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风失声痛哭 他们为何痛哭失声——中国商人压力少数派报告(一)



  竞争压力、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舆论压力……中国商人面临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要大得多

 若风失声痛哭 他们为何痛哭失声——中国商人压力少数派报告(一)

  “这是很奇怪的一年。”谈起2004年,万科董事长王石如此总结。以宏观调控为大背景,德隆、铁本、三九等企业轰然倒下;以“郎顾之争”为导火索,关于企业MBO、国有资产流失的讨论不断升级;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英年早逝;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均因涉嫌挪用公款分别被内地和香港警方拘捕……而2005年伊始,又传来数位企业家自杀的消息。一时间,企业界似乎变得风声鹤唳,中人欲狂。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那些有着“帝国图谋”的中国商人多数感到一年多来的企业生存环境在恶化:政策严厉,社会舆论对民营企业的质疑不断。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或者曾经得到过的“成功瞬间的欢乐”看上去遥遥无期。相较之下,处于受宏调控触动较小的行业的经营者们则显得从容得多。“(对宏观调控)感觉还是能感觉到,但对我们影响很小。”自言“天天快乐”的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说。

  企业家们普遍承认经营企业本身压力巨大,比如决策,竞争等等,这是他们乐于承受的。而政策的不确定和弊端、社会对此阶层不应有的负面评价等外在因素令他们身心疲惫。“最近两年是我感到压力最大的(时期),”重型化受阻的鄂尔多斯(行情 点评 资讯)集团董事长王林祥说。“是真正地感到压力大。心里很别扭,憋得很。”而谈起去年格力电器(行情 点评 资讯)董事长朱江洪被指为“褚时健式人物”一案时,格力电器总经理董明珠表现出了自己的愤慨。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今天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也仅仅是企业家们谨慎披露的欢乐和痛苦,观者不妨放大些看。

  他们为何痛哭失声?

  2004年9月的一个晚上,在云南昆明翠湖宾馆,来自陕西的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喝掉了两斤白酒,之后嚎啕大哭。那天,东盛集团签署了收购云南白药(行情 点评 资讯)的协议。

  我们还记得另外两位企业家的眼泪。李海仓生前,每当海鑫集团完成一件大事,他都要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以李海仓的地位和社会交际能力尚且如此,可见企业家并非尽如人们想象的那般风光。而王均瑶临终前的落泪让人心生惨恻,因累生疾,生命之不可挽留让人徒唤奈何。

  那个夜晚将是郭家学“永远难忘的一个晚上”。据他说,从那时起,东盛的收购阶段已经结束,今后就可以“很好地做人”。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郭家学面对的收购竞争对手是实力远比自己雄厚的中国华源集团。郭家学每天想的事是怎么样在这么强大的对手面前展现自己的优势,就像小个子面对一个巨人,心理压力极大。郭的一天基本这样度过:上午去跟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面沟通,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下午情况急转直下,只能从头再来。名目繁多的各类财经媒体关于对手和自己的报道让郭家学目不暇接:“一会儿是这个报道,一会儿是那个报道,你必须耐心认真地分析:这是对手施放的烟幕弹,还是确有其事?它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尽管郭家学明白掌握的信息越多越痛苦,压力也越大,但是他别无选择。

  郭平时不大饮酒,但两斤白酒并未使他一醉不醒,相反却“越喝越精神”。“谈判的过程都是求人的过程,可能有时候你还有受别人凌辱的感觉。我走出去也是堂堂的人物,在外人眼里也算事业有成,你说我不是为了把企业干得更大,我干嘛呢?”

  忆及那段岁月,郭家学说自己成天做梦都在谈判,而梦里出现最多的画面是自己在爬山,还背着很重的行李。“气喘吁吁,最后步子都实在迈不开了……”梦的结果还好,终于登上了山顶。郭说过去10年,自己基本上过的都是这种压力下的生活。收购结束,新的阶段来临,新的压力自然如影随形。

  “这种压力是我乐意负担的,我累死都乐意。”郭家学说。但是他并不愿意将来让自己的孩子接班。“我绝对不会让她干企业。我们不能让她一辈子处于这种痛苦和压力之下。干企业太痛苦了,我的幸福只是漫长的痛苦过程中的一个瞬间,我是为了那个瞬间而活着。”

  郭家学的女儿目前读中学,从小到大,郭从未接送过她上学。还是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讲讲自己的爸爸,郭的女儿说:“我的爸爸一说你们都知道,就是……”听说了这件事的郭第一次打了自己的女儿:“我是告诉她从小要自立,在正常状态下去生活学习。”那之后,郭的女儿再未对别人说过她是谁的孩子。

  做企业是企业家自己的选择,承担压力理所当然。格力电器总经理董明珠十几年前在格力做销售,当时年收入已经过百万:“如果你讲钱,我不必这么费心费力地当这个总经理也够了。做人还是要有理想,有责任感。”

  2004年,38岁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病去世,中国企业界为之震动一时。“看到哪个民营企业家自杀、累死,我都倒吸一口冷气,为我们这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家感到悲哀。”郭家学说。他认为即使是德隆,也是为了一种理想在奋斗,“否则当初在股票市场挣了那么多钱还去办什么企业?”郭与王均瑶很熟。“我们都在想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创办一家员工认同、社会承认甚至在国际上能够受到广泛尊重的公司。”

  复星董事长郭广昌与王均瑶是好朋友,曾经与王讨论过为什么要做得这么辛苦,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对这个社会充满了感恩”。

  “每一个人倒下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难受。”郭家学说。

  如履薄冰

  许多企业家谈到自己的生存状况都用到“如履薄冰”一词。这不仅仅是对于商业本身的谨慎所致,在中国,政策的不确定、不合理让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倍感焦虑。这也是导致企业家痛哭的一个诱因。

  《中国企业家》杂志举办的2004年企业领袖年会上,复星董事长郭广昌说他最大的期望是跟大家一起呼唤宽容。受宏观调控影响甚深的郭有诸多问题找不到答案,比如银行利率市场化,他认为信息不对称将导致好的企业拿不到好利率,而差企业未必就拿不到好利率。对于项目审批制,郭的疑问是:一个项目的审批往往需要三到五年,还不一定能批下来。而三、五年后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还能上这个项目吗?”

  鄂尔多斯董事长王林祥对项目审批制的弊端更是深恶痛绝。他认为,审批制的结果就是滋生腐败,从而限制经济发展。他甚至对这种制度已经和将要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恶果感到恐惧。他认为,尽早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行与不行都摆在桌面上。”目前,王林祥规划宏大的煤电联产和硅铁项目仍在等待审批中,两会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与他一道到北京来“讨说法”。王说这两年是他感觉压力最大的两年,虽然由于性格使然,“睡不着的时候”只比以前多了一点儿。“主要心里很别扭,憋得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7657.html

更多阅读

现今免费加盟代理赚钱 加盟,为何赚钱无门?(一)

很多人将“加盟连锁”作为投资和创业的渠道,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打着“加盟连锁”的幌子,专干骗人骗财的勾当,被骗的人有的甚至血本无归。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天上不会掉馅饼。工商部门告诫广大投资者和创业者,不要

李书福口述历史:力量在风中回荡(一)

      中国汽车产业是半个世纪以来,政府部门行政干预最多、最深的产业。中国当时有近130家经过政府审批的汽车厂,其中半数年产不足百辆。虽然厂家众多,但是竞争严重不足,许多汽车厂已经不造汽车,却死不了,靠倒卖“目录”,依旧过着“

复星医药 复星国际为何敢逆专业潮流而动?(五)

“复星要取他们所长,形成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学习GE的前三名战略,学习他让大象跳舞的管理哲学,我们也要学习巴菲特价值发现、组合投资的精髓,更要学习李嘉诚先生既有自己操控也有战略投资的产业进退、组合之道,以及保持低负债率迎接发展

安倍晋三逆历史潮流 复星国际为何敢逆专业潮流而动?(四)

 国药控股,投资后的四年中,销售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其中60%为内生式增长,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9%。   这些数字给了郭广昌充足的底气驳斥外界的偏见,“一些人讲来讲去就看出我们很懂得财技,很懂资本市场,其实如果离开了复

历史上逆潮流 复星国际为何敢逆专业潮流而动?(三)

 这只是一次闲聊、一个远未变成决策与战略的遐想,但它反映了郭梁二人选择产业的主要思路之一,那就是立足中国巨大人口将带来的商业需求而选择产业进行长期投资。   梁信军总结,他们一是看好巨大人口带来的巨大的消费市场;其次,当人们

声明:《若风失声痛哭 他们为何痛哭失声——中国商人压力少数派报告(一)》为网友低调的爱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