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害羞心理学(37)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对于一些极度害羞的人来说,最深刻最可怕的恐惧感不是来自于现实事件,而恰恰来自于内心那些“象征符号”。害羞不是源于特别场景中与人交往时产生的痛苦的个人体验,而是因为那些尚未解决的、积压下来的冲突而不自在,一旦涉及这些情景或人在脑海里浮现时,他们就会感到压力和焦虑。毫无疑问,弗洛伊德学派认为:解决这类害羞的方法最好用精神分析,其次才是行为主义。

  过度自我,从而害羞

 第37节:害羞心理学(37)
  用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完美地解释害羞,但却不能解释害羞的原因。精神分析理论充斥着这样一些概念:内在冲突、自我防御、攻击、分裂、重组、非正式竞争,双重自我,待解的秘密特征码等。然而,精神分析的很多理论都是以摘要或模棱两可的概念陈述的,所以它不可作为依据。其“正确性”不可以用“错误性”来证明,因为其理论根本就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真实性的判断。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通过对名叫维多利亚的精神病人的临床实验分析,总结和建立了其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困扰是本我、自我、超我等不和谐的产物,它们也是人格最基本的三个特质。本我是指人类本能的冲动;自我是指现实的个体知觉,是人们学习可能的事情,并控制自己去做切合实际的事;超我是指良心、道德监督、理想和社会禁忌等。

  自我的目标是在强烈的本我欲望和超我束缚之间找到平衡点。当自我发挥好的时候,就可以合理安排事情,按照正确的行为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并且不违反道德标准或社会规范。但是这个平衡点相当难把握,不容易达到,甚至从来没有达到过。本我驱使人们立刻满足需求,而这些强烈的需求中包括性行为和攻击行为。超我限制本我,不允许本我将麻烦的需求付诸行动,因此,夹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基本冲突就产生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0265.html

更多阅读

第48节:害羞心理学(48)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另一个判断出生顺序和孩子受欢迎程度关系的方法是看后出生者在权力上的劣势。后出生的孩子会掌握更多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例如协商、说服、妥协等),因为他们不能拥有像哥哥或姐姐所

第46节:害羞心理学(46)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  害羞孩子的自我印象实在是太差了,男孩们感觉他们自己太高、太胖、太差、太丑、不够强壮,并且比起其他外向的孩子缺少吸引力。女孩们也差不多,她们认为自己太

第45节:害羞心理学(45)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就像一个年长的女士所说的那样,害羞的产生也有可能是由于孩子所处的整个环境。  “在我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在天主教学校中长大成人。在学校里,那些修女对我很好,我像爱自己

第44节:害羞心理学(44)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但是,我们也损失了一些东西。如果可以直接拨号的话,我们就不再需要依赖和信任他人了,甚至不用向别人需求帮助,这也就意味着人际交往的减少。西尔维娅不需要和孩子们交谈,诺曼也不需要

第43节:害羞心理学(43)

系列专题:《心理学大师教你克服害羞:害羞心理学》  当今,美国家庭平均成员都少于3人。我们不仅存在于一个陌生人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孤独感的陌生人的国度。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容易变得害羞,简单的人际交往变得

声明:《第37节:害羞心理学(37)》为网友珠帘湿罗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