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屏风 创新 创新预算打破国企改革掣肘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为了提高国有经济效率,而不是单纯提高国有经济比重,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而不是盲目做大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及其管理不应是权宜之计,要立足于眼前,着眼于长远。因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近期目标是推动国企改革深化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中长期目标是支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两者要相互协调。

  要尽快启动与“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相同步或5-10年国有资本经营中长期预算的编制,确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比例及减持计划,逐年增加变现收入,依托国有资本间接支出设立多家产业发展基金,实现直接支出与间接支出的有机结合,通过创新国有资本预算管理手段推动国企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革。

  提高预算收入

  减持国有股,征收35%-45%红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更多意味着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提高。因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控功能的发挥应当重点着眼于高效率、高质量和结构优化的国有经济布局的构建,而非单纯提高国有经济比重。同时,与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垄断行业企业已成为“无所不能及”的强势市场竞争主体和“经济独立王国”相伴而生的,是国有企业对主营业务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提升等关键、核心问题的忽视甚至漠视。一大批“大而不强”、“大而无技术创新能力”、“大而无国际竞争能力”的国有企业已经或正在成为我国国有经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成为部分产业、行业产能过剩的罪魁祸首。

  因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重点支持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坚决制止并反对国有企业的盲目跨界扩张,推动国有企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由此,需要围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而设计改革思路:应着眼于提高国有经济效率与国有企业竞争力;不断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及时调整预算的支出方向与支出方式。

 打破传统屏风 创新 创新预算打破国企改革掣肘
  国有资本预算管理改革要从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年度收入入手,做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年度规模,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近期及中长期目标实现创造条件。首先要扩大征收范围并提高征收比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的前五年,基于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红利征收并未覆盖全部国有企业。随着各项管理工作的逐步成熟和企业上交红利意识明显增强,应当考虑逐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征收范围,并在未来5-15年内实现征收的全覆盖。同时,还应考虑通过未来5-10年的努力把红利征收比例提高到35%-45%的上限区间并进一步细化相关分类标准。其次要以存量盘活提高收入规模。盘活巨额国有资产是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快速、大幅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

  各级财政部门应尽快着手研究并编制国有资本变现的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对巨额国有资产存量盘活的规模和步骤作出全面规划并设计具体量化指标。在盘活存量国资的预算中,有针对性地出售部分国有资产与减持部分国有股权,必须落实到具体产业及具体企业上。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结构、支出方向、优先保障哪类支出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支出,都直接决定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用是否偏离目标、是否能够充分发挥甚至放大其效应。要站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合理调整支出方向并明确支出重点,不断创新支出方式。具体而言,应改变“取之国企用之国企”的做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打破垄断、公平竞争”成为基本要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顺应这一变化和基本要求,在支出方向上打破所有制界限,实现支出模式从“取之国企用之国企”向“取之国企用之企业竞争力提升”、“取之国企用之国民经济”、“取之国企用之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转变。其次,资本性支出可以引入间接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初期,直接支出成为资本性支出的唯一方式。而这种行政主导色彩较浓的直接支出方式只能解决个别国有企业的“一时之需”,不能真正实现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应尽快改变这种单一方式的支出现状,引入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的间接支出方式,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的有机结合,使其在更大、更广范围内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功能。

  打破利益集团掣肘

  以“大预算规划”推动国企改革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化,除了要明确基本思路,重要的是如何具体推进。必须要着眼于打破部门利益及某些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掣肘,突破只搞年度预算的做法,关注国有资本的经济社会效应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发展的引导,重视国有资本经营中长期“大预算规划”及概算编制,适时创新国有经营预算管理手段。

  国有资本经营年度预算存在很大局限性,必须高度重视并编制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发展直接相关联的中长期定量规划及概算即国有资本经营中长期预算,也可以称之谓“广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通过研究并编制国有资本经营中长期预算,保证国有资本经营年度预算有的放矢,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发展的引导及调控。从预算编制的时间跨度上看,可以与“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相一致,即以五年作为周期单位编制国有资本经营中长期预算。当然,也可以不受“国家五年发展规划”限制,研究并编制5-10年的中长期预算。

  从预算编制的内容上看,应当与经济周期以及中长期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相一致,围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目标定位和作用发挥,重点对中长期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范围、构成、规模增长,支出方向和重点、支出规模及其细化内容等做出总体性规划、明确实施步骤并设计具体的量化指标。从预算编制的方法上看,可以采取逐年滚动的编制方法,并在收支内容结构上与年度预算趋于一致,把中长期预算和年度预算密切结合起来。同时,探索并建立公共财政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的对接机制,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成为国企改革深化进程中的主要成本提供者,是解决目前针对国企支出安排交叉重复与公共财政支出缺口并存矛盾的有效途径。可以依托国有资本经营中长期预算对二者对接的计划、实施步骤、对接方法进行总体设计并将其具体量化到国有资本经营年度预算中加以执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必须与国有经济总量、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相适应。不断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征收的范围、大幅度提高国企红利征收比例,可以把国有资本经营年度预算收入规模从300-800亿提高到1200-1500亿。如果国有资本经营年度预算收入规模达不到3000-5000亿,就难以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发展的引导及调控。

  具体而言,首先要不断扩大预算征收范围,既包括横向涵盖的企业范围,也包括纵向同一企业中征收所延伸到的下级公司的范围,从现在只向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级企业收取扩大到向国有企业下属的独立核算的一级子公司或二级子公司收取。其次要分类并有重点地提高红利征收比例,在未来5-10年内把资源类国有企业的红利征收比例逐步提高到35%-45%的范围;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红利征收比例可提高到25%-35%的范围;军工和科研企业的特殊职能决定了其红利征收比例不可太高,最多提高到15%。再次,依托资本市场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与超过20万亿的国资存量相比,不到1000亿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明显太小。盘活巨额国有资产存量,是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之一。一方面可以依托发展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确定减持计划,实现部分国有股的减持变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出售、处置部分闲置、运行效率低下或待处置的存量资产。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更加重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方向把握与支出方向优化。应该着眼于国家产业政策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规划,打破原有的支出限制,扩大支出范围、明确支出方向和重点。从支出方向上看,应当打破所有制和地域界限,着重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如军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和国有经济优先布局的领域与行业。坚决避免国有资本流入国家明确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落后产业、产能过剩行业等。未来还应逐步增加在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民生领域的其他相关支出。从支出的重点项目上看,应重点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竞争力提升等相关项目的支出规模和扶持力度。同时,还应该就预算支出中的资本性支出进行创新探索,依托国有资本间接支出设立各类产业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方式。

  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国有企业发展的关系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该能够引导并推动国企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国企尤其央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停滞,不仅会无限加大国企尤其央企的审计成本与监督成本,而且会使一些已经发展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国企成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障碍。因此,要通过创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手段,引导并推动国企尤其央企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革。

  首先,把国有资本红利征收比例调整与国企尤其央企产权多元化改革挂钩,按照国有经济的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和退出时间,编制5-10年的国有资本经营中长期预算,有计划、分步骤地确定国有资本的退出领域和退出时间。在明确退出的领域,可以大幅提高红利征收比例,通过这种方式有计划地收回国有资本,稀释国有股权占比,适时引入其他各类形式的优质资本进入,推动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多样化。如果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提高征收比例仍然未能完成退出任务,可以再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出售剩余资产。

  其次,把国有资本支出方向及方式与国企尤其央企产多元化改革挂钩,通过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约束,也可以逆向激发企业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动力和积极性。对于产权多元化改革进展较好的企业,应当优先支持甚至可以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对于一些改革较慢甚至不支持、不配合改革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不予支持。从支持方式上看,可以从预算支出中直接列支与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相关的支出,如兼并重组支出、改革补助支出等,帮助国企解决产权多元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623.html

更多阅读

国企改革的红线、底线和方向 红线意识 底线思维

朱继东:国企改革的红线、底线和方向发布时间:2014-06-11 10:51作者:朱继东字号:大中小点击:893次内容提要:深化国企改革是篇大文章,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不

深度报告:中国国企改革手册

国企改革:2014年最重要的政策主题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进入了改革2.0时代.改革2.0时代实际上是一场"分进合击"的博弈战,在这场战争中,协调各改革之间的关系,重点推进才能达到转型"合击"的效果.改革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生活中

我看国企改革失败的必然性 浅谈项羽失败的必然性

国企改革搞了很多次了,这次还要幅度很大的搞就说明以前搞那些次的不成功,有很大问题!这次又来个什么“淡马锡模式”,令人耻笑。新加坡是一个六十年代建国,连水都要进口的国家。他们有什么治国高策值得天朝如此效仿?新加坡是李氏全盘西化的

声明:《打破传统屏风 创新 创新预算打破国企改革掣肘》为网友百思不得骑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