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莫言 《跟莫言学写作》  第一章 用勤奋筑起云梯



     一个作家一辈子其实只能干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连同自己的灵魂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读罢《三家巷》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和冬妮娅,肮脏的烧锅炉小工与穿着水兵服的林务官的女儿的迷人的初恋,实在是让我梦绕魂牵,跟得了相思病差不多。

   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保尔在水边钓鱼,冬妮娅坐在水边树杈上读书……哎,哎,咬钩了,咬钩了……鱼并没咬钩。冬妮娅为什么要逗这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浑身煤灰的穷小子呢?冬妮娅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保尔发了怒,冬妮娅向保尔道歉……从冬妮娅向保尔真诚道歉那一刻起,童年的小门关闭,青春的大门猛然敞开了,一个美丽的、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我想,如果冬妮娅不向保尔道歉呢?如果冬妮娅摆出贵族小姐的架子痛骂穷小子呢?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没有了……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莫言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这是莫言叙述自己童年读书经历时的一个小小的片段,类似这样读书的片段还有很多。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世界都在瞩目。很多人只看到了莫言的天赋,比如说他汹涌澎湃的想象力、他讲述故事的能力等。诚然,莫言在写小说方面的确有常人不能比的天赋,但天赋并不是成就莫言的唯一原因。追寻莫言的成长经历,你会深深地感觉到,在莫言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他用执着和坚韧,用多少年如一日的勤奋筑起了一道通往世界文学殿堂的云梯。

童年的莫言几乎看遍了村子里流传的所有经典

   小时候的莫言,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物质最贫乏的年代,童年的莫言感受最深的除了饥饿,就是孤独,而书籍成了慰藉他精神的最好伙伴。

   在他生活过的那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书籍是罕见的奢侈品,方圆几十里谁家有什么书,莫言基本上了如指掌,为了得到阅读这些书的权利,莫言经常到有书的人家去干活。他们邻村一个石匠家有一套带插图的《封神演义》,为了阅读这套书,他给石匠家拉磨磨面,磨一上午,可以阅读这套书两个小时,而且必须在他家的磨道里读。不仅如此,小时候的莫言还会在帮母亲推磨的时候,把借来的书放在磨盘上,一边推磨一边歪着头看书。

   莫言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

   “那时我的记忆力真好,用飞一样的速度阅读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描写爱情的警句甚至能成段地背诵。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说吧,莫言》,海天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当享受完读书快乐的莫言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时,已是红日西沉。这时羊因为饥饿在圈里狂叫,小小的莫言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他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也没打,只是让他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莫言飞快地跑出院门,心情好得要命,那时的他可真是感受到了幸福。

   后来,实在找不到书读后,莫言就读大哥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等把该读的书都读完之后,一本《新华词典》就成了他抚慰精神苦闷的最好伙伴。就是凭着这样快乐和勤奋的阅读,小时候的莫言把《封神演义》《红岩》《红旗谱》《林海雪原》《保卫延安》《三家巷》等方圆十几个村子里能借到的书全借来看了。

   酷爱读书,奠定了莫言走上文学道路的最初的宽广基石。而当莫言真正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之后,摆在他面前的这条路却并不是一马平川、坦荡如砥,而是充斥着写作的艰辛与不易,当然,还有遭遇到的一些坎坷和曲折。

投稿也曾石沉大海

   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莫言就表现出了很好的写作天赋。那是五一劳动节,村小学跟胶河国营农场里的职工联合搞体育比赛,老师让学生写作文。大家都是记流水账,不分主次,从跑步、跳高、跳远、打乒乓球一样样记来,没有重点。莫言则把其他的比赛项目一带而过,直接写老师跟农场右派打篮球的情形,写他们的动作,写他们的表情,写他们的汗珠和奔跑时映在地上的影子怎样和燕子的影子重叠。

   老师下课后把莫言留下了。

 cf莫言 《跟莫言学写作》  第一章 用勤奋筑起云梯
   “你这篇作文是从哪里抄来的?”

   “我自己写的。”

   “胡说。”

   “我真没抄,是自己写的。”

   “就你这副尊容,能写出这篇作文?我再给你个题目,你写一篇给我看看,就写《抗旱》吧。”

   莫言写作文确实有天赋,他略一定神,思路顿开,云山雾罩,什么双臂一撑,车轮飞转,一声呐喊,冰块翻滚。作文写完,老师看了,点点头说:“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就你这副能气死画匠的模样,竟然能写一手好文章。”

   由于作文写得非常漂亮,于是莫言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诵。1967年小学五年级时,他因文化大革命和得罪别人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当起放牛娃。

   长大后,20多岁的莫言离开家乡当了兵,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在部队站岗放哨时,他又拿起笔开始写作,作家梦在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再次熊熊燃起。当时,莫言写了很多作品,向全国报纸、杂志投稿。他一般都选择地市级刊物投稿,而不是大报大刊。每次莫言都满怀信心地把厚厚的稿纸装进信封,之后开始漫长且充满希望的等待,最后等来的往往是破烂不堪的退稿信封,里面最多塞上一封编辑部铅印的退稿信。

   那段时间,莫言写得很苦,但并没有什么收获,投出去的稿子都是石沉大海,由于压力大,他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被胃病和鼻炎折磨着。虽然后来调往保定当教导员,但他仍焦虑无比,如果作品不能发表,就几乎没有提干的希望。后来在哥哥的指导下,莫言的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在保定的《莲池》上。

83天写出了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

   文学最终改变了莫言的命运。1982年,靠着发表的8篇小说,在领导的大力推荐下,部队留下了超龄的莫言,提升他为行政23级的排级干部,还把他调到北京延庆总部当宣传干部,负责理论教育工作。就这样,凭借着勤奋和执着,莫言离开了他一直想逃离的土地,并最终叩开了文学殿堂的大门。

   登堂入室进入神往的文学殿堂大门的莫言,仍然勤耕不辍,充满激情地忘我创作,为人们奉献出一部又一部恢弘的巨著,而今天我们读到的每一部作品,都浸透了莫言的才情和心血。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中的一部,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当初创作这部作品,在确定了框架之后,莫言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这部在新时期文坛上产生过影响的作品的初稿。2005年莫言写出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全书55万字,8月开始写,写了43天,最多的时候一天写1.65万字,平均一天睡三个小时。2009年莫言出版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

   《丰乳肥臀》是一部巨著,这是莫言献给天下母亲的一部宏伟的长篇,莫言曾说你可以不读我所有的作品,但如果要看,就一定要看《丰乳肥臀》。莫言把《丰乳肥臀》看作自己的一部“高密东北乡的圣经”,可见这部小说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而就是这部长篇巨著,莫言打腹稿打了整整10年,但真正动手写作只用了83天。

   莫言说:“那是1995年的春天,我的母亲去世后不久,在高密东北乡一个狗在院子里大喊大叫、火在炉子里熊熊燃烧的地方,我夜以继日,醒着用手写,睡着用梦写,全身心投入3个月,中间除了去过两次教堂外,连大门都没迈出过,几乎是一鼓作气写完了这部50多万字的小说。”

   看着一连串勤奋耕耘的数字,再仔细捧读这些小说,真的感到了莫言的心血、勤奋和执着。

用笔写文章,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

   在莫言文学馆里,有几封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时和大哥管谟贤来往的家书特别引人注目,从中更可见莫言读书之勤奋、写作之刻苦,真的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所读的书涉猎面之广、涉及之深可见一斑。所展出的家书从1980年到1982年间共六封,每一封来往的信里都提及书,不是莫言请大哥帮忙寻找书,就是大哥向他推荐书籍,其中既有大型工具书《辞海》《辞源》,也有外国政治经济类书,更有中国古典文学书籍如《诗经》《楚辞》《左传》《春秋》等,以及五四作家的作品等。

   莫言的勤奋和执着是众目所瞩的。在亲人和朋友的眼里,他始终是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不肯轻易放弃的人。

   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在提起自己的弟弟时,曾经动情地说,莫言很勤奋,他不会用电脑,用笔写文章,手上的茧子很厚。他在文学方面是比较有才华的,做人比较低调,很执着。

   而在孟买电影节,当有记者采访张艺谋对莫言的印象时,张艺谋说:“在我的眼中,莫言是个很勤奋的人,这么多年来他笔耕不辍,而且不断尝试各种风格的写作。莫言在接受采访时回答说‘一个作家是要靠作品说话,靠作品来回答。’我特别认同。对于我来说,导演要靠电影说话,永远是这样。”

   解放军艺术学院同学雷铎对莫言的勤奋印象很深,回忆起和莫言的同学生涯时,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莫言进入创作的火山爆发期,经常通宵写作,白天去教室报到一下,就回去睡觉了。他非常珍惜时间,把时间用在最精彩的课上。

   勤奋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1981年在《莲池》发表自己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至今,莫言创作生涯已达31年。迄今共发表了81篇短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9部影视文学剧本、2部话剧作品。在几十年的笔耕生涯中,无论面对的是鲜花、赞美还是讥讽和抨击,在浮华喧嚣的现实生活里,莫言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理想。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一路荆棘,走到荣耀光芒中,他的身上留下多少伤痕,洒下多少汗水。对于莫言的成长,莫言文学馆里有一句话特别中肯:他在寂寞难耐的环境里,在没有丝毫功利的思想境界中,不断积累着各方面的知识,积蓄着文学创作的能量。

   莫言说,作家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创作,他甚至不关心读者对自己作品的看法,他关心的只是自己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因为这是他创造的比他自己更为重要的生命,与他血肉相连。他说,一个作家一辈子其实只能干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连同自己的灵魂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因此,我们与其站在幕后羡慕莫言,羡慕他的天赋,羡慕他洋洋洒洒在高密东北乡里纵横驰骋、气定神闲、指挥千军万马的风采,不如扎扎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今日做起。从读一本书开始,从认认真真地写一篇文章开始,从细心地观察生活开始,从体味世态人情、众生百相开始,即使我们最后做不了莫言,最起码通过勤奋,在立意作文时也能字通句顺、妙笔生花,写出曲径通幽的文章。

   美文点击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

   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绝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童年读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060.html

更多阅读

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 梦幻居画学简明 拍卖

《梦幻居画学简明》(清)郑绩 撰  ◆简介  郑绩(1813-1874年),字纪常,号戆士,别署梦香园叟,广东新会双水区桥美村人。自少攻读四书五经,多才善辨,能书工诗,擅绘画兼习医术。年青时代,屡试不第,遂绝意仕途, 另谋出路。初业医,后放弃,转而以卖字画

《七天女学馆》苏岑 女学馆

《七天女学馆》之女子处世语录:——心无城府才是最大的城府!——因美丽而成功的人很少,因成功而美丽的人比比皆是。成功后,别人会突然发现你的美。——话多的女人其实不可爱,除了别有用心者,没人真正喜欢以话传话的女人。——女人,如果不擅

读《跟乐嘉学性格色彩》有感 乐嘉性格色彩分析

阅读完《跟乐嘉学性格色彩》,心中不禁有些疑惑需要解答。书中,乐嘉老师认为: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个性则是后天雕琢而成的;并将人的性格分成红、黄、蓝、绿四色,红色代表活泼型人,黄色代表力量型人,蓝色代表完善型人,绿色代表和平型人。我

声明:《cf莫言 《跟莫言学写作》  第一章 用勤奋筑起云梯》为网友深抱怀中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