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在这一轮渠道转型战役中,匹克的步伐相对迟缓。直到2002年,匹克才完成渠道全面改革,比预计的三年多了整整两年。

  渠道的改革还给匹克带来了人事震动,人才纷纷流失。不得已之下,为了支撑匹克大局,弥补严重的人才缺口,2000年,许景南只好拉来当时还在上大学的二儿子许志达回公司帮忙。随后,许景南又让刚刚从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的大儿子许志华放弃了好不容易得来地去华为工作的机会回到匹克。

  至此,匹克正式进入了“父子兵”时代。不过,对于自己心爱的大儿子,许景南并没有直接让其接手整个匹克公司,而是让他先从基层开始磨练,到北京跑了五年的销售。这段不平凡的历练不仅让许志华对整个中国体育用品的市场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而且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产品的质量才是消费者最大的诉求点。“我曾经在专卖店里看到一位顾客一下子买了12双鞋,我很好奇问他买这么多鞋子干什么,他告诉我他就是自己穿,因为这鞋舒服又结实。”

  事态的发展印证了许景南当初决策的正确性。

  “2005年应该是匹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许景南对《小康·财智》记者说。正是这一年,匹克正式联姻NBA,走出了一条与其它体育品牌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利用NBA的资源,匹克在篮球领域的资源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匹克的“篮球装备专业制造商”的形象得到了强化。

  提出这一策略的不是别人,正是许志华。许景南欣慰地表示,许志华的加入,使得匹克的管理水平和战略思维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目前来看,我们父子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基本上没有多大分歧。”

  对于许志华的表现,许景南说可以给打到90分。

  慈善并不高尚

  有两个儿子做得力助手,许景南对公司的关注也越来越少。许景南对《小康·财智》记者说,如今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保证有8小时就够了。相比之下,两个儿子则要忙得多。

  相应地,许景南也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慈善。当《小康·财智》记者问及为何如此热衷慈善,许景南的答复也很质朴,“我是穷孩子出身,整个发展过程得到很多人帮忙才能甩掉贫穷。现在主观上就是想为社会做点事情,回报社会。”

  当《小康·财智》问及是否记得一共捐了多少钱时,许景南说他并不大记这些数据,“应该在1亿元以上”。

  不过,许景南并不太愿意媒体涉及这一话题。“许多记者要采访我,讲慈善与做生意有啥关系。我说你不要来。做点好事,可以让每个人有内心的安稳。”

  即便如此,许景南的作为还得到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在《福布斯》中文版4月底发布的“2009年中国慈善富豪榜”中,许景南以2100万元的捐助位列67位。对此,许景南的表现同样淡然。现任匹克集团总经理的许志华则表示,之前福布斯方面并未与匹克集团联系,实际上,匹克集团去年捐款并不止2100万元。

  “慈善是人内心的安乐椅,不要把它看得很高尚。”许景南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1575.html

更多阅读

中学生成长之路 匹克和许景南的成长之路

  许景南: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匹克(香港)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福建泉州市工商联合总会(总商会)副会长,泉州鞋业商会副会长。   4月22日,福建匹克集团正式对外宣布,获得来自红杉(中国)、建银国际与联想投资三家金融投资

被行政拘留过的企业家 被逼出来的企业家

  太史公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1、被逼出来的圣人先贤

许景南:拉板车成就匹克奇迹

    许景南: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匹克(香港)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福建泉州市工商联合总会(总商会)副会长,泉州鞋业商会副会长。     粗略算来,许景南现在已是数亿身家,但你极少能在豪车、游艇俱乐部的VIP名录上见到

匹克董事长许景南:体育品牌如何营销?

2010年,第16届亚运盛会将在中国广州召开,全亚洲、全世界的目光齐聚羊城。顶级赛事不断布阵中国,如何挟体育营销利器开创巨大商机?问采访了匹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景南先生。  问:许董您好,很高兴您来到网易视频访谈室,先聊聊您最近在忙

匹克创始人许景南:“做”有三层境界

  4月22日,福建匹克集团正式对外宣布,获得来自红杉(中国)、建银国际与联想投资三家金融投资机构共5683万美元(约4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许景南说这是匹克的第三轮融资,也是匹克海外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2007年8月,红杉资本曾投

声明:《匹克集团许景南:被逼出来的企业家》为网友晚風傳吣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