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市场先生”是好友还是损友(9)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品,该换回多少宝贝!”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珍贵礼物”,富人不由得愣住了:它居然是穷人用过的那只旧木碗!原来木碗在这个岛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最珍贵的东西。

  经济学聊天室

  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写道:“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够买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的其他商品。”一吨水才几块钱,而成千上万吨的水才换得的一颗钻石,除了能让人炫耀财富外,几乎没有什么用途。但为什么水的用途大而价格低,钻石的用途小却价值大呢?这就是著名的“钻石与水悖论”,也就是“价值悖论”。

  这的确是一个“悖论”!水的使用价值大,却不值钱,而钻石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却价值连城。

  经济学家约翰·劳认为水之所以用途大、价值小,是因为世上水的数量远远超过对它的需求,而用途小的钻石之所以价值大,是因为世上钻石的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对它的需求。正像俗话所说的那样,物以稀为贵。他的观点是以数量与需求的关系来决定物品价值的。

  而经济学家马歇尔则用供求均衡来解释这一“谜团”。他认为,人们对水所愿支付的价格,由于水的供应量极其充足,而仅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可是,钻石的供应量却非常少,而需要的人又多,所以,想得到它的人,就必须付出超出众人的价格。

  这些解释不无一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看看西方边际学派用“边际效用”来如何说明价值悖论。

 第27节:“市场先生”是好友还是损友(9)
  由于水的数量一般来说总是取之不尽的,而人对水的需要总是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无休止。就拿喝水来说,随着人的肚子逐渐鼓胀起来,最后一单位水对人增加的“效用”也就很小。西方边际学派认为边际效用决定商品的价值,边际效用小,其价值也小,而钻石的数量相对人的需求来说却少得可怜,因此它的边际效用很大,于是价值也大。这就足以解释水与钻石的悖论了。

  而上文讲述的“木碗与钻石”的故事也可以用边际价值理论来解释。一般情况下,随着人类手工业的发展,只要有木材,就能造出木碗,于是木碗比比皆是,但人类社会的宝石极其稀少,因此,最后一只木碗对于人们来说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最后一只木碗对人增加的效用是极小的。所以,钻石的价值或价格远远高于木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3380.html

更多阅读

第34节:“市场先生”是好友还是损友(16)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的好办法,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有效率。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有效地调节人们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此时就有了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

第33节:“市场先生”是好友还是损友(15)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传统的市场竞争机制得出来的结论是“优胜劣汰”,可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并且会得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结论。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有关,较高的价格诱导出较高的

第32节:“市场先生”是好友还是损友(14)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16世纪的英国商业贸易已经很发达,玛丽女王时代铸制了一些成色不足(即价值不足)的铸币投入流通中。当时在英国很受王室看重的金融家兼商人托马斯·格雷欣发现,当面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

第31节:“市场先生”是好友还是损友(13)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第三,在这个市场上,各种资源能够自由流动。也就是说,要想加入这个市场并无任何阻力,任何人都有资格进入该市场。另外,退出这一市场原则上也不存在任何障碍。只要这个行业有利润,其他企业就

第30节:“市场先生”是好友还是损友(12)

系列专题:《换个角度学经济:趣味经济学100问》  比如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收入增加,对昂贵商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对饮食的需求仅有微小增长,这样汽车消费或旅游的收入弹性很高,而粮食等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很低,有时甚至会出现负数值。  雷

声明:《第27节:“市场先生”是好友还是损友(9)》为网友孤城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