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涛身价过亿 其貌不扬却身价过亿的商人(二)



   陈锦胜:“这个小区,95%以上都是香港人,而且,他们就一帮一帮的,所以谈先生养鱼,其他朋友也跟着养鱼,那我们就多了很多朋友。”

    陈锦胜发现,和那些大老板做生意,要用迂回战术,不能直接和老板谈价钱,先要利用大学的知识和他们讲一番人生理想,讲一些锦鲤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加上锦鲤长得漂亮,老板们通常不会在乎价钱,赚他们的钱,会变得比较容易,中山不少老板买过陈锦胜的锦鲤。

    中国香港客户 谈永江:“名贵的,10万元一条,几十万一条也有,但是也有几十块一条,10块钱一条也有。”

    锦鲤三年性成熟后在每年4到6月都会产一次卵,一次能有10到20万个小鱼卵出生,陈锦胜的鱼场里总共有六百多条种鱼,种鱼舍不得卖掉又没有足够的场地来养殖,有些爱鱼的人又买不起高价的精品锦鲤。

    客户 丁建君:“ 如果说叫我们去买种鱼吧,种鱼来说呢,它的价值也很高,便宜的也10多万一条,几十万一条,但是说我们没有这个条件去自己去孵化。”

    养殖场员工 张承朵:“因为我们鱼种多,因为我们就是,要是全部繁殖自己养,也养不了。”

    一些人买不起高价锦鲤,陈锦胜就推出一个新销售方式,卖胎鱼,一胎一万元,就是把自己600多条种鱼所产的卵按胎卖,他给人算了一笔经济帐,一胎一二十万个卵孵出来的小鱼,只要能挑出一些精品鱼就能稳赚不赔。

    客户 丁建君:“如果说挑出几条漂亮的,2000多条出来,10元钱一条的话呢,这样呢,我们都很划算。”

    陈锦胜的妻子 邓群美:“可以一胎一胎卖出去,我们赚钱快。”

    虽说包胎卖卵的方式减少了自己养殖的环节,但原本一胎苗可赚20万元,这样一来就大幅缩水了,2006年,陈锦胜又有了新想法,将胎鱼卖给农户,发展农户养殖,用他们的场地来为自己赚钱,农户胡瑞福开始拉鱼回去就吓了一跳。

    农户 胡瑞福:“我拉回来的时候,那个真的很恐怖,一天死了几十条。”

    陈锦胜回收农户的鱼时,少一条罚款50元,胡瑞福有70亩鱼塘,虽然锦鲤在一般池塘就可以养活,但疫病时有发生,在摸到养殖的门道后,不少人见了都想从胡瑞福那儿买漂亮鱼,可他却一条也不敢卖。

    农户 胡瑞福:“有人叫我拉几条上来,给他养,我说不行啊,陈老板要我,给我多少,我要返还给他多少,那个鱼啊,他怎么处理我就不管了。”

    陈锦胜:“我同农民有合同签好的,要是他卖我的鱼,我要罚他10倍罚款。”

 杜海涛身价过亿 其貌不扬却身价过亿的商人(二)
    现在陈锦胜共有1600亩的锦鲤养殖水面,其中1000亩是农户帮他养的,这让他有了足够的利润空间。

    陈锦胜:“养出来一条漂亮鱼,它可以赚很多钱。”

    记者:“一条鱼的成本一年要花多少钱?”

    陈锦胜:“像这些一年的成本也只不过是两三百块钱。”

    农户 胡瑞福:“我们花的钱不是很多,大概花10多万。”

    农户养殖一年左右,陈锦胜负责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回收,经过挑选,不值钱的小鱼通过广州市场批发出去,上千元乃至几万元一条的锦鲤卖给了高端客户,这样,陈锦胜就赚了不少。

    记者:“像今天买的是多少钱一条的?”

    客户:“几千块一条。”

    记者:“一条几千块?”

    客户:“2000多块钱一条。”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好多高档酒店喜欢把锦鲤当作一种锦上添花的装饰,以提高酒店的品位,陈锦胜摸准了商家怕伺候不好这些高价鱼的心理,2006年,专门推出了建鱼缸、为锦鲤保养一条龙服务,江门市一家五星级酒店为此找到了他。

    陈锦胜:“希望我们帮他养,我就觉得那是一条很好的财路,他有合算的,他不需要用技术,只需要去欣赏我又可以赚钱了。”

    酒店总经办主任 刘战:“他是全部从饲养到病虫的治理,都是由他一手包办,包括日常的水质的维护,都由陈老板去负责。”

    每个月,陈锦胜要安排员工去酒店四次对锦鲤进行养护,虽然成本花了800元钱,但可收到2800元的保养费,不仅如此,这家酒店的鱼缸也是陈锦胜卖给他们的,鱼缸价值60多万元,酒店增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一条漂亮的锦鲤养殖一年也就2百多元的成本,但陈锦胜的智慧帮他赚了大钱。

    陈锦胜:“我卖给他这里是18条,每条8000块钱,那他付了钱给我们,我们每个月收保养费2000多元钱。”

    酒店总经办主任 刘战:“是我们的一个风水鱼,也是带来吉祥的意思,特别是我们锦鲤,都在广东是比较多人养的,也算一个宠物之一,它落户在我们酒店呢,也是为我们酒店锦上添花。”

    现在,陈锦胜的锦鲤在广东中山有了知名度,还和当地一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了锦鲤品质,赚钱也就会更多。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院长 马争:“如果我们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说一些DNA的一些技术方面的研究,它的可观赏性,它的这个经济的价值,会有非常高的提升。”

    陈锦胜:“我们要生存,做生意一定要赚钱,而且要想办法赚越来越多的钱。”

    1983年,19岁的陈锦胜顶着炎炎烈日,疲惫不堪地走了几十公里山路,第一次新奇地坐着汽车到城里参加高考,没有人会想到,24年之后,那个瘦弱青涩的农家大学生变成了满脑袋生意经的亿万富翁,一个每年光给自己投入保险就达23万元的企业家,这恐怕是他走出家乡大山的那一刻,连他自己做梦都想象不到的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0739.html

更多阅读

柳青创业史全文阅读 百亿资产老字号全聚德的创业史(二)

激流勇退回乡养老躲过劫难的李子明回到全聚德后,更是用心经营。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他还在每天下午的营业低峰期,推出了面向劳苦大众的“低价鸭”,全聚德的生意越来越火爆。而一直与它唱对台戏的华赢全最终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到了三

平民商人张大中:500元到36亿的传奇(三)

如此挨过一年。"到1987年,我看到政策允许开分公司了,你不知道我的心情有多复杂。"张大中深有感触地说。 让张大中的事业进一步飞跃的,是1993年开张的玉泉路音响城。电子原配件、音响等电器生意,伴随在当时风靡全国的卡拉OK热财源滚滚

平民商人张大中:500元到36亿的传奇(二)

但对张大中的事业真正起到帮助的,还是这种不安分的基因。 1979年开始,国家开始拨乱反正,但是当时要求平反的人很多,政府的平反时间更多取决于受害人家属的上访激烈程度。张大中的大哥、二哥都是踏实安分的人,大哥当时已经分到外地工作

平民商人张大中:500元到36亿的传奇(一)

大中公司始建于1982年,几年后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音响设备制造厂。1989年,正式注册为北京市大中电器有限公司。 刷煤气灶的小贩,到升价几十亿的资本家,平民商人张大中的发家史里写满了他的努力。

青岛啤酒女总裁严旭:从零到三亿的质变(二)

华南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在深圳,针对深圳在华南地区消费能力最高、市场大的情况,严旭定下了主攻深圳市场的策略,推出了适合当地消费口味、价格合理的系列啤酒,在市场上成功塑造了青岛啤酒亲民、让利于民的良好品牌形象。正如严旭所说,“青

声明:《杜海涛身价过亿 其貌不扬却身价过亿的商人(二)》为网友我好高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