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讲述:命运逼我来创业?(二)



    那次庙会回来以后我的心就蠢蠢欲动,很想跟着庙会上认识的一个阿姨去跑庙会,父母却怎么也不同意。父母的想法是:一个小女孩子这样跑出去露宿街头赚不赚钱先别说安全就是个隐患,而且我自小身体不是很好万一生病什么的谁照顾?读了10几年的书好不容易有了大学文凭怎么可以去做人家小学毕业生做的事情?我没办法说服我的父母亲,只能作罢,死了心的出去找工作。(那一年正好碰到大学毕业不包分配自找工作)求职路上的艰辛就不说了,在我们那地方没有关系想找份好点的工作那是痴心妄想。这样的辗转了2个多月没找到如意的工作,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很没信心。因为我们镇上是没有《人才市场报》的,那时也还没有什么网络,我每周要跑2次县镇(因为当时《人才市场报》还没普及,卖的地方少的可怜,总是为了找报纸要跑好多报摊)。有一次无意间看到个消息,关于电脑网络的。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兴奋,满脑袋都是电脑。回到家,我偷偷把弟弟拉到一边(我弟弟从小喜欢拆拆装装的,动手能力特别强,而且很小开始他就玩游戏机),问了他很多问题后我告诉了弟弟我的设想:开一家网吧。那是1997年。弟弟也很兴奋,说这事一定能成。虽然97年的时候还没有网络普及,电脑也还没有普及,在上海几乎没听说有网吧这样的地方,可我还是信心满满。好好的想了一晚上,第二天我跑到我一个学计算机的老同学那了解了点情况,又打电话请教了我的姑父关于电脑的基本知识。(我的姑父是大学计算机教授)带着雀跃的心情,我骑着我的小单车把我们家附近的几个镇全跑遍了,因为我要找店面。

    晚上回家,和妈妈聊起我的工作,我说我想做生意,妈妈急了。父母是被上次的义乌之行吓怕了,而我却被我的圣诞卡卖的头脑发热了。我说了我的想法,包括门面的选择、包括预算、包括销售模式、包括附带价值等等。母亲还是心里担心,为了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我最终说服母亲先买台电脑放家里。那台电脑是2手的386。电脑买回家了,我在里面装了好多游戏(那时没有网络游戏,只有单机游戏),然后让我弟弟喊他的老同学们来玩。我又买了几本关于电脑安装维修方面的书给我弟弟要求他好好学习。从那天开始我们家的这台电脑就没关过机。(因为孩子们实在太想玩了,几个人抢着要玩,很多孩子都没见过电脑)于是我另想到了开电脑学习班的事情,并告诉了母亲这样可以避免网吧万一入坐率不高的风险。母亲想了下对我说:看到孩子们这样痴迷,我同意你们开网吧,没钱妈陪你们去亲戚家借。我开心的搂着妈妈亲了她一口。

    说到做到,我拉着妈妈去找我的婶婶(我爸爸的弟媳妇,我叔叔家卖鹌鹑发了家,97年那时就有上百万家产,而我的婶婶是抓财务的,所以我第一个想到了她),婶婶听完了我的述说,笑笑,然后对我说了一句话:“小娃娃,要是真的象你说的这么能赚钱,中国这么多大老板哪个比你笨了?他们会想不到?还能轮到你去赚这钱?回去安心找份工作上班吧。”任凭我好说歹说婶婶就是不相信开网吧能赚钱,我和母亲只能灰溜溜回家。(一直到2005年,我婶婶曾找过我说起她想在镇上开家网吧的事,这是后话。)后来又找了好几个亲戚,可每个都不愿意借给我们钱,那时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母亲无奈的对我说死了这份心,好好去打工吧。于是我的第一个创业梦想就这样胎死腹中。

    说来好玩,当初我考察的那家准备开网吧的门面时至今日还真的开着网吧,听说生意不错。而目前众多网吧的经营模式还一直几乎原份不动的沿袭着当初我的设想,比如连带卖食品饮料,比如负责3餐供应等等,好多还并未开设电脑培训这样的第三产。可惜了哦~

    网吧的事泡汤后我陆陆续续的找了好久工作,却总是不得人意。做生意的事也不再敢提,因为没有资金没有阅历没人会相信一个小女生。这样一直过了几个月,有一天正好听说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个工厂新开在招人,等我跑去的时候人家说都招满了除了操作工,我牙一咬报了个名。当天晚上质检部经理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是不是对质检感兴趣然后约我第二天去面谈。晚上在床上想了一晚,第二天我对质检部经理说我想去生产部。我是这样考虑的:1、我是个新人专业也不对口应该从基层做起;2、只有进入生产部门才能真正学到工艺流程和管理;3、考虑到工厂是做软胶囊的只有进车间才能学手艺;4、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做收收心。我顺利的进入了生产部车间做了一个普通的三班倒操作工,月薪300元(算是学徒吧,呵呵。)。98年的时候大学生还是比较少的,我这样的做法招到很多的非议。就如同现今人们会大大讨论某某某大学生卖肉什么的,而我那时的想法就是进去学东西所以也没考虑太多。进去2个月,我就从一个操作工一跃坐上了生产主管兼工艺员兼质量员,并在年底公司培养我考出了《ISO9001国家内审员》资格证书。我的第一份工作我所要感谢的人很多,包括我的质检部经理,包括我的办公室主任,包括我的原车间主任,包括我的生产部经理,包括我的老总,包括我的父母,包括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同事们朋友们师傅们。在工厂的这段日子让我的心慢慢磨平,让我暂时忘了我的所谓单干创业。虽然也曾偷偷帮朋友卖过雅芳卖过黛安芬,可怎么说也不算什么创业。

    就这样一直到了2000年,我辞职了。2000年上下的时候上海房地产业很低迷,很多商家打出了“0首付”的广告,我觉得这是个商业机会,就想去买上几套做出租。可是我的这个想法却招到了所有人的反对。那个时候我没有了工作还挺着个大肚子,老公家境不富裕我父母那边更不用说,所以一听说分期付款大家马上想到的就是:1、不是正业;2、还不出款怎么办?3、孩子出生怎么办?。。。。。。于是在集体轰炸下我的第二个创业梦想又泡汤了!

    2001年打了一年的工。

    2002年,听朋友说起网络游戏《传奇2》感觉很奇特,而2000年以后的上海乃至中国早已是网吧遍地开花。由于当初的创业梦想所以对网络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网吧研究了半天。第二天特地去拜访了我那朋友,她在百脑汇做店长,而她的老公是家软件发行公司的销售经理。和他们夫妻2聊了大半天,最后我们决定做《传奇2》外挂的生意。由她老公负责联系上家,我负责销售,他们出资(我们的启动资金是8000元),生意成了五五分成。(因为是从小学就认识的朋友,所以他们没说要写份协议我也没在意。)捣鼓了一星期我们的皮包公司成立了,在我朋友的家里客厅间,一个小桌子一个椅子一部电话就是我的办公所在地。我开始了我的电话销售生涯。(那时中国还没有电话销售这样的概念,所以做起来相对来说容易些,受拒绝的可能性少了很多)一个月下来,我卖出了2000多张卡。每张卡的进价是18元,批发出去是100元,零卖150-180元。纯利润30万+。也就在这时候,我的朋友决定辞职,并拿出500元给我算是工资,什么合作什么分成都不再提。最后我什么也没拿白干了一个月走了。而我的朋友因为的第一个月的铺垫,第二个月又做了很好并听取了我以前闲聊时所说的关于对房地产的想法而在我们老家县镇上买了几套房子倒卖。前段时间还听说生意做的不错。呵呵!我的第三个创业也失败了!

    因为这次卖外挂的经历让我对这个外挂市场有了更深很广的认识,虽然朋友将我踢出他们的夫妻团队,可我想到的却是我可以另找合伙人做。于是我又开始了我的游说生涯,可能我不是个很好的演说家,没有一个朋友认为我这东西能赚钱。而且可以赚的那么厉害,一个月净赚30多万?开玩笑!!!而我也因为家庭原因手头没有一点钱,于是很多朋友劝我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务远,别看着别人赚钱就眼红什么什么的话都来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也只能苦笑着遗憾的遗失了我的创业梦想,又一次胎死腹中。或许是命运吧我想!

    经过了这件事后我就想着我得多学点东西,可是手头没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接触各行各业,边打工边攒钱边找机会创业。就这样的我陆续接触了很多行业,一直到2004年。现在想来当初创业梦想的屡次失败不仅仅是因为资金的问题,还因为我从来没有接受过或者说接触过真正的营销,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这么久的时间里也曾发现过商机,却最终都因为资金问题搁浅。即使在今日,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按照着我当初的设想在做房屋转租的生意。呵呵!每月至少也能赚几千。(关于这个创意容我以后细细道来)所以有时觉得人的心理很奇怪,这世界上有很多人竟自己赚不到也不愿意让别人借自己的钱赚到钱。

    04年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个老总,他对我很赏识,再三邀请我去他公司与他合作。去他的公司看了看,我心里犯难。说起来是个公司,可连上我只有3个人;以前的业务做不下去了,因为产品的软件部分没办法开发下去;再请人来开发是不现实的了,因为类似产品早已经遍布中国;公司所有资产全部加起来大概10万。说真的这样一家公司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可是看着老总期待的眼神我硬是答应了他。

    因为快年底了,我们商量着先找项目,过了年再考虑招人什么的。

    找项目是件很不轻松的事情,何况钱又不多。很多大项目没办法做,太小的项目吧老总又不乐意。春节前一次闲聊说起我以前租住的小区的情况,我感慨的说那地方是个开店做买卖的好去处。老总让我去调查下目前的情况并做份项目计划书。去蹲点了2天我心里有了底,回来洋洋洒洒写好项目计划书就交上去了。当日老总就决定同意我的方案。我的方案大体是这样的:因为考虑到商圈的特殊性,一家中学一家小学马路斜对面就是菜场,边上全是居民区,100多米拐弯的地方就是个汽车终点站。这样的地方竟然没有超市没有品牌餐饮店。每日的人流量达到上万,不过都是层次不是很高的。另外菜场正在翻新,工程队的师傅们中午晚上也只能在学校对面的面摊上随便扒拉二口。学校正对面的一家面摊正好要转让,我询问了一下转让费1万,他们是因为老婆要生孩子必须回老家才不得以把店面转让出去的。所以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我建议盘下那家店,这样的商圈卖什么都赚。可以考虑做文具、超市、餐饮。当天我们就赶到面摊交了定金,然后开始着手准备货品。(因为老总总觉得做餐饮是掉身价,所以他最终认为做超市,另外也是因为我曾在超市做过一年的店长对超市的操作流程相对熟悉。)于是我跑了趟嘉兴。第二天准备去面摊交接的路上,老总突然变卦。理由是:他怎么说也是个堂堂博士,做超市有点掉身价,另外他个人认为做超市不需要技术含量很容易被人模仿。任凭我怎么劝说,他硬是要我去把定金拿回来取消这个项目。为次,我遗憾了好几天。

    刚过了年,老总跟我说他朋友(一家中国有名的国企老总)帮他介绍了一个项目,是关于节能的。我马上觉得这东西概念不错,于是做了详细的调查。结果发现目前中国市场上关于节能的产品很多,鱼龙混杂,没有什么强硬的品牌。原理也都大同小异,国家对节能的态度也比较明朗化。我也相信今后10年节能将成为中国又一个赚钱亮点。基于以上几点考虑,并对老总推荐的产品做了调查,我同意了老总这个项目。

    接下来的日子,老总负责与日本方接触关于如何代理的事宜,而我呆在办公室里准备所有开公司所需要的文件。小到《电话记录表》,大到《公司章程》、《工程合同》都由我一人负责撰写修改定稿。而我也满腔热血的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公司努力工作着。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我们开始招聘员工。因为老总与日方的协议(我一直没有看到那份协议),由我方负责国内销售,日方负责技术安装。所以我们开始的时候只招了销售人员,并将我们的办公地点搬到了日方办事处那边。老总负责与日方的上通下达和技术沟通,我负责销售部整体工作。

    我不知道现在的节能公司的销售方案是借鉴了我的还是英雄所见略同。当初我的销售方案是:电话销售与传统销售互补,进行产品0首付(分期付款的形式);就是说客户不需要投入一分钱就能使用产品,而根据产品所产生的效益(每月节约出来的电费)进行分成。其实就是个借鸡生蛋的感念。我不知道其他的销售公司都是如何指导销售人员的,我那时是将电话销售的范本都准备好并研究了几套话术手把手的交给我的员工。一开始的时候我自己做演示,自己出去拜访客户并回来整理成文字在列会上与大家一起分享。细到怎么坐位置怎么说第一话等等等等。那段日子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可能是因为我的销售方案比较吸引客户吧,10分钟搞定一个客户的感觉真的很棒。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与老总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对管理对与日方的沟通对技术对做事风格对企业理念等等很多的分歧,我没办法说服他他也说服不了我。一直提醒他日方的代理合同要签,一直建议他做为老总应该抓重点而不是芝麻点小事,一直督促他技术上一定要日方出示有力措施。。。。。。而一切都因为老总朝令夕改的工作风格而举步艰难。10分钟搞定了客户却10个月也没解决技术问题,导致产品装上了又拆下来(机器出故障)。客户都遗失了,技术问题却不能得到最终解决。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几个月,我精疲力尽。就这样一直到05年底,我终于脱离了这家公司。这次的合作创业失败了!

    离开公司的几天我为了上网查资料就在公司附近的网吧逗留。有一天中午看到某某集团的食堂在搬家,询问了下才知道贵集团因为准备第二年要搬到别处去所以先把食堂关了。我立刻觉得商机在我眼前,马上兴冲冲的把附近方圆1000米范围逛了个遍,心里有了个低。

    第二天我找到我的一个朋友,跟她说了我的计划:做快餐。为什么想做快餐呢?请听我一一道来:1、这个集团大概有200多人每日就餐,食堂关了他们就没有了固定就餐场所;(虽然他们也会搬走,但也是至少几个月以后的事了)2、集团边上2栋商务楼的所有公司员工包括老总也没有了固定就餐场所;(因为以前都是在那家集团食堂吃饭的),18层的商务楼每层4家公司,每家平均算它10个员工那就是18*2*4*10=1440人次;3、附近3家网吧不提供餐饮服务,好多上网者对外送的快餐很抵触;(因为烧的实在不怎样,而且很贵)每日人流量大概在400人次;4、附近有个工地,工人们虽然包中餐可晚餐都是自己出来在外吃;5、这家集团准备搬走后在原地从新装修改造房屋做为它用,那么必定会有建筑工人进驻,那么这些工人的吃饭问题;6、附近的餐馆不是太不卫生口味太不好而且价格高。

 网友讲述:命运逼我来创业?(二)
    朋友听了我的分析很感兴趣,就问我想怎么操作起来。我的初步想法:1、根据资金条件,选择是自己找个快餐店包下来还是与快餐公司合作;2、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统一着装,统一环保饭盒包装,把品牌做起来;3、5元/份包括一荤二素一汤一水果,这样的毛利大概在2元左右甚至更多(当然需要看销量)。4、针对建筑工地的工人可以做到饭免费添;(因为一般体力劳动者的饭量都较大,很多反应外面的吃不饱)5、针对商务楼和集团员工主要是中餐服务,而建筑工人和网吧人员则可以提供一日三餐的服务。

    应该说这是个赚钱的机会,可惜的是朋友那边出了点事,我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合伙人,这么好的一个创业机会也就这样丧失了。到现在我都觉得很可惜,不知道目前那边的那些白领们建筑工人们都是怎样就餐的。因为没多久我就搬离了那地方。

    其实写到这我都觉得自己很汗颜,晃晃悠悠了数10年到头来还是身无分问,唯一觉得欣慰的是自己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或许有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走过的路我都走了。我不知道我该怎样的评定自己。前段时间也曾对2个项目很有兴趣,却因为诸多原因一直没能操作起来,很遗憾。每次我都觉得自己欠缺那么点运气。如果有朋友对那2个项目有兴趣,改天我把它帖到网上供大家参考吧。前路茫茫,我不确定我该何去何从。我想或者是命运吧,总是让我离幸运差那么一点点;或者应该死心塌地的上上班,稀里糊涂的过完余生,还是应该再努力一下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0232.html

更多阅读

怀孕二个月该怎么办 下午我要谈判了,该怎么办?(二)

   第一篇文章《下午我要谈判了,该怎么办》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刊登以后,有十几位朋友打电话过来,告诉我,看了之后觉得有些启发,这也激励我决定写一个连载,对于没有受过谈判培训的朋友来说,面对突如其来的谈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技

边打工边创业 如何边打工,边创业?(二)

 你的积累够不够?你的资源在哪里?       事实上边打工边创业并不适合刚从学校象牙塔毕业的学生,他们对商业的残酷性缺乏认识,对商机的辨别能力还很幼稚,做事主要靠冲动和自身的喜好。如果这样就能创业成功的话,未免把商业想得太简

一切从零开始:T恤人的创业历程(二)

   13、    选择与放弃。    9月份,我专门跟供应商畅谈了一次,希望能在保证各自利益的前提下,重新开始合作,但由于当时窜货问题尚未最总解决,最终导致供应商放弃了合作的愿望。在黄金周的跟前,我发现我们一年的努力,很可能要

七彩豆腐:让下岗工人成为创业明星(二)

 不仅如此,彭洪根还根据传统豆腐手工劳动密集的这一特点,巧妙的利用现代科技一改以往使用大锅烧、蒸汽冲的方法,改用电子自控温度加热,使大豆蛋白质充分分解,保持了大豆原有的浓浓的豆香味,不仅大大降低了豆腥味,而且还能实现从未有过的

声明:《网友讲述:命运逼我来创业?(二)》为网友俗世情牵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