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9)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描述他人时,我们倾向于针对对方性格、信念这种内在因素,去做说明;但轮到自己时,我们就会使用情境因素来解释自身行为。[7]例如,"你"没有守约,就是因为你没有责任感,但"我"迟到则是因为塞车;"你"忘记了我的生日,是因为你对我的感情已经变淡,但"我"忘记了你的生日,则纯属是个失误;"你"口出狠话,一定是你的内心之言,而"我"口出狠话,则只是一时的失言而已。就这样,人们总是会寻找各种借口,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人们若以这种方式去评价他人,必然会使人际关系中经常产生误会。那是因为,他们首先并没有考虑到对方为什么只能那么做,而是极其武断地认定"你本来就是这种人",这就如同"我这么做就是浪漫,而你就是乱搞男女关系"一样,毫无客观性可言。可偏偏,大部分人又都是透过这种"自我主义"来判断他人的。

  真正的智者应懂得"易位思之",以看待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别人,这才是我们应着重培养的良好习惯。

  总结第三章ZHIHUI

  心理学家将"自我"称之为"独裁政权"。"自我"就像干涉国民言论自由的"独裁政权"一样,也在片面地限定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摆脱"自我主义"的瞬间,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沉浸的快乐》(《FindingFlow》)一书作者---米哈里教授认为,沉浸于某一事物,进而进入忘却自我的状态,就是快乐(Flow),他同时强调,快乐状态能够为我们带来幸福和成就感。

 第14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9)
  精神病病理学家们指出,将身边一切事物都与自身联系在一起,并以此为自己做出解释的倾向,就是危害人类精神健康的主犯。从许多心理学研究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会促使人们频繁地拿自己与他人作比较,进而导致自己的幸福指数不断下降。

  我们无法阻挡自己通过各种手段去认识世界,可是,智慧要求我们,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创造的极限面前,要将谦虚进行到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1941.html

更多阅读

第14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9)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描述他人时,我们倾向于针对对方性格、信念这种内在因素,去做说明;但轮到自己时,我们就会使用情境因素来解释自身行为。[7]例如,"你"没有守约,就是因为你没有责任感,但"我"迟到则是因为塞车

第13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8)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普遍认为,自己了解对方的用时,一定会少于对方了解自己所需花费的时间。也就是说,站在"我"的立场上看,别人是一个"单纯的存在"、是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的;而"我",则是一

第12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7)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季洛维奇教授在实验中,要求一名学生身穿印有曼尼洛头像的T恤,进入有4-6名学生在做实验的实验室。在此停留片刻以后,教授让这名学生猜测,他在实验室见过的几名学生中,有几人会注意到他

第11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6)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例如,某人某日清晨突然发现洗发精已经用尽,无奈之下他只能以香皂代之,随后便匆匆赶往公司上班。这种情况下,虽然公司没有任何一位同事察觉到此事,但他却自己发牢骚说"badhairday",即典

第10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5)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2)这个词能表现出乔治·布什总统的品行吗?  3)这个词是大写的吗?  4)这个词是Rude(粗野的、粗鲁的、无礼的)的同义词吗?  如果你表示同意,就按"P",如果不同

声明:《第14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9)》为网友歌赠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