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一个知识分子的联想梦(二)



  解说:汉卡的发明者就是中科院院士倪光南。那个时候的倪光南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要把"LX80"汉卡卖出去。那时候的倪光南没有什么专利概念,也不在乎钱。我们从他的一段文字当中可以感觉到他当时的心情字幕 配音:大型计算机我洒过汗水,国家级的科研成果,我取得过,中科院的重大科研成果奖我也拿过多次,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成果至今还是躺在奖章上面,一直没有成为产品。

  解说:而现在恰巧有一个人来找到他,而且是用充满着渴望的眼神告诉倪光南,他自己来是帮助倪光南来实现梦想的,并且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保证把你的一切研究成果都变成产品。这样的邀请让倪光南无法拒绝柳传志:你要生产它你是要有资金的,当时的二十万块钱资金,肯定是不够的,于是我们还想办法去挣更多的钱来开发这个东西。后来去怎么挣钱呢?这时候我们就联系到,科学院、还有很多其他单位,他们进口的计算机以后,你要给计算机进行检测,你要给他们讲课怎么使用,后来还要做点维修工作。这些东西大概是我们所里这些人所擅长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去联系了这单子很辛苦做这个活,大概第一年年底就赚了几十万,用这个钱呢就开发了我们刚才说的联想汉字系统。这样的话汉字系统成了产品以后,我们又拿这个产品去推销注销计算机,当时你要卖这个PC的话,你有汉字系统再去卖,没有又不一样,所以这两个弄到一块以后就形成业务了。

  解说:业务开展了,产品在展会上还真的有人买,知识真的变成钱了,这些常年在机房里的中年人从此每天开始经受着市场的冲击。这种冲击像一股股强大的热浪,让他们时而迷糊,时而激动,有时候不知所措,有时候又躁动不安。

  柳传志:24年前在整个科学院一百多个研究所全都在象牙塔之内,像把这个高技术成果做出来写论文,走那到道路的时候,有人率先从这条路走出来,不跟国家要钱,去向市场要钱,真的把产品变成钱的时候,是一种极大的兴奋,而且对原有的体制实际上是一种松动。

  解说:公司里的人好像在兴奋中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只要是有用的事大家就积极地去做。那个时候公司在研究所仿佛成了最热火朝天的地方。

  柳传志:这样的话到了每月的时候,我们就能发奖金了,发奖金我记得第一个月十块钱,第二个月二十块钱,这二十块钱奖金是一个极大的钱。非常了不起的事,当时的工资七八十块钱的时候,有这个,因为你比如今天你挣了有八千块钱,衣食住行都够了,再给你增加两千块钱的时候,这两千块钱对你的生活没有很大变化,如果你挣七十块钱,还缺十块钱刚好够花的时候,再给你二十块钱补进来,那什么感觉啊?所以大家也非常高兴。

  解说:创业的艰辛对于柳传志来说不只体现在体力和财力上,更多的是心力上。柳传志不是那种不顾一切的人,在他一步步前进的脚步当中,他也层层设防地考虑。创业路上柳传志,首当其冲地顶着巨大压力,他的精神和体力的折磨让这位百炼成钢的人都难以承受。在一次交易中,柳传志自己就活生生地被吓出了美尼尔综合症。

  柳传志:那是我们第一次想从海外从香港进机器。进机器的条件是对方要有供应商,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今天大家所不知道的,就是我得拿着人民币换成外汇,还得买回来所谓批文,这个只有深圳的进出口商有。我就拿着这个钱就到哪儿去找进出口商了。经人介绍认识一个认为都很可靠,就把人民币打给他了。等着他把香港那边的外汇拿过来给我们,结果打给他以后我还找了个人留在那儿。我就回了北京了。谁知道这个人就消失了,这个打给他的钱找不着了。

  字幕 配音

 柳传志:一个知识分子的联想梦(二)

  在那段时间,感觉每一分钟都难熬。那真是太紧张了,到了晚上的时候,困极了就睡一小觉,到了一两点钟就又吓醒了。醒了以后心理也是跳个不止以至于无法入睡,这种状况折磨了我很长一段时间——柳传志

  柳传志:把我吓着了我们这个钱大概三百万的钱可不是容易的事。是跟银行贷款的钱,而我们这个贷款是要很多担保费了很多事,而我们去年一年的利润才一百多万。这钱要丢了那真是整个公司就全体人都给害了。那么我就回去去追这个茬,找这个人,后来呢终于打听到他们家在哪儿了。然后就堵在他们家门口,但是这个时间你想那就是度日如年了。/等着把这个钱追回来,后来我把这事办成,机器运回来,但是这个毛病就是老留下了。回来以后就真的说话都不利索了,我看换了谁大概也受不了。

  主持人:吃过了亏够了怕,柳传志胆子越来越大,商业规则也越来越明白,他开始想生产自己品牌的电脑,但是几经努力都无法拿到生产批文,于是柳传志又找了一条迂回之路。

  柳传志:在这种情况下就格外地使我们考虑能不能我们走到海外去,从海外直接进货到国内来销售,我们自己直接来这个跟国外的大的供用厂商有联系,然后我们能不能在海外设立工厂。自己生产计算机的部件,当时还没敢说整机呢,然后进行销售。摸摸这个路,大概就是想走这么一条路。

  解说:柳传志的这一步的确算得上是高明,公司就像被缠住手脚的无名小卒,忽然被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具有了神力,挣脱了束缚。柳传志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本领也更上了一层楼。

  柳传志:这样的话,当时我就带了30万港币和香港另外两家一共90万港币,在香港办的公司。这条路就真走通了,我们在香港办了这个工厂,这个生产了主机板卖到全世界,卖到欧洲和美国,这一来后来电子部的领导同志这个出国考察的时候,看到了我们有这个实力,就在国内给了我们批文。这样的话我们又打了国内。做了有联想自己品牌的机器。

  解说:1989年10月,科学院计算机所把公司正式更名为联想集团。到了1994年,联想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也是对柳传志一个更大的考验。当时美国的一个杂志就曾说,几乎可以说是世界计算机生产商的名录都可以在北京找得到,而对于刚刚发展起来的联想来说,这将是非常艰巨的一仗,而这时的柳传志早已经扛上了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的大旗,所以对于柳传志,对于联想来说,也是必须要迎难而上的一仗。当时的柳传志给中央领导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联想作为计算机行业的一面旗帜,你们应该对我们的成绩给予褒奖,要给我们长志气。第二,在国家的采购任务上要有倾斜度。就这样,中国电脑品牌和国际电脑品牌开始在中国这块市场上绞杀,而绞杀的最终结果就是价格战。

  柳传志:这一仗我们打赢了,我觉得不仅在电脑领域里面为中国的这个民族争了口气,同时呢,确实让使用者得到了实惠,由于我们跟外国企业战了平手以后,电脑才大大降价,本来外国进口电脑要比在全世界卖的贵得多,今天呢,就打成这样了。

  解说:如今走在IT卖场中,很多普通消费者也都能把市场格局看出一二,在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中,很多消费者至少会犹豫不决。而国产品牌则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占据着柜台重要的位置。而联想这样的品牌却已经悄然走进世界用户的身边。

  柳传志:联想要在全世界这个形成自己的品牌,最有利的形成新品牌的手段,那就是通过奥运的宣传。这个宣传本身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奥运这样复杂的一个运作,要用大量的机器的组合,用了联想的电脑,都能够很成功地完成的话,那就是让这些大的客户,心里放心吧这是最好的宣传。

  本文来源:中央电视台《商道》栏目

        记者:扬扬  王艺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1683.html

更多阅读

柳传志:奔日子的人

     七岁的柳青曾经问过柳传志这样一个问题:爸爸,你是想做大树,还是小草?柳传志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做大树,而且,只做大树。  柳传志也常说人大概分两种,一种是过日子的人,一种是奔日子的人。他希望自己是奔日子的人。“奔日子的人,到

已见分晓 柳传志:联想的未来前景 一年后见分晓

“我出来无非还是给CEO做后勤部长,是制片人的角色,主要导演还是年轻人。”在上周五举行的“创业未来中国行”上海杨浦论坛上,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发表演讲,总结联想在几年来的得与失,并就收购IBM、重新出山、联想业绩的未来等焦点

“联想教父”柳传志:创业传奇全解析

人物点击   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生,祖籍江苏镇江市。联想公司总裁、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

柳传志:做个好总裁的四大要诀

柳传志如何面对环境强加给他的委屈?柳传志如何杜绝企业里的宗派?柳传志如何化解决策层的分歧?柳传志如何选拔优秀的接班人?人们都认为联想成功了,柳传志成功了,但柳传志到底成功在何处?恐怕就不是尽人皆知了。有一点是肯定的,柳传志的经验

声明:《柳传志:一个知识分子的联想梦(二)》为网友红袖添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