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力 研发角力 跨国粮商逐鹿中国



    日前,国际粮油巨头丰益国际重拳出击,投资8亿元在上海高东工业园区成立丰益全球研发中心,一向低调的ABCD四大国际粮油巨头近来亦是在中国频频有大动作,渗入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等多环节,过去不被看好的农业现在成了外资眼中的“香饽饽”

    本报记者 公秀华/文

    近日,国际粮油巨头新加坡丰益国际重拳出击,投资8亿元在上海高东工业园区成立丰益全球研发中心,丰益国际成为首个在中国成立全球粮油食品研发中心的世界粮油巨头。它强劲的发展势头正逐渐打破ABCD四大粮油巨头控制国际粮油市场的格局,据悉从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来比较,丰益国际aihuau.com已经分别超过四大巨头中的路易达孚和邦吉。

  “ABCD”这4个字母代表着4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尽管公众并不熟知他们的存在,但是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

  对中国市场的关注,不仅丰益国际一家,一向低调的ABCD四大国际粮油巨头近年来亦是在中国频频有大动作,渗入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等多环节。在日前的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加拿大GLG集团、英国约翰卡腾公司、益海嘉里集团等跨国大型农业企业第一天就签下了超过17亿元人民币的“大单”,掀起了一股国际采购“狂潮”。

  而上述现象亦是由于随着2008年开始的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外资可以进军中国农产品众多领域,过去不被看好的农业现在成了外资眼中的 “香饽饽”。这也引发越来越多的人担忧粮食话语权缺失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跨国粮商不仅有强大的资金优势,而且通过食用油已建立起营销网络,并树立了一系列品牌。目前国内没有真正的大企业能与之抗衡,而他们利用这些优势,与中国粮食加工企业竞争,会有很强的杀伤力。

  逐鹿中国市场

事实上,这些跨国农业企业与中国的渊源颇深。

  作为人口大国及新兴经济体,四大国际粮油巨头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路易达孚与嘉吉进入中国相对较早。早在上世纪60年代,路易达孚就与中国有饲料和谷物贸易,并相当重视农产品期货买卖。嘉吉公司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初。而ADM与邦吉进入中国市场相对较晚。

  1995年,ADM在中国大连建立了独资子公司———艾地盟动物保健及营养(大连)有限公司,随后在广州和成都等地拥有了其他业务的工厂。从2000年开始,ADM开始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

  随后进入中国市场的是邦吉。邦吉在全世界 32个国家拥有 450多个工厂,在四大粮商中,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而著名。

  早期进入中国市场之时,四大国际粮油巨头在中国市场并没有设立工厂,而是以设立办事处的形式,以贸易业务为主,同时对中国市场进行多方位研究。四大粮商正式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如今,四大粮商在中国的业务迅速发展。从2006年开始,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从中国政府手中获得玉米国内贸易的许可证后,便开始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公开资料显示,路易达孚从中国出口玉米的业务持续增长,其在美国的棉花公司已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供应商。嘉吉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建有饲料厂、榨油厂、高果糖厂等各类加工厂,并正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产业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而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不容小觑的丰益国际来说,它在中国的扩张之路更是异乎寻常的迅速,20世纪80年代末,益海嘉里才开始在中国粮油市场的开拓,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粮油加工、贸易商,在中国累计投资40余家粮油食品以及相关业务的生产加工企业。

  注重研发

 角力 研发角力 跨国粮商逐鹿中国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与创新,而技术和研发,也一直是跨国粮油巨头们关注的焦点,这对于它们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察近来跨国粮油巨头频繁的举措,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它们都频频在中国市场建立研发中心,大力加强对科研的投入。

  而此次丰益抛巨资建的研发中心,将关注油脂加工工艺改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生物质能源等多个方向。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穆彦魁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四大粮商基本都是百年跨国粮商,丰益的优势在市场运作上,但在技术研发上还有差距。举个例子,我们卖的都是偏中线产品,他们做的都是高附加值产品。”这也是一直以来丰益投入巨资在研发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丰益国际全球研发中心是目前全球粮油产业中最大的纯研发中心之一,丰益国际将以此为平台,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借助全球的智慧,促进前沿的技术在中国的科技转化。

  丰益国际全球董事长郭孔丰表示,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目的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通过中试转化基地为集团乃至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未来几年,全球研发中心将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俄罗斯和德国的研发机构联合开展食品安全、食品营养功能、饲料应用、粮油技术改进、粮食物流与储存等方向的研究,将中国的研发与国际接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粮油食品全球研发中心。

  在四大粮商中,ADM是向来以注重研发著称的,它不断通过化学研究支撑其发展壮大,几乎在生物燃料出现之初,ADM就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而在美国前总统布什提出生物燃料计划后,ADM更是双手支持,ADM招来了某石油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据悉,仅2007年,公司用于活化燃油的投资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是世界第一大活化燃油乙醇的生产者。公司还宣称将在2009年之前,在这个领域投资23亿美元,并且和大众等公司开展一系列的合作计划。

  而其他的农业公司,如孟山都、先正达等大公司,也都致力于在科研上加大投入,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11月4日,为加强与中国在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合作,孟山都公司宣布其在中国的第一家研究机构———孟山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据介绍,这一研究中心将是孟山都全球研发的一部分,目前有3个主要目标:孟山都内部的自主研发,主要致力于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加强孟山都与中国科学家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为孟山都在中国的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延伸产业链

除了更为关注研发领域,以四大粮商为代表的国际粮商巨头之所以在市场扩张中取得这样的成绩还在于重视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它们善于抓住世界粮食市场整合、重组的机遇,通过一体化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运输等流通环节进行全球化布局,构建产业链,并以期货为辅助,控制全球粮食市场。

  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巴西政府的农业信贷收紧,四大粮商趁此机会在巴西大举扩张,以回购农民所种植的大豆为条件,向农户和合作社提供优惠贷款,后来又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作为部分贷款。而通过不断向仓储、运输、港口、内销和出口行业进军,四大粮商控制了巴西的整个大豆产业链。

  而丰益国际也注重在产业链上的拓展和延伸,其研发中心将以油脂产品为研发核心,除了传统的粮食、油脂综合研究与开发之外,还包括生物质新能源技术、水稻循环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等新兴领域。据了解,从去年开始,益海嘉里在产业方向的拓宽和产业链的延伸上投入巨大。

  穆彦魁透露,丰益国际全球研发中心的功能一方面是提升丰益国际现有粮油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则是延伸丰益国际的产业链。据透露,丰益国际将借助各种科研力量进入种子研发领域,包括培育含有高含量特定脂肪酸的大豆种子,从而与丰益国际现有的大豆加工业务相衔接。

  他山之石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覆盖面最广、牵涉面最宽、敏感性最强的一种战略性的特殊商品,这决定了在国际粮油巨头在频繁布局中国市场时,引发国内众多人士的关注和警觉。很多人担心国际粮油巨头对中国的渗透会像大豆危机一样,使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甚至成为中国粮食领域的威胁。

  尤其从2008年开始,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流通红线的过渡期结束,外资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中国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这更让人们担心由此一来,可能会对国内传统的粮食企业造成威胁。

  但对此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出于对国家利益、公众利益的关注,这些担忧可以理解也应予以肯定;但是,亦不能简单地把外资说成是对中国粮食领域的威胁,而要全面辩证看待。外资进入中国粮食行业,可以带来国外先进的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研发队伍,这对于提高国内粮油企业的技术进步也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能与这些跨国粮油巨头抗衡的大企业,在粮油科技方面与国外也还存在很大差距,但分析和研究这些跨国粮油巨头的成功历程和经验,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也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0157.html

更多阅读

狄思豪:路虎逐鹿中国

狄思豪:路虎逐鹿中国文/本刊记者李颖 发自上海    狄思豪和路虎都足够迷人。来自绅士国度—英国的狄思豪,拥有运动员般强健的体魄,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英国人给人最高的赞美是说某人有“很好的运动精神”。也许是因为这一溢美之词

跨国资本流动方向 跨国资本的中国担忧

作者:田 磊  中国的投资环境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糟糕了?在过去的半年多里,众多跨国公司的CEO们让这个话题充斥于各种场合。他们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来佐证,比如,法治依然没有得到改善,环保成本越来越高,更多的政府采购不再向他们开放,还

安利:一家跨国企业在中国的15年

  编者按    也许没有哪一家跨国企业,像安利在中国的命运那样跌宕起伏了,作为连续三年上榜“中国最具影响跨国企业”的跨国企业,安利在中国的命运,也正反映跨国企业在中国影响力的变迁。   15年,安利在中国走过了一条跌宕起伏的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在中国找到并购窍门

 虽然中文还不是特别流利,但夏阳似乎找到了并购的窍门:在饭桌上谈判,最好从听到的各类细节及感性的问题入手。他发现,无论是熊猫还是汉港,那些与品牌共同成长起来的人们,最在乎的是并购后自己品牌的命运。   “请不要让我连续坐在会议

华府与北京汇率角力:根源在“中国制造”

 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并表示,美国政府在4月中下旬的财政部半年报告中决定是否将中国划为“汇率操纵国”。从2001年8月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挑起人民币汇率问题至今,围

声明:《角力 研发角力 跨国粮商逐鹿中国》为网友丶神经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