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货币的神奇与魔法(2)



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岛上有一家人堪称财主,这里的居民公认他们家是最有钱的。这家人的祖上曾经去过另外一个盛产石头的小岛,采到了一块硕大的"费"。然而,在运回雅浦岛的途中,运"费"的木筏遭遇了风暴,为了救人,人们只好砍断了捆着费的缆绳,"费"也因此沉入了海底。

  幸存者们回家后,都证明那家人的祖先得了一块质地优良的"费",体积也非常巨大。从那时起,岛上所有的人都认同了这家人的财富,尽管它已经沉没到海底。因为海水虽然淹没了石头,但影响不了石头的购买价值,就像放在家里后院一样。毕竟那块石头已经被凿制成型,很多人都看见过它。因此,这块"费"虽然躺在太平洋底下一动未动,但它在岸上却支持了几辈人的交易。

  进入殖民时代以后,因为雅浦岛上没有公路,当时的殖民统治者想修一条路。然而,岛上居民们因为赤脚走惯了碎珊瑚小路,所以这个命令很难执行。情急之下,殖民者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派出一个人,拿着一支黑笔,在每块有价值的"费"上面,都画上一个黑十字,表示这块"费"已经被政府征收。

  这个办法真果然奏交,岛上的公路马上就修好了,而且非常齐整。然后,当局又派出几个人,擦掉了"费"上的黑十字。于是,"费"又成了岛民们自己的资本,岛民和当局都皆大欢喜。

  人类学家亨利·福内斯与经济学家弗里德曼,都对该岛的这种交易习惯非常感兴趣,并在他们的著作中屡屡引用。

  岛民们的想法和行为,也许在"现代人"看起来原始落后,不可理喻。而实际上,同类的事情,在"文明社会"也是司空见惯的。弗里德曼在《祸币的祸害》中还讲过另外一个类似的例子,一个发生在两个金融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故事:

 第13节:货币的神奇与魔法(2)
  1932年,法国国家银行"法兰西银行"担心美元贬值,于是要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把法国存在美国的美元资产,转换成黄金。

  当然,把大笔的黄金装船运回法国,不仅费力费时,也要冒一定风险,所以,法国银行要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把黄金存到法国银行的会计账簿上。于是,联邦储备银行的官员来到地下金库,将那笔黄金从一个柜子里搬运出来,然后又放到了这个金库的另一个柜子里。不同的是,这个柜子上有个标签,标签上表明,这个柜子里的东西是属于法国的。

  美联储官员的这一行动,当然会见诸财经报刊头条,内容自然是说美国的黄金储备正在减少,法国的黄金储备正在增加。市场对此的理解则是,美元走软,法郎走强。于是,表面上仅仅是黄金从一个柜子挪动到另一个柜子中,却最终导致了1933年银行业大恐慌,进一步加剧了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金融危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0614.html

更多阅读

第13节:伟大的华尔街援助计划(2)

系列专题:《美国人的噩梦:清算谎言经济学》  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心目中那些“大而不倒”的企业实际上应该“大胆舍弃”。他们存活的时间越长,就会抢占越多的资本和资源,而这些资源让健康的企业利用的话更能创造价值。通过政府救助的

第13节:古典的巫士与“做梦”(5)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我告诉我的老师同样的话,”唐望说,“他说如果不信任nagual,就不可能得到解脱,不可能清除我们生活中的废物而达到自由。”  唐望强调他的老师是绝对正确的,我则强调我的不同意。我告诉

第37节:我的祖国与我(2)

系列专题:《一个中国女孩的成长轨迹:我在美国读本科》  世界上的孩子大凡一样,有个中国小孩给她写信她也是兴奋的。托妮的家后边就是连绵的沙山山丘,那是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特有的景致。美国本土人口,就是印第安人,在那里是有一定比例

第9节:欣赏的五个要素(2)

系列专题:《开创生活新境界:欣赏的神奇力量》  然而,如果我们用电视新闻般字斟句酌的语言去欣赏宣宣,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宣宣会认为我们话中有话,一定隐藏着什么阴谋,结果好意的欣赏被全盘否定。  举个例子,比如平平和宣宣都衣着得体,我

第20节:货币的神奇与魔法(9)

系列专题:《解读变幻无常的经济命运:大滞胀》  通货膨胀也是一种经济疾病,一种危险甚至致命的疾病,如不及时控制通货膨胀,它可能摧毁整个社会。人类历史上,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生在俄国和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在一

声明:《第13节:货币的神奇与魔法(2)》为网友上线只为等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