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亏损:缺乏品牌忠诚度筑成的壁垒保护



  曾经被风险投资(以下简称“VC”)奉为典范的经济型酒店先驱—如家快捷酒店如今陷入接连亏损的困局,不久前再次交出“亏损”的成绩单:2008年第一季度净亏损5030万元人民币,比2007年第四季度的首次报亏还增加了3510万元。

  对于2007年第四季度的亏损,如家CFO吴亦泓的解释是,2007年年底如家面向非美国投资者发售价值人民币11.1亿元的零息票可转换债券,债券以美元偿付,因此几经汇兑,加上美元贬值,如家在第四季度的汇兑损失达2408万元,而2006年同期外汇汇兑损失只有600万元。与上次亏损如家高层归咎于汇兑损失一样,该报告再次将亏损原因归为收购七斗星商旅酒店和汇兑损失的影响。

  自然,这种汇兑损失是客观存在的,但笔者认为,如家经济型酒店连续巨亏的真正根源在于没有形成顾客对自己的品牌忠诚度,因而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壁垒。

  单一产品创新难形成行业门槛

  作为第一家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如家率先在中国提出“经济型酒店”的概念,应该说,这是一种产品创新。关于这个概念,一种通俗的说法认为“经济型酒店”就是“B&B”,即“床(Bed)+早餐(Breakfast)”。经济型之所以“经济”就是在满足基本住宿需求的同时,省去了星级酒店的冗杂设施,节省投资成本。经济型酒店是依靠降低运营成本来吸引中低端的商旅人士,通过提高酒店入住率来获得与星级酒店的比较优势。经济型酒店依靠“连锁”和“品牌”这两个要素来降低运营成本:前者可以使企业做大规模,通过统一采购、统一订房降低成本、提升出租率;后者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客源,提高竞争力。

  如家经济型酒店的推出是一种产品创新,创新之处在于删繁就简,去掉星级酒店的许多繁文缛节,尽可能压缩自己的经营成本。这一点与航空企业中的廉价航空公司类似,廉价航空公司就是主要以低廉的票价为卖点,通过降低营业成本、简化机内服务、降低票务成本来实现机票价格远低于一般航空公司。比如在美国,由于幅员辽阔,飞机是最常用的中长途交通工具,许多旅客只要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并不需要很高级的服务,因此低价航空公司打开了市场。

  但是,仅仅是产品的创新并不能形成如家的长久优势,也无法形成该行业的进入壁垒。随着VC的大规模进入该行业,其他同行业竞争者比如莫泰、锦江之星、7天连锁、汉庭、格林豪斯等开始进入经济型连锁酒店领域之后,如家就逐渐丧失了它的产品优势。

  疯狂扩张带来同质化竞争加剧

  不客气地说,这种产品的“创新”实在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绝非“雄关漫道真如铁”;这样低矮的门槛,只要VC稍加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竞争对手就能轻松“迈步从头越”。而且,同类企业获得VC以后,“跑马圈地,占领资源”成为企业扩张的第一选择。

  事实上,如家之所以陷入连续两个季度巨额亏损的境地,正是因为经济型酒店领域各个品牌的疯狂扩张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不仅大量连锁企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更有无数的各类招待所改头换面、浑水摸鱼,赶个时髦加入经济型酒店的行列来分一杯羹。然而,该行业高速扩张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多家竞争对手之间的服务可替代性极强,产品陷入严重的同质化,竞争进入白热化。

 如家亏损:缺乏品牌忠诚度筑成的壁垒保护

  目前,虽然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已经达到数十家,但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以如家为例,如家开门店的速度虽然在激增,但单店的入住率并没有明显减少,仍然高达92%。另外,各家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在服务上也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基本上都在同一个层次上徘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忠诚度。

  出路:形成品牌忠诚并重新整合行业

  笔者认为,除了品牌知名度需要不断提升以外,经济型酒店还要通过自己的情感营销使顾客形成对企业的品牌认同感,以及随之形成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对于如家这样的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来讲,顾客的忠诚度更加重要,有了顾客对该品牌的忠诚,该品牌才算是形成了自己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同样拿酒店来说,享受过五星级酒店服务质量之后的顾客就很难再容忍四星级酒店的服务,从而形成了对五星级酒店服务的忠诚度;经济型酒店也一样,如果如家的服务可以让顾客无法忍受其他经济型酒店提供的服务,自然就形成了对如家的品牌依赖,自然就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品牌忠诚。

  通过情感营销,使顾客形成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有了核心竞争力,如家才能在同质化竞争中胜出,才不至于成为“先烈”。

  目前,借着VC的东风,经过几年的发展,经济型酒店行业已经形成了完全竞争市场的格局,数量上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呈现出的是分散的态势。这种分散的态势是不可持续的,任何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最终都会走向几家优秀企业对行业的垄断。

  如家要保持长久的行业领先地位,必须主动成为行业的整合者,通过大手笔的并购把其他规模较小的竞争者吃掉,就像当年分众传媒一定要将聚众收归自己旗下一样。事实上,如家在去年先后收购北京都市阳光连锁和七斗星,说明他已经走上并购整合之路。

  附文:

  VC助推经济型酒店疯狂扩张

  在VC的推动下,仅2006年一年,如家、锦江之星、7天连锁和莫泰等中国经济型酒店“四强”就新增客房将近1万间。另外,如家在2007年先后收购北京都市阳光连锁和七斗星,旗下酒店总数达到259家;锦江之星去年开业酒店达到180家;7天连锁去年拥有酒店106家。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7年经济型连锁酒店业排名前十位的品牌年均增长率高达74%,其中7天连锁酒店更在2006~2007连续两年以近400%的门店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扩张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今年以来,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部分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的扩张速度达到200%~300%。如家在今年第一季度新开业酒店33家,比2007年度第一季度增长200%,去年同期为11家。

  但疯狂扩张掩盖之下是各个连锁品牌发展的参差不齐,几家知名连锁品牌逐步脱颖而出。中国经济型酒店网公布的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排行榜显示,至2008年4月,国内经济型酒店品牌达到58个,但其中只有“如家”、“锦江之星”、“莫泰”、“7天”、“汉庭”、“格林豪泰”和“速8”这7家的开业酒店数量超过了50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0047.html

更多阅读

王庆永:无品牌不营销的移动电商时代

前段时间看了一些关于移动互联网商业的一些文章,其中有几位作者谈到了一个观点,说是品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不复存在,品牌无用论就被这样堂而皇之的摆在了桌面上,作为从事风向标品牌营销咨询的创始人,作为品牌营销行业多年的老兵,我对此持

时尚品牌体验维度:基于品牌资产架构的一致性

     体验是时尚品牌营销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探讨时尚品牌如何进行体验营销,本文确立了时尚品牌结构,将时尚品牌建设进行概念化描述,以便展示时尚品牌与认知、情感和行为相关的体验,同时保持品牌资产架构的一致性。  本文剖

沈家燊:走在财富人生的K线图上(2)

  沈家燊心痛了,气愤了。旋即又沉默了,扛起了。     低头与不低头  沈家燊是一个能低头的人。他说自己被审查的那一天就全然明白:你是富豪又怎么样!  沈家燊也是一个不低头的人。在天津逗留八个半月协助监管机构调查,于2004年

家纺连锁 家纺连锁加盟品牌快速崛起的方法

系列专题:家纺连锁加盟(史玉柱)自去年起,一些从房地产、钢铁、甚至股市中淘到大批资金的企业老板和个人,也开始找我,希望我能帮他们打造一个强势大家纺品牌出来,其中,有一个原来经营钢铁的老板甚至把自己出国留学的儿子都带来了,他开口就是

声明:《如家亏损:缺乏品牌忠诚度筑成的壁垒保护》为网友眼里酿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