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威尔斯:维基的商业力量有多大(一)



  2006年夏天,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在他位于加勒比海的私家小岛上举行朋友聚会。受邀参加的不乏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夫妇、音乐人彼得·加百利这样的社会名流;此外还有近两年炙手可热网络界风云人物——Google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以及创建了“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维基百科(Wikipedia)的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

  对吉米·威尔斯来说,那次聚会留给他的回味是复杂的。在帆船比赛上,40岁的威尔斯赢了33岁的拉里·佩奇;而在接下来的风筝冲浪(kite surfing)项目上,擅长于此的佩奇的确让威尔斯嫉妒非常。威尔斯匆匆地从布兰森的助手那里学了两招便仓促应战——这时天气风云突变,最终的结局是:威尔斯被困在水上不能自拔,最终不无遗恨地离开了这个加勒比海上的“布兰森之岛”。

  “维基百科挑战Google落败”,作为旁观者,如此幸灾乐祸的解读并非新鲜——而仅数月后,2006年12月底,吉米·威尔斯真的再度向Google发起了挑战——只不过这一次不是风筝冲浪,而是一场真正的较量:关于搜索引擎。

  “Google在某些搜索中做得非常好,但很多搜索结果全是垃圾。比如你可以试试搜索‘Tampa hotels’,Google找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显然,威尔斯所指向的,是Google一贯奉行的根据页面互相链接数量来判断网页重要性的Page Rank算法:“计算机做这样的决策糟糕透顶,因为搜索算法只能通过间接的手段做这样的决策,但人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只要看看一个网页,几秒钟我们就知道一个网页是好还是糟。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值得信赖的社区,来做这件事情。”

  让主观选择和智慧,而非机器排序来影响搜索的结果?

  别急着兴奋。这并非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但这也正是Google得以异军突起的关键:包括雅虎等多数搜索引擎都曾试图利用编辑的力量左右搜索结果,但Google那完全依赖程序和算法的方式似乎拥有着更长久的生命力。毕竟,相对于人力,程序可以无止境的运行下去,而且,它似乎也能做到更为客观。

  但威尔斯是个截然不同的挑战者。这个发起维基百科的人,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组织世界上的信息与知识。他相信大众的智慧大于任何个人,因此,当他试图编纂一本百科全书,他没有邀请世界上最精英的知识分子,而是让任何人有权撰写、修改其内容。结果是,自从2001年开创维基百科以来,它已拥有4.4G的文字,如果将它们全部打印出来,相当于750本各400页、每页80行文字、每行有50个单词的书。而它还在迅速丰富之中。

  而这一调用大众智慧的方式,似乎同样可以被应用于搜索引擎。与其他人工参与的搜索引擎只涉及数量有限的人力不同,以维基的方法为基础的搜索引擎,可以让全世界所有网民参与对于搜索结果的筛选。而且,“我们可以确保这个搜索像机器一样透明,因为维基百科一样,任何用户对网页的判断和改动痕迹都可以被查找出来”,吉米·威尔斯对《环球企业家》说。

  2007年9月5日,大连,前来参加达沃斯论坛的吉米·威尔斯显得与众不同:他更像电影《黑客帝国》中的一员,而非西装革履的商人。而他现在最喜欢的称号,也不是公司创始人、CEO,而是“Google杀手”,他甚至创建了一个以此命名的Wikia社区。但也像硅谷不少性格明朗的顽童一样,他并不介意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对他的计划完全一清二楚。上个月,他还曾同佩奇在一起聚会吃饭,并顺手向这位老朋友和新对手推荐自己的新作品:Wikiasari。

  正如Wikiasari是一个奇特的组合——asari源自日文,意为“翻箱倒柜的寻找”——这一搜索引擎的运作方式也是混合而成的:用户用鼠标投票来判断一个网页的价值,并由参与者判断一个网页的链接分类和关键词归属,最终形成人们看到的搜索结果。

 “Google杀手”

  矛盾者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仅将吉米·威尔斯视为网络上的一个传福音者。像Linux之父李纳斯·托沃兹,或信息分类网站Craigslist.org的创始人克雷格·纽马克一样,他们开创了一种价值巨大的操作系统或网络平台,因此成为科技史上的传奇人物,但并不以此盈嫒宋铮⒉灰源擞威尔斯认同《环球企业家》把他们归入“同一类人”。“尽管我并没见过李纳斯·托沃兹,但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我和他真的很像。”而克雷格·纽马克是威尔斯的好友,但威尔斯承认,二人性情迥异:“他沉默寡言,相当羞赧,不善社交,我和他则完全相反。”

  想知道两个人有多大差别,只需要与他谈及一个细节。谦逊纽马克曾以“时间概念”表达了对威尔斯的尊敬:“Craigslist是瞬间,而维基百科是时代。”当威尔斯听到本刊记者的转述,他瞪圆了眼睛,不无疑虑地自言自语:“真的?”继而脸上露出了兴奋而羞涩的神情。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奇妙的组合。在威尔斯身上,既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又有着一个高度社会化、乐于获得成就感的资本主义精神。即使与他熟稔之人,也很难清晰地辨断出他性格中的哪一面正在起着主要作用。

 吉米·威尔斯:维基的商业力量有多大(一)

  比如,2000年他和伙伴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创办在线权威百科全书Nupedia,这是一个以商业为目的的网站,但在此过程中,他们原本为了辅助Nupedia而创办的社区Wikipedia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与拉里·桑格不同,威尔斯情愿放弃商业化的想法,明确把维基百科发展成一个开放的、独立的、人人可共享的知识平台。这直接导致了桑格的退出,并让他攻击老搭档为“反精英主义的死硬派”。

  但矛盾的是,你很容易感觉到威尔斯身上同时具备的反精英主义的立场和精英主义格调。作为颇具争议的客观主义哲学的热诚追随者,威尔斯强调“独立的美德”是他个人特质里最重要的部分。而在他的Facebook个人页面上,他的头像一栏放着自己和另外一个伟大的自大狂、U2乐队主唱波诺的合影。

  类似的矛盾存在于他的每一个方面。在他的性格深处,率性与疏懒,以及信息焦虑的症候同时并存。在和《环球企业家》记者聊天的过程中,他一直不停地摆弄着几个金属套环玩具,把他们拆开,组合在一起,然后再拆开,每当完成一次颇有难度的拆解,他便对记者“炫耀”一下,而谈话的思路并不曾中断。他并不清楚自己每天工作几个小时,几乎随意为之,“至少要有足够的时间睡觉”。而另一方面,他并不愿意摆脱各种外来信息对他的干扰:他随时下意识地查收并回复邮件和即时信息(奇怪的是,他并不用黑莓,而是用T-mobile),站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他会不自觉地掏出手机查阅那一时刻的新闻头条。即使身在大连,他也会不停登录Facebook添加好友(在那上面,他有着超过1100名好友,可能是Facebook上好友最多的用户之一)。每到一个国家和地方演讲,威尔斯都会抱着那台苹果MacBook,像一个闲散的有钱人那样,和当地的维基百科核心编辑者以及慕名前来的人们扯上很长时间。而同样,他乐于接受各式演讲和采访的邀请,并习惯自己而非公关顾问给记者发送或回复邮件,而《环球企业家》记者经常会在工作时间收到他发过来的邮件。

  他又不免偏执地希望这个世界都像维基百科那样中立与客观:在一些提及他的个人博客上,他经常会以真实的身份跳出来,通过留言,重申、澄清他的观点并与博主辩驳,而通常他根本不认识他们。美国知名的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对Wikia搜索引擎的报道含有错误信息,换来了他在Wikia首页以个人名义发表的声明,字斟句酌地纠正Techcrunch的谬误。而在他近两年来只更新了不到10次的个人博客上(显然他并非一个博客爱好者),却经常看到他在指摘媒体关于他和维基百科的报道的偏颇——对《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他甚至连续发表两篇博客大张挞伐,并在博客中替对方重写了一个开头,还不忘用相当“维基百科”的口吻表达了一种莫可名状的自负:“我盯着《纽约时报》的网页,努力地寻找‘编辑这个页面’的按钮,这样我就可以修正报道中的错误——但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7725.html

更多阅读

ShoppingMall:一站式体验消费商业空间有多大?

  背景回放    ShoppingMall简称Mall,国内一般音译为“摩尔”,意为大型购物中心,属于一种新型复合商业业态。在西方国家也称ShoppingCenter,即“购物中心”,其与国内通常所指的购物中心(实为百货店)含义不尽一致。   一个真正意

揭秘:一本书的利润究竟有多大?

 出一本书,出版商究竟有多大的利润?   又想起前两天,在百度知道上看到有人问了个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为什么比其他出版社的书卖得贵?”   ——因为店大欺客?   不尽然。   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利润=收入-成本   这里我

生财有道:美女老板的“四不像”另类餐馆(一)

2006年的春节前夕,正当全国人民都在欢天喜地准备过大年的时候,一个叫赵丽媛的三十多岁女人,站在22层楼的窗口,呆呆地望着窗外。她面容憔悴、目光呆滞、神情恍惚,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她突然推开了窗户。 “当时有个念头一闪而过,只要我从这

栾玲谁拥有未来 乔·图斯:谁看到了中国 谁就拥有未来(一)

 图斯:首先我想告诉你,我也非常高兴能接受您这样一个访谈。在这里谈到我来中国,我可以说这第五次来中国,是我担任EMC的CEO之后的数字,其实在我担任CEO以前我也多次来到中国,中国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个国家。谈到我此次访华的目的,主要是我想

声明:《吉米·威尔斯:维基的商业力量有多大(一)》为网友風正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