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天使投资人邱俊邦:一路向上游



 

 

 

 

 

 

 

 

  四十多年来在硅谷一路发展,邱俊邦两次创业成功,又成为帮助别人成功的天使投资人。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则是一部华人不断突破“天花板”的艰辛历史

投资人邱俊邦:一路向上游 width=400>

  邱俊邦 天使投资人

  四十多年来在硅谷一路发展,邱俊邦两次创业成功,又成为帮助别人成功的天使投资人。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则是一部华人不断突破“天花板”的艰辛历史。早期在硅谷创业的华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一旦把产品做出,因缺乏资金或者未规划好股权结构,甚至在上市时,会突然失去主导权。

  邱俊邦曾经也面临这样的局面,他和朋友创立IDT时,第一次引入外部投资,创始团队的股权就减少到30%,投资人占了70%.有感于此,在后来做天使投资人的过程中,邱俊邦也常帮助创业者寻求VC融资,并尽量为他们争取利益。

  从日本到美国创业

  高中时,邱俊邦就对电机很感兴趣,那时候日本电机业比较发达,由于父亲在那边经商,他在高二时去了日本念书,后来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电机系。毕业后,邱俊邦觉得在日本没有发展空间,“日本人太保护自己,外国人要往上走很难”。于是,他决定去美国念书,“相对比较开放,可以自己创业”。

  1967年,邱俊邦仅仅带着200美元到美国留学,研究方向也转向半导体领域。由于没有多少钱,便选择了学费便宜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暑假里,他在餐厅里打了三个月工,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小时挣不到一块钱,“挣够了一年的学费”。

  进了学校以后,邱俊邦发现很幸运,“全美当时只有两个学校有半导体工厂,这所学校是其中之一,另外一所是斯坦福。”他的指导教授隆尼(James Lonney)与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挖贝网注:英特尔和AMD的创始人都曾在该公司工作过)有深厚关系,对方就提供了一些设备在学校建起了工厂。相对于其他学校的学生,邱俊邦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毕业以后,邱俊邦并没有进入半导体行业,而去了洛杉矶做磁器录音,后来又开发过信用卡系统。

  1970年后,为了学习美国的技术,日本从美国的半导体公司挖了一些人才在硅谷设立了Cal-TexSemiconductor公司。该公司技术负责人是邱俊邦的同学,邀请他加入。1971 年,邱俊邦设计出了第一个单晶片计算芯片,后来还带领团队设计出了最早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内存),日本半导体公司后来以此取得了赶超美国的优势。

  邱俊邦于1976年进入惠普,帮助他们建立半导体工厂,那时“个人计算机(PC)”这个名词尚未出现。工作之余和来自台湾与香港的同事聊天时,他们觉得“惠普比较保守,想自己搞个公司”。1980年,包括邱俊邦在内几个比较“勇敢”的人一起成立了IDT.缺少资金的他们去找VC融资,但那时华人地位很低,“美国人认为华人就是做事情的,自己开不了公司”。幸运的是,邱俊邦等人碰到一位在硅谷很有名气的房地产商,恰好想要进入科技行业,“就投了一些钱”。

  邱俊邦他们当时跟投资人承诺,一年要做出来产品,否则就减少股份,“本来我们股份就很少了,所以很拼命的做。”引入投资时,IDT创始团队一共只占30%的股份,这在今天看来是很不利的股权安排,但当时只能无奈接受。结果产品提前两个月出来,性能也十分优越,“是当时美国少有的可以跟日本抗衡的产品”,并获得了美国军方的订单。投资人看到发展前景,就又投了一笔钱建立工厂。IDT于1984年上市,投资人的回报超过40倍。

  几年后,邱俊邦想自己再重新做一家公司,“技术没有问题,但缺乏营销和销售经验”,所以他跟CEO提出,要去开发几乎一片空白的亚洲市场,并保证一年内可以给公司带来10%的销售额。依靠在日本的关系和对当地文化的了解,邱俊邦很快攻克了日本市场,美国同行都十分惊讶,因为此前还没有哪一家美国半导体公司能做到。邱俊邦认为,很多美国的销售人员去日本都缺乏谦虚和耐心,“你要跟对方长久做生意,就要尊重对方。”

  到了1988年,40多岁的邱俊邦曾考虑要休息一下,“因为创业七、八年来太辛苦了,几乎没有个人时间,亏欠家庭和小孩很多”。但休息几个月后,他又觉得很无聊,还是怀念以前的紧张日子。最终,他和朋友又创立了QSI,并于1994 年上市(编者注:IDT于1998年收购QSI)。

  全力推动NetScreen

  美国很多知名大公司最早都是由天使投资人发掘、培育的。对硅谷许多成功的企业家来说,做天使投资人的确是在叱咤风云之后的另一个延伸舞台,邱俊邦也不例外。带领公司上市之后,邱俊邦便将管理权移交,进入半退休状态,开始做天使投资。

  1997年底的一天,好友周顺圭(编者注: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曾创立多家企业,两人从在日本读书时就建立了友谊)找到了邱俊邦,“有家公司不错,你可以帮帮他们。”这便是邓锋、柯严、谢青三人创立的NetScreen,当时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条件很艰苦。“他们很刻苦,跟我们最初创业时一样,我就很有兴趣。”

  这时的NetScreen公司也碰到了邱俊邦创业时同样的困难,“想找投资人,但是没人认可”。他便找了几个从高科技公司出来的朋友,一起投了100万美元。几个月以后,NetScreen进展顺利,邱俊邦觉得除了钱以外,自己还应该更多的帮助这家创业公司,“我是半导体行业出身,不懂得IT,就想在IT行业找个有名的人进来,便找到了当时思科的二号人物弗兰克。马歇尔(Frank Marshall) .”

  马歇尔有很强的技术背景,也有丰富的运营经验,还很正直,是难得的全面人才。他正好要退休,当时有一家跟NetScreen做同样产品的以色列公司也在找他,他表示不能同时帮助两家竞争的公司,只能选择其中一家。后来经过考察,马歇尔认为NetScreen的团队和技术都很棒,决定加入,“本来要请他当总裁,但他不愿意,就进了董事会”。

  “找到马歇尔是公司一个很大的突破。”他对NetScreen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指点和调整,还和邱俊邦等人一起追加了100万美元投资。创业初期,NetScreen的股份结构为创始团队占85%,天使投资占15%,现在则变成创始团队占80%,天使投资占20%.富有经验的马歇尔认为NetScreen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做成一家大公司,但需要大量资金,当时身为红杉资本顾问的他就做了推荐。

  作为介绍人的马歇尔需要回避,而工程师出身的邓锋等人还不太懂得投资,邱俊邦便代表NetScreen去跟红杉谈判。红杉是美国的老牌VC,显得“咄咄逼人”,坚持要以邱俊邦等人之前的入股价格来投,出200万美元占20%的股份。邱俊邦虽也十分看重红杉能带来资金以外的价值,但也不想让步,经过反复商讨,红杉最终出资400万美元获得20%的股份。“这个结果对创始人来说还算不错,因为我们自己之前创业时对股权结构没把握好,就想尽力为他们争取利益。”

  由于前期研发投入很大,发展良好的NetScreen很快又面临资金短缺。那时,已经有公司想以3亿美元进行收购,马歇尔很懂这个行业,觉得远不止这个价钱,建议拒绝。红杉则表示可以继续投资,但提出的条件则更苛刻。“我觉得创始团队做得那么辛苦,这样太不公平,就又出去帮他们找投资。”利用自己的关系,邱俊邦最后找来两家台湾VC,其中有台积电下面的AsiaTech,另外还有Juniper公司,一共融资800万美元。

  除了帮助完成两轮关键的融资,邱俊邦还帮助NetScreen引入了多名关键的管理层。由于创始人都是技术人员,没有运营经验,他和马歇尔找来了曾任SUN公司执行总裁的托马斯(Robert Thomas)担任总裁兼CEO.2001年底,NetScreen上市,挂牌首日,市值高达24亿美元,两年多以后,以43亿美元被Juniper收购。

  天使无疆界

  除了NetScreen,邱俊邦还有许多成功投资案例。1995年,邱俊邦投资了内地留学生陈宏创立的电子商务公司环球国际漫游联网公司(GRIC);1998年投资了段晓雷创立的AboveNet(1990年代末全球最大的网络宽频中心);同年还投资了和段晓雷同样来自台湾的胡智博创立的AltiGen(主业为呼叫中心)。这些公司后来都成功上市。

  1995年以前,从内地到美国留学、创业的人很少,2000年后逐渐增多,邱俊邦也开始投资相关公司。比如他投资了浙江大学毕业的曾毅敏创立的Protego公司,2005年底,这家网络监测和威胁管理设备供应商以6,500万美元被思科并购。另外一家由清华大学毕业的黄竖创立的Provilla,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数据泄密防护(DLP)指纹智能终端解决方案,2008年被趋势科技收购。

  随着中国内地与硅谷交流的不断加深,邱俊邦又将目光投向了内地市场,在北京和杭州等地投资了数家科技公司。其中一家为吴方、赵福勇等人创立的阿德利亚公司(Azalea)公司,该公司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承担了组建无线网络的项目,目前在无线宽带城市网络建设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0%.而投资杭州唐桥科技则属于巧合。当时,祖籍浙江的周顺圭去杭州考察,唐桥科技的创始人杨金钰开车带他去科技园。行进途中,杨金钰突然超车拦住了后面的一辆车。周顺圭很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那辆车上有人往窗外扔垃圾,杨金钰觉得这一行为不对,于是下车去辩论。周顺圭跟邱俊邦谈起了这件小事,“我们觉得这个人很正直”,在了解到杨金钰正在创业后,两人决定一起投资。判断人的品格,正是邱俊邦获得成功的简单奥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316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内衣:一路向西?!

近日总有个别业内的媒体在唱衰行业,语调基本上是某个品牌不行了,某个行业不行了。就是一副“2012”世界毁灭各自逃命的架式。这让我想起前些天,有个朋友问我:内衣行业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现阶段是在成长期还是衰退期?我当时愣住了,过

天使投资人直言:如何挑选创业项目

Google天使投资人赚了上万倍,天使投资听上去是天下最赚钱的生意,但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与高回报相伴相随的一定是高风险。如何控制风险,提高成功率,各家有各家的高招,我试图用理性的方法找寻其中的规律。   我只是投资领域的一个业余

声明:《硅谷天使投资人邱俊邦:一路向上游》为网友恩爱两不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