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从众心理(3)



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既然人人都有从众心理,所以当你试图影响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意见以及为你做事情时,便可以利用他人这样的心理,通过制造“随大流”的声势,创造权威性的从众效应,以及借助他人的力量,有效地影响对方为自己服务。

  √影响力智慧

  从影响力角度而言,凑热闹和随波逐流是人性的弱点。既然人人都有这样的从众心理,主动向他人施加影响的人,便可以通过制造从众的某种“假象”,更好地影响他人为自己服务。

  利用他人的“随大流”心理,为自己造声势

  当人们看到一种行为有很多人进行时,心里总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并作出判断,进而采取与其相符的同一种行为。

  ——心理学物语

  中国有句俗话:“一人胆小如鼠,二人气壮如牛,三人胆大包天。”这句看似庸俗简单的话,形象且精辟地说明了人们的从众心理。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首先不论好坏,只要有人敢做,其他人便会蜂拥而至。因为很多时候,当众人都参与到其中的时候,便会被少数人理解为是合情合理的行为,进而引发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譬如随意跨栏,随意横穿马路,随意践踏草坪,流行某一颜色的服饰,说某句经典的台词……正是人们习惯于从众,所以常被人们利用为影响他人为自己服务的有利工具。对于这一点,有“财务分析之父”之称的格雷厄姆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第41节:从众心理(3)
  格雷厄姆曾参加了一次名为“十字军”的考察,在考察之前相关人员曾做过如下准备工作:安排6000人的队伍守候在格雷厄姆进城后将要站的圣坛前,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这些人中的部分人,便会自发地向该坛走去,当格雷厄姆出现并发言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走向圣坛。

  相关人员为什么要造这样的声势?答案很简单,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造成一种群众正自发地涌向那里的印象。为什么要造这样的声势?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相关人员正是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为了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该件事情或者该项行为中,他们制造了一个“从众”的声势,即“随大流”。

  心理学家指出,当人们看到一种行为有很多人进行时,心理总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并作出判断,进而采取与其相符的同一种行为。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众人都去做的事情往往是正确的,人们参与到这样的行为中,可以使其获得更好的评价以及利益,甚至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所以人们习惯性地受周围人做法的影响,也便不足为怪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2896.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从马招德到马德:‘卖官链‘经济分析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从马招德到马德:"卖官链"经济分析  买卖官位的交易中,交易主体是上下级官员,交易的对象是"腐败权"。  2003年9月初,新华社播发了海南省工商局局长马招德收受18名下级官员贿赂、买卖官位的

第41节:从核心创新(41)

系列专题:《包治百病的创新法则:从核心创新》  要想建立一个对手难以效仿的突破性商业模式,你需要集成一系列互补的、创造价值的组件,从而使效果累积。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西南航空。本质上讲,西南航空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轿车、客

第51节:从众心理(13)

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不只在销售的环节中,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特别是与影响力相关的环节,都需要这样的智慧,因为参与其中无疑是调动你试图影响的人的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当对方在参与中发掘到自己的兴趣时,

第50节:从众心理(12)

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我们经常会看到,卖水果的人总是热情地请顾客先品尝再购买,糕点老板会把各种糕点切成小块免费品尝,卖服装的经常努力鼓动顾客试穿……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效

第49节:从众心理(11)

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推销中将这种推销方式称为“恰当地使用证人”。其实何止推销中,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需要运用这种“证人”似的铁杆同盟。虽然当有人询问人们是否会受到他人影响时,人们的答案往往

声明:《第41节:从众心理(3)》为网友我们都不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