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资本涂鸿川:建3亿元基金专注消费领域投资



  主持人:可能大家听到高原资本的消息还不太多,因为我们在国内有媒体报道的或者是有资料可查的高原资本的两个投资是奇虎网,高原资本是第二轮的领投,另外一个就是优视网,他们和德丰杰一起领投了第二轮。在此我们还是首先请涂总介绍一下高原资本的情况。

  涂鸿川:明年是2008年,是高原资本Highland Capital20周年纪念日,从成立的历史和规模,还有我们最近突出的表现,在美国也是有一个领先的地位。当然我们在各方面不断学习。我们在现在总共已经募集了8只创业基金。

  主持人:现在我们经营的这一只是?

  涂鸿川:现在是第7期。

  主持人:第8只已经完成了?

  涂鸿川:对,应该这么说前面的七只都是一个环球的基金,像我们现在投的第7只基金,8亿美元的基金,这是我们去年花了6个星期左右募集成的。

  主持人:是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投资?

  涂鸿川:对。我们是在去年12月年底正式开始进行8亿美元的基金投资。我们在今年3月,又迅速成立了在目前创业领域来说比较独特的基金,我们叫消费者基金,这是3亿美元的基金。

  主持人:这个基金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比例、或者说多少会投到亚洲或者是投到中国?

  涂鸿川:环球基金业好,或者是消费者基金也好,基本上我们没有规定在一个领域、一个地区只能投一定的数目,这绝对是不太合理的。

  主持人:只要有好的项目就可以投资?

  涂鸿川:因为整个从全球北美也好,欧洲也好,从亚洲来看也好,有些地方的经济,我们预测明年美国经济会稍微衰退一点。如果整个基金90%都要投在美国。

  主持人:那这是不科学。

  涂鸿川:这就是不科学。从一个平衡的角度来说,如果说中国在国内有更好的项目、有更好的公司,这方面我们的投入会更多。消费者基金对我们这个团队来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机会。当中我们这个新的消费者基金的领头合伙人,就是史泰博,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办公用品零售店,现在在北京、上海,这就是我们在十几年前投的这个公司。我们投的时候,公司也只有十几个人。15年后,他的创办人跟他的CEO就离开了史泰博,两年前加入我们团队,现在就是我们成立了这个消费者基金。

  主持人:我们知道基金的多少或者到第几只基金,能够看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或者是创业基金的水平的,这是判断一个基金是否基业常青的标准。

  涂鸿川:对。

  主持人:高原资本的LP,不知道涂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涂鸿川:我们现在的LP,基本上我们基金里的LP已经跟我们一起合作了超过10年以前。包括这些在全美的大学的基金业好,或者是我们的PE,或者是一些退休基金,或者是一些非常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包括惠普,包括朗讯,这些就是科技方面。所以,我们在选择LP的时候,除了钱之外,主要是这些LP是否能够替我们的被投公司做一些贡献。

  主持人:我们在亚洲的情况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在一些媒体上,在一些活动上会看到涂总你,其他合作伙伴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涂鸿川:简单来说,我是在1995年年底加入高原资本,基本上我加入的目的就是替高原资本把我们投资的活动还有业务扩展到亚洲,主要还是以中国为主。

  主持人:主要以中国为主。

  涂鸿川:目前的情形,很坦白,我们正在招兵买马,现在我们跟好几位资深的有创业经验的创业家,也跟好几位在投资方面有经验的几个好朋友,我们正在谈,希望年初的时候,我们会向大家正式宣布我们新的团队。

  主持人:我们也期待在2008年的年初能够看到高原资本新的团队。

涂鸿川:回答主持人关于高原资本我们的做法,我也简单说一说我们现在除了刚刚所提到的史泰博,也包括互联网最早的搜索引擎Lycos,这些都是最早期的公司。这些公司当中挺有意思,我们非常重视人。

  主持人:非常重视团队。

  涂鸿川:包括CEO。我刚刚提到的史泰博也好,Lycos也好,这是我们十几年投的公司,他们的创办人跟他的CEO现在已经正式加入,成为我们的合伙人。所以,我们基本上投一家公司,并不是投了之后赚点钱就跑,而是见到一个优秀的公司我们就合作,不见得是五年、十年、二十年。

    过去两三年是对我们来说非常好的两三年,我们现在在策略方面也面对市场进行改变了,虽然我们将近2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也随着市场,不断把我们的模式做调整。在过去三年,看一看我们退出的8家公司当中,有四家上市公司的市值超过了10亿美元。这个就是我们接下来的目标。

  简单来说,怎么从一个非常初期的公司,我们投的时候市值可能还不到1亿美元,可能是5000万美元或者是2000万美元,我们跟公司合作,怎么把公司培养成10亿美元的市值。

  主持人:就是帮助他们建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

  涂鸿川:对,就是世界级的企业。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当中,高原资本怎么给我们投资的企业提供比较优秀的资源?还有一个是我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如何借助高原资本的平台在全球进行一些业务上的拓展?

  涂鸿川:基本上我们能够提供的资源,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我们合伙人的背景,每个合伙人都有一个非常专业的背景,打个比方,我自己是从运营商、电信,15年前就开始做电信,从最早的长途电话光纤的一些机件,一直做到宽频服务,到媒体。包括我的合伙人,有零售业的专家,或者是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专家,或者是储存系统的专家。

  我们的看法是只要你专注某一个领域,你才能真正的替我们被投的公司提供这方面的资源。打个比方,像您刚刚提到的悠视网,这就是一个媒体公司,我的背景现在主要都是在媒体领域。只要我们关注一个领域,会花一半的时间在投资,一半时间在我们的被投公司上,替他们找人才,替他们模式方面做各方面的改进。

  和其它VC比起来,我们会非常专注某个领域,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只有你成为专家之后,你才能够真正替你被投公司出力,做这些贡献。

  主持人:这也是与高原资本合伙人团队的建设和吸纳优秀的人才一脉相承,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

  涂鸿川:打个比方,讲一个具体的例子,2008年我们非常看好几个领域,我们还继续看好视频、媒体、广告。类似于奇虎的“安全卫士”,给企业的系统,安全系统也好、防毒系统也好,甚至是零售业。在中国明年我们会投一个非常有意思,现在正在准备的一个连锁公司。因为我们明年的策略要投的领域大概已经分的很清楚,也就是说我刚刚跟您提起,明年我们正在招兵买马要请的这些合伙人就是这几个领域的专家。

  主持人:这就很容易能够帮助我们所投的企业在这个领域做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设。

  涂鸿川:对。打个比方,就算在还没投之前,我们最近看一个跟互联网、酒店服务有关的一家公司,我们还没投入。可是因为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在这个领域,就在我们做净值调查的时候,就安排了在国内几个顶尖的连锁酒店的高管,替我们看看这个公司,评价一下。结果评价之后,我们得到的反馈是非常好的。这个公司就在下个月跟着连锁酒店要签合约。这就是一种资源,在我们还没投入的时候,这个项目可能是明年1、2月,我们会积极把这个项目做好。也就是难得有机会见到这些创业者。我们的看法是不一定在我们投入之前我们才会提供这些资源,只要我们关注一个领域,媒体方面,可能现在过早,可是我们可以从旁协助,安排一些好的人才。

  主持人:找好的专家诊断一些问题,提企业建议,做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主持人:高原资本整个投资流程是怎样的?我们发现一个项目到最后的投资,这个决策流程是什么样的?

  涂鸿川:这个非常有意思。我们一般上的话速度非常快,打个比方,奇虎也好,优视网也好,包括我们最近刚刚投完的一些项目,因为创业者,说实在创业者很多人都是倾家荡产,每天都是工作20个小时,希望把公司做好。

  我们在看项目的时候,都不喜欢拖拖拉拉,因为这会浪费这些创业者的时间,也基本上会浪费我们自己的时间。因为我们非常关注这个领域,我们也是某些领域的专家。所以,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谈了之后,我们大概就有一个概念,这个项目是否值得我们投入。

  主持人:值得做下一步的工作。

  涂鸿川:对,这个我们一般判断上很快。当然有些VC要求可能要一个月后才会给你一个反馈。我们的看法,因为可能对这个领域也比较了解,我绝对不希望浪费创业者的时间,我们就给他很快的反馈,可能你这方面要做的好一点,可能我们觉得你模式还不够清晰,两三个月后我们再来谈一谈。如果是有兴趣的话。

  像最近我们看了一个项目,一看首先团队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模式很清晰,是一个颠覆性的模式,基本上两三个星期,我们的程序首先会跟团队见面,和团队一起吃饭,了解他们的想法,接下来我们一个项目基本上是2、3个合伙人一起来做,当中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我们做了之后,一般是在一个月左右,如果是真好的话,我们就有一个投资框架书出来。

  最近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有些创业者也跟不少VC谈,有些VC比我们还要快,框架书很快就能够发出去。可我们对这个框架书的看法有点不同,我们就认为如果真的是把框架书发出去,基本上我们就了解公司90%以上。

  主持人:应该说一般从流程上来讲应该是尽职调查之后。

  涂鸿川:结果以去年年底来说,去年我们就发现有几家公司很可惜,拿了框架书之后,一个月拿电话来说,涂总,你帮一帮吧,我们签的框架书,现在对方要回来重新讨价还价。

[next]

  主持人:这不就晚了吗?

  涂鸿川:坦白的说我们的工作比创业者轻松的多,但创业者就耽误了。一般要融资的话,创业者2、3个月就需要这笔钱,你签了框架书之后,觉得我已经锁定你了,就跟你一起合作,两个月后就把工作做好,把钱汇进来。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后,跟别人说,合伙人觉得框架书的内容不大好,我们不做了,我们觉得可能就是对于创业者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主持人:其实这是VC在进入一些好的项目上的一些策略,创业者还是应该看清楚,到底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是需要资金,还是需要更好的投资者进来带来好的资源,而不是草率地签一个框架书。

  涂鸿川:这个其实非常重要,我经常跟同行说框架书的方式很简单,可是要履行的话。

  主持人:里边非常烦琐、非常繁杂。包括里面的条款怎么兑现。

  涂鸿川:只要签了就要履行。打个比方,像奇虎,我们签了框架书之后,外面就很多噪音,包括很多人就说要采取法律行动,对奇虎方面很多批评,可是我们一贯的,已经签下了框架书,这些噪音我们可以听,可以参考,可是我们坚信,据我们的尽职调查显示,奇虎所说的事情是事实,外界的噪音对我们来说是无所谓,我们还是照着原定框架书签的日子,把钱汇走,优视网也是一样。

  主持人:对VC来讲,这是一个信用的问题。

  涂鸿川:对,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说白了,还是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有些创业者真的是倾家荡产,他家里还有小孩、老婆等着他,他就希望这个融资能够顺利进行。如果作为一个VC,你觉得没有兴趣,没有把握,你必须早点跟别人说,不要害死人。

  主持人:作为VC可能会根据的资意向做一些基金调查,然后签框架书,框架书有一个讨价还价谈判的过程。

  涂鸿川:不,作框架签之前。

  主持人:我是说没有签之前大家会谈框架书的具体内容。

  涂鸿川:对,像我们跟奇虎的周鸿祎谈的时候,基本上一天就完了,他非常爽快,我们也是非常认可他的经验。他也不浪费时间,我们也不浪费他的时间,我们就给了他一个框架书,就坐下来,谈了几个小时,之后他愿意干。

  主持人:当时二轮应该是你们三家进去。

  涂鸿川:两家。

  主持人:你们是领投?

  涂鸿川:我们跟DFI是领投,另外还有两家。

  主持人:你们跟李总签框架书是什么情况?也是很快吗?

  涂鸿川:基本上那一轮我们是DFJ共同领投,是照着李董原本的心愿,就希望在今年春节之前能够拿一个大红包。所以,我们旧照着他的心愿是在春节的两三天前,就把整个融资尽职调查全部做完,把钱汇到优视网的户口。

  主持人:然后就做好这一次的投资。

  涂鸿川:做完之后,其实跟悠视网真正的工作并不是把钱汇进去而已。

  主持人:之前要做一些工作。汇进去之后,你们又帮优视网做了哪些在业务拓展方面的合作,资源的一些东西?

  涂鸿川:说实在,因为我们投入的时候,优视网那时还不满三岁。前期主要还是在建设一个非常视频稳固的平台,P2P的平台,接下来就是市场方面,还有在销售方面,像现在的优视网负责广泛的副总裁,就是我们跟李董,还有其它几个VC,是我们介绍的,我们就推荐。

 高原资本涂鸿川:建3亿元基金专注消费领域投资

  主持人:物色了人才。

  涂鸿川:物色了人才,这就给公司带来一个新的人才跟新的突破点。

  主持人:涂总,我们既然谈到悠视网,也是高原资本在中国现在我们知道的投资的两个企业之一,是视频行业,我们知道现在视频有P2P,像悠视网做的事情,还有视频分享,站在VC的角度,怎么看待中国当前视频行业的一些竞争、合作和发展趋势?

  涂鸿川:大概在P2P的视频领域,还有我们说类似视频分享的领域,我见了不少公司,我们最终决定投了优视网。首先是两点,第一点,在视频的模式P2P直播视频来说,可以说是超前了美国跟欧洲。因为像优视网也好,或者是其它的同行来说,都是在2002、2004年开始,在国内提供P2P的直播服务,在美国还没有。

  主持人:其实这方面,中国是领先于美国。

  涂鸿川:肯定是领先,这是一个突破。以前我们总是叫模仿美国或者是欧洲其它国家的模式来做。可是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首先中国在网络视频这方面是占了绝对的优势。去年开始,美国才有真正的P2P的视频网站出现,可是我们在中国三年前已经做了。不管是从流量方面,美国P2P受众群流量来说,远远不如国内的受众群。在视频方面,Youtube是视频分享开始,可是在P2P视频直播方面中国领先。

  收入角度,打个比方优视网和美国的P2P视频直播网站比较,流量方面我们比它们还多,收入方面我们比它还要多。这是一点。

  国内的情形是,大家过于重视流量,流量说白了,这就跟为什么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泡沫破裂,其实那个时候我在硅谷也好,在日本也好,在国内看到也好,大家要投的时候是看PV,我是最大流量,所以价格应该高,大家复制一点准能赚钱。到了你第一轮的时候,能融资能够谈流量,第二轮还能能够谈流量,第三轮钱烧了以后,你的现金流怎么样,财务报表好不好看。跟以前不同,在2000年的时候,如果你有一亿个PV,其实市值就很高,价值很大。可是那时一天拥有一亿个PV没有多少家,但是今天超过一天一亿次PV的网站太多了,也就相对来说,跟兑换1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一样,也就是1亿美元的PV值多少钱。

  主持人:1亿个PV应该值多少钱?

  涂鸿川:这个兑换率是不断下跌。我们经常有一句话是怎么把流量变成收入。国内目前为止我们很可惜还是看到不少视频分享的网站,还是重复以前的一些模式,就在烧钱。美国Youtube成功,但是当初Google没有收购Youtube,那今天的Youtube怎么样?很有意思。

  第二,在版权方面,国内大家觉得版权不是一个问题,可是版权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如果你不是正版的内容,像新浪的内容都是正版。所以,大的广告主就愿意投放大的广告在你身上,因为这是正版。如果一个好的品牌广告主,他要把他的广告投放到一个盗版的内容,首先自己会找来麻烦,然后他的观众也觉得,你是属于那种。

  主持人:怎么能在这种网站上做广告?这是一个疑问。

  涂鸿川:这个非常重点。从VC的角度,受众群,包括年轻一代的观众,也包括白领方面,对广告主来说是非常有魅力的一群受众群。从内容方面,我们还是非常关注正版的内容。2008年是优视网的一个突破,我相信国内视频方面也不断的肯定有并购的情形出现,因为大家都在烧钱。

  主持人:这也是我们关心的一个问题,涂总,您如何看待未来视频网站的并购与整合?因为大家都说,你们资本方才是公司整合的幕后推手。

  涂鸿川:一般我们刚才提到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融资。

  主持人:三轮后还没有赚钱融不到资了怎么办?

  涂鸿川:每一轮融资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轮是让你创业,你什么流量都没有,那时投入。

  主持人:让它做起来。

  涂鸿川:第二轮,你已经有产品,有流量了。第三轮,大家就开始在乎你的收入。现在刚好视频到了,我相信大家也听到好几个视频公司已经融资了第三轮。你融到第三轮的时候,没有收入。

  主持人:怎么办?

  涂鸿川:而且花了第三轮的钱还没有办法赚钱,没有办法自力更生,还需要靠VC更生,那难免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这就肯定到顶点或瓶颈了,要另外想出路了。刚才跟涂总聊天的时候还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高原资本在每一轮的投资当中,最起码从这两个投资案例当中你们都是领投,不知道在高原投资的策略上有什么意义?你们有什么样投资策略上的思考?

  涂鸿川:领投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可以说超过90%,我们现在在全世界已经投了一百九十几家公司,上市超过80几家,基本上90%以上都是领投。领投的意义非常重要,对我们来说,对于我们所投的公司的一个承诺,如果我现在手头上,我对视频领域非常有兴趣,我手头上有一千万美元,总而言之视频领域肯定会发展好,我每一家都投,竞争对手我也投,对我来说风险是最低。可是我们站的角度是承诺,你投的多,首先你领投,我答应你我就是替你服务。如果我投的钱少,当你公司做的不好的时候,公司做的好是最好,可是公司做不好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创投人就开始没什么兴趣,也没什么关心,因为是投的钱少,一百万、两百万就算了。

    可是我们的看法,领投的意思是投入也多,基本上我们一般占公司10%到20%,甚至更高。我们最近有一家快上市的公司,我们就占了40%,原则上我们投入的多,我们花的时间就多。因为基本上我们把创业者看成是我们的合伙人,打个比方,主持人您成立一个公司,您四处找钱的时候,就找朋友,朋友基本上是你的合伙人出钱。我们的立场也是这样,我们并不是资方总是指指点点。如果你真是要做的话,就投入的多一点,投入的精力也多一点。这十三年我们投资很快,我一半的时间是看新的项目,跟新的公司在谈,做投资的工作。另外一半时间是跟投资的团队一起去找客户,一起找新的人才,基本上我们每个星期肯定跟投的公司有好几通电话,甚至一起见面,一起聊天,谈谈这些策略。

  主持人:涂总,这里有一个网友的提问。

  网友:我知道你们好像投资了北斗手机网,能不能谈一下你对行业性的B2C,和B2C网站的看法,你们有没有关注这个行业的项目?

  涂鸿川:首先我要澄清一点,对外说我们投入了北斗手机网还是什么,我们没有投入,我非常感谢新浪帮我澄清。

  主持人:这位网友提出来,我们也问一下涂总,我们就请涂总主要谈一下对专业性垂直的B2C行业的看法。

  涂鸿川:机会非常大。说实话,我们现在正在看一个B2B跟B2C,可是这主要是B2C面对旅游方面的。很多人说我做这个项目,很多人说最近有什么热门的领域,你们明年关注一些什么新的领域。我说新的领域风险太大。

  主持人:就投熟悉的领域。

  涂鸿川:因为B2C跟B2B,把传统领域的数据化、IT化,这就成为一个B2B或者是B2C。打个比方,我们投了一个做旅游系统的公司,基本上可以说跟携程在竞争,这些公司,像携程已经是老大,占的市场份额那么大,你们怎么还是投资B2C,它就是B2C,甚至没有做到B2B。我们说这很有意思,其实这就是一个颠覆性的,把一个传统领域,包括这个领域的老大里头的一些弱点分析得很清楚,就推出一个新的B2C,甚至是再加上B2B的机能。所以,现在这个公司也做得非常成功。B2B说起来非常广,什么东西都能B2B,什么东西都能B2C,关键是你垂直哪个领域,这个领域你有没有门槛。

  主持人:有没有自己新的模式、新的认识。

  涂鸿川:还有团队。如果过来就说我现在要做一个旅游业,可是你从来对于旅游业,对于酒店业都完全不了解,那肯定没戏。

  主持人:下面跟涂总一起聊一下涂总非常丰富的个人投资经历。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1995年的时候,涂总之前是在集富投资,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华南地区做投资。涂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的投资环境是什么样的?

  涂鸿川:非常有意思,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还是不断听到有些海外的投资者说你觉得中国投资风险怎么样?是不是很大?我说你跟1995、1996的上海比的话,现在的风险非常低,因为现在创业者非常专业。创业精神跟做事方面跟以前不同,1995年,那时大家都是铁饭碗,都是国有企业,下海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而且在那个时候,下海往往都不被看好,个体户。

  而且那时你跟他说价格是怎么样,什么是投资框架,你说股东是怎么样,你是要从零开始来教育的,你要一一地分析。可是以今天来说,不需要再说了,甚至我们打个比方,我们投了好几家公司,都不是海归的公司,包括周鸿祎,我们那时刚见的时候,他的英语都不好,可是现在突飞猛进,也就是学习能力非常强。我们那时看的公司基本上对海外都不了解,但是不管是一个初创的公司也好,一个互联网也好,一个传统行业的领导也好,对海外市场非常了解,这个非常重要。那个时候我们主要看的是化工、工厂。

  主持人:传统产业。

  涂鸿川:还有一些塑料工厂,也包括铁道,当初也包括了IT集成商,曾经负责上海证交市场的系统。从文化,从人的素质,从整个环境来说,跟现在肯定不同,现在好了很多。

  主持人:我们其实也知道涂总工作非常繁忙,飞来飞去,包括在中国香港,包括在日本东京、美国硅谷,这三地频繁地飞来飞去,就你来看,这些多地的观察对你们的投资市场有哪些帮助?中国的投资环境经过这十多年的变化,跟美国国外相比还有哪些差距和不同?

  涂鸿川:十年前,尤其是在TMT IT领域,有一个说法是美国领先,欧洲大概跟美国距离不到一年。接下来日本跟美国大概是差距两年,其余的亚洲国家甚至是中国差的很远。这是当初的一个情形。

  可是现在的情形,我刚才也提到视频领域我们超前,包括奇虎做的搜索引擎,也是超前,就反着过来。在手机领域,我们已经不再像以前,跟世界是也一个相当大的差距。所以,简单来说,我个人认为每两个月,在过去13年,从波士顿、硅谷、北京、上海、东京,都是这么飞一圈,这十几年非常有意思。很多人经常见到我说你怎么看明年,市场都是用猜或者是预测。我就跟美国的创投同行说他们要投资手机付费游戏,他们在猜会怎么样。可是在中国很多现成的公司,所以我们不需要猜。当然每个市场有每个市场的特色,可是起码你就看到了,前一阵子我跟手机付费企业在谈,日本用手机付费,手机钱包,现在可以说是世界最先进的。

  主持人:应该说日本这个产业是很先进的。

  涂鸿川:他们有他们的优势,所以我愿意到处去看,有投资的参考。

  主持人:涂总,其实是不是在有些领域,尤其是在手机的应用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世界欧美的前面了。

  涂鸿川:这是肯定的,我们刚才提到的包括像在手机方面,我们在手机的短讯方面。

  主持人:无线增值。

  涂鸿川:这个技术方面,现在在用户方面也好,在应用方面也好,我们肯定甚至比欧洲还要先进,包括P2P。

  主持人:其实比如太阳能的整个产业链方面,我们产业集群的效应也比较明显。

  涂鸿川:我们有搜索技术,我刚才也提到我们团队里,包括Lycos在创办的时候都在我们团队,所以我们对搜索行业非常关注。我们团队在投奇虎之前,我们在北美总共建了20几家公司,他们就是专门做搜索或者是发现引擎,我们见了很多公司,我们投了一家公司。可是当我们在国内,我合伙人Lycos的创办人,见到奇虎的时候。

  我们不是只因为周鸿祎而投了奇虎,而是它的搜索引擎和发现引擎,竟然比我们在美国看到的公司做的还要好,还要先进。那时我的合伙人也非常意外,因为当时大家总觉得搜索引擎肯定是美国最好。我们投资奇虎投了不少资金,最大的原因是他们是创新。我们在欧洲、美国看不到的公司,竟然就在北京找到了。

  主持人:这可能是能够决定我们在投资当中能够发现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和项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涂鸿川:对。

[next]

  主持人:1995年,涂总离开了集富亚洲到了高原资本,主要是在IT和媒体方面非常专注,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能不能介绍一下什么样的机缘加入到高原资本,主要是在中国,在亚洲区做一些投资?

  涂鸿川:很有意思,我加入到高原资本,基本上跟高原资本一起做了两个项目,包括一个项目被收购。这个公司其中的客户,就是当初我们在亚洲帮他们找的一个大客户。首先从这个角度来说,跟高原资本互相认识。主要是团队,我当初加入高原资本最重要还是人,因为当中就包括了非常有经验的零售业的史泰博创办人,也包括Lycos,也包括哈佛大学零售业的一个专家,这些人都是已经赚了上千万,都非常成功。可是他们抱着一个心态,我们以非常清晰的态度,跟年轻的一代分享我们的经验,这个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这首先是吸引我的一个原因。另外,我们不断在测试,因为在过去三年,我们投资的公司成功率非常高,也就因为我们在公司花的时间非常多。

  主持人:非常专注。

  涂鸿川:对,所以这个模式在中国来说不断的发现,简单来说,我们在美国的净值调查做的不够好,因为我们对中国的市场不了解,因为中国有更好的产品,我们看不到。那时我们觉得对中国是一个长期的承诺,十年二十年的中国肯定在创投领域是跟美国平起平坐的。

  简单地说,高原觉得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并不是一窝蜂像2005年的时候,我们在2005年不打算来,因为太多噪音,我们就等到2006年底,大家稍微冷静之后,我们就进来做我们长期十年、二十年的计划。

  网友::涂总,我们现在招兵买马了,我们整个团队可能更加强大了。我们之前知道很多风险投资公司投的项目都非常多,一年投近一二十个,做B轮和C轮,投得非常多,高原资本做的项目就非常少,就专注做这件事情,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风格,可能跟公司背后的资源包括投资策略的不同而不同。招兵买马之后,涂总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高原资本投资的一些方向,在哪些方面会做一些投资?或者是投资的节奏和速度会不会加快?也像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一样。因为网友也在问,贵公司在网络安全方面除了投资奇虎,有没有投资其它公司的意愿。第二,对中国互联网商业潜规则及无线创新环境下TMT市场的一个投资资金的偏好?

  涂鸿川:我简单回答。

  主持人:请涂总介绍一下高原今后的投资策略会投资哪些领域?

  涂鸿川:说白了我们是重值不重量,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你要把一家公司做好,打个比方,你是一个老总,如果手下有4、5个公司,再多时间也没有办法专注帮人家做好。如果我们有机会到我们的网页看一看我们每一个合伙人,我们每一个合伙人,我们肯定做领投,肯定会参与董事会,除了董事会,每个星期都会一定要跟我们的公司保持联系。你可以想象一个人能够投几个公司?顶多是一个人就是6家公司。所以,有时我很佩服一些同行,一个人能够投上10家公司,我说你记住所有公司的名字了吗?这时就像跟你交一样,多了就记不清楚了,加强沟通就少了。很重要,董事会是做决策的时候,如果你平时对公司也不闻不问,对公司也不了解,当你作为董事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创业的时候,钱有时得来也不难,但是你要认为这是你的合伙人,不要把你当成你的资方,这个人除了钱能带来资源吗?他有没有时间在我的公司,我有事的时候他会不会出面,我需要你的时候,他会不会来?

  我现在已经有三家公司,我相信明年还会顶多再投三家,很庆幸,我相信现在三家其中的一家就快上市,上市之后我能够再投。所以,明年我们会再有两个合伙人加入,可以想象每一个合伙人,同时再投入3家、4家,那就是6家、8家。

  主持人:也不会达到很多的数量。

  涂鸿川:没必要。

  主持人:非常感谢涂总今天能够做客新浪的VC人生跟各位网友做了一个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使我们更深一步地认识了高原资本,以及涂总个人的一些投资的经历和偏好做一些了解,这样可使创业者跟高原资本进行进一步的接触和更好的沟通,也能够更好地去融资,涂总也给各位创业者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创业的建议。非常感谢涂总,感谢各位网友参与今天的聊天,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8392.html

更多阅读

激进扩张管理失控遗祸:渤海银行亿元贷款“失踪”

  本报记者 李意安 发自江苏南京   齐鲁银行票据风波的城商行风控乱局,再次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上演。   今年8月底,南京宇扬集团董事长杨军卷走巨款失踪,多家当地银行均被卷入其中,贷款总量不少于3亿元。其中,渤海银行向宇扬集团

联想:1.3亿元控股四川白酒“江口醇”

  2011年4月,四川白酒的“第七朵金花”江口醇发布的一份公告引起广泛关注—计划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整体或部分收购江口醇。   5月30日,联想控股副总裁周诚到江口醇集团进行参观考察,提出希望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举动引发了

声明:《高原资本涂鸿川:建3亿元基金专注消费领域投资》为网友谁属琅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