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演讲全文:如何做最好的创新(三)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3.如何做最好的创新?

  没有什么比亲自走在创新之路上更让人兴奋的了。但是,究竟该怎样做,才能不断得到最好的创新呢?建议大家思考和实践以下五项创新的准则,它们是:

  。         洞悉未来

  。         打破陈规

  。         追求简约

  。         以人为本

  。         承受风险

  洞悉未来就是要求创新者了解未来的用户需求,以便研发出适用于未来的产品或技术。要做到洞悉未来,虽然应该重视用户,但是,不能完全听取用户的意见,因为用户不可能有足够的前瞻性,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技术的发展规律。所以,创新者需要有洞悉未来的才智,能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结合技术的发展规律,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判断。这个道理就像踢足球一样,优秀的球员要到球将要到达的地方,而不是球现在所在的位置。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当时的用户没有准确地提出针对搜索引擎的需求,因为用户习惯于使用分类目录来查找自己需要的网页。那时,用户可能并不知道搜索引擎是什么,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这样的功能,也不清楚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但是,能够洞悉未来的创新者可以推测:随着网页数量的不断增长,总有一天,分类目录将无法更好地容纳更多的新网页。这时,创新者便先于用户想到,未来的用户需求一定会转向比分类目录浏览更加便捷的方式。例如,是不是可以允许用户使用任何关键词进行查询,并获取网页结果呢?在技术上,是不是可以自动为海量网页创建索引并获得最好的排序呢?谷歌公司的创始人正是洞悉了这个用户的潜在需求,而投身于搜索技术的研发。当用户对于网络搜索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时,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前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直接带动了网络广告产业的兴起。

  做最好的创新的第二项准则是打破陈规。其实,创新的最大障碍就是无法脱离固有的思维定势或思维框架,总是在已有的方式、方法里打转。如果不能打破陈规,那么,无论对未来用户的需要有多么清楚的认识,创新者也无法想出最有效的、最新颖的解决之道。无法打破陈规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位发明家在发明汽车的时候,脑子里依然还是想用操作马车的陈规来操作汽车。结果,他不是用方向盘,而打算使用缰绳来调整汽车的方向!在科技发展史上,通过打破陈规来获得有价值创新的例子不胜枚举。当无线通信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了这个技术演变的最终目标肯定是,每个人都会有一台无线通信装置,能够成为“无线”的电话。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线通信设备有两个部分:无线发射器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但是无线接收器体积小,而且便宜。所以,要实现这个终极目标需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时,一位打破陈规的创新者想到,是不是可以把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开,让每个人都有一部非常便宜的接收器,来接受某个中心发射器的信号。就这样,广播这种最早依赖无线电技术的大众传播方式诞生了。

 李开复演讲全文:如何做最好的创新(三)

  追求简约也是通向创新的必由之路。在很多情况下,复杂的东西并不一定有效,只有最简单的设计和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最初做搜索引擎的时候,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用户搜索时多输入几个字,搜索结果就会准确得多。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提示用户多输入几个字呢?当时,有人想到,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智能化的问答系统,引导用户提出较长的问题呢?但是,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会遇到许多挑战。也有人想到,我们能不能主动告诉用户,请尽量输入更长的句子,或者根据用户的输入主动建议更长的搜索词呢?但是,这样似乎又会干扰用户。最终,有一位技术人员想到了一个最简单,也最有效的点子:把搜索框的长度增大一半。结果,当用户看到搜索框比较长时,就会有更大的可能性输入更多的字词。今天搜索引擎上长长的搜索框就是这么来的。

  以人为本是企业能否保持持久的创新能力的关键。21世纪人才最重要。在19世纪的一个普通工厂里,最能干的工人与普通工人相比,他们的生产力最多相差一倍。但是,在21世纪的IT企业、研发机构中,一个最有创造力的研发人员和一个普通的工程师相比,他们的生产力却可能差距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如果你的企业能够吸引、用好几百个、几千个天才的创新者,即便是在最激烈的竞争环境里,也一定能脱颖而出。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为人才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赋予他们足够的权限。在谷歌,每一位工程师都可以利用工作中20%的时间,来做自己最有激情做的事情。这是一种真正的放权和信任,也是营造自下而上的创新氛围的有效方法。事实上,谷歌发布的许多创新产品,最早都诞生于20%的时间里。正是因为有了诸多鼓励创新的举措,谷歌才能在10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互联网领域里保持技术优势,不断用最好的创新改进互联网用户的使用体验。

  承受风险也是创新过程中重要的一点。任何创新都有风险,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失败不是对我们的惩罚,而是一次最好的学习机会。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经历了6000次失败才最终成功。在谷歌,有许多20%时间里开始的创新工作,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失败了。没有这些失败,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创新脱颖而出;没有接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就不可能营造出真正鼓励创新的环境。在我负责研究工作时,我的主管曾对我说,如果你每一个项目都成功了,那么,你实际上是失败的。因为你并不是在做研究,而是在回避风险,只选择那些十拿九稳,没有什么创新价值的项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3439.html

更多阅读

李开复预测移动互联网六大趋势:娱乐成主流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5月29日消息,创新工厂董事长李开复今日在站长大会上作出六大预测,他认为WAP(无线应用协议)时代已经过去、Android手机价格今年会降到 1500块、3G费用短期降不下来,娱乐加社交将成为中国主流应用、移动开发者的巨大

李开复离职创业:你有足够的“狠”劲吗?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李开复吐露了心声:“我不想再有老板了!”自己是自己老板的李开复离职创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他自己  内部员工眼里的李开复是一个好老板。去年11月,他去印度出差,经过20小时的转机飞行,他到达班加罗尔机场才发现

李开复:做有用的创新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我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在这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里,人人都在谈创新。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创新?什么才是真正能改变人们生活的有用的创新?一个人,一个企业

李开复 创新 李开复,做最好的创新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我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在这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里,人人都在谈创新。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创新?什么才是真正能改变人们生活的有用的创新?一个人,一个企业

声明:《李开复演讲全文:如何做最好的创新(三)》为网友辈子兄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