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融资指南:你拿什么吸引我(十五)



  对于我们来说,怎么去物色一家公司?除了刚才说的那些道理和招数,一个公司到底具备不具备投资的条件?我们进一步进行考察的时候,可能更关心该公司的历史,就是我怎么知道你能够变得很大。我希望看到公司已经成功,或者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有地位、有资源了。你拿一个基金这么多钱,凭什么拿?你一定要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然每个人都可以向VC举手说:“我是热血沸腾的青年,我想去融资,我也能够吃苦。”

  一次我去清华的创业大赛,一个学生提问说,他觉得我们这些VC打击学生创业的热情。其实,学生和没有接触过社会的人创业,与接触了社会的人创业完全是两回事,走上社会你才知道赚钱多么难。

  中国国情的很多因素不适合创业:第一,很多人本来就很穷。第二,你发现一个能赚钱的机会,别人马上就会去模仿,比如今天你开一个杂货店,这个月赚十万,下个月肯定只能赚五万,因为别人在旁边也开了一个杂货店。你开个杂货店赚了点钱,得讲究你的吃穿和生活方式了,旁边那个人什么钱都没有,他根本不需要赚钱,他只需要生存,他在旁边开一个杂货店,每天晚上就睡在杂货店里面,你可能竞争不过他。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在中国赚钱其实挺难的。

  所以,我们考察公司的时候都比较现实。许多人花大力气拼命包装公司来吸引我们,其实包装得再用心跟没包装也差不了太多,概念和计划书做得特别好也没有太大用,我宁愿你的包装做得不是特别好,把时间花在业务上。

  在考察时,我们更要看公司的管理。很多情况下,我们进到一个公司里面去,三分钟就知道这个公司管得好不好。

  举个例子,我们曾经去看过一家做软件的企业,中午12点30分到了公司,本来就想跟他们老总谈谈,结果发现公司里面每个员工都在特别精神地上机,在那儿工作呢。后来只谈了半个小时我就出来了,我觉得这个老板明显在骗我,因为一个做软件的企业不可能中午不休息。

  那个企业在深圳,深圳有一个习惯, IT企业基本上到了中午都关灯,因为员工要午休,一般员工吃完饭愿意上机就上机,愿意睡觉就睡觉。而这个公司到了中午,每个人都在“辛苦”地工作,而且我一看,他们桌子上面一张纸都没有,就是每个人对着电脑敲着什么东西。你编软件,旁边至少有一点用来写写画画或者做分析的东西吧。他有意骗我也好,无意骗我也好,我反正看到了这个公司极为不真实的一面,当然不可能投资。

  其实当我们走进一间公司,一般三五分钟就能看出一个公司能不能干事,干得好与坏,这个公司员工看上去是不是很懒散,回答问题时从他们的肢体语言和表情都很容易看得出来。

  再往深处考察,我们要考察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考察它的研发。研发得有积累,不能靠一个人去做,就如报纸不能靠一个记者写文章,必须要有一个团队,无论是做汽车、做通讯设备还是做别的东西都是如此。研发要讲究可持续性,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要有一个CTO(首席技术官),CTO架构下一定要有人去做第二步的工作,接着有人做第三步、第四步工作,研发团队在公司里面占的百分比要很大,这也是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一点。

  我是2003年进入VC行业的,这四年来,我个人的经历可谓整个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写照和缩影。在这短短的四年里,国内创业企业的数量可谓成几何级数增长,VC也不再被人误认为是维生素C。

  2004年我看了70多个项目计划书,见了60多个公司负责人。多数情况下每个公司不可能只见一次,而有兴趣的公司,往往要见五六次甚至更多。但平均下来,每个星期也就见两三个左右。

  2005年一年,我看的计划书已翻了一番,所访问的公司也同比增长。到了2006年,我的工作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光计划书就看了接近四位数,拜访的企业也翻了一番。虽然多数时候都在为看项目而奔波,但看项目仍是件趣事。

  没有人会怀疑现在中国的创业者是最具激情的,但是激情背后隐藏了大量的问题。就创业计划书一项来说,其内容的质与量落差之大,绝对可以令多数人瞠目。从800多页的类似小说的计划书,到精炼得仅有半页的执行概要,“应有尽有”。

  有的甚至连计划书都没有,只在给我们的信中说:“我这边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我的公司将来可能值上亿,如果你不联系我,你就会错过一个近十年最好的投资机会。”我的经验是,公司的好坏和商业计划书的长短有着完全非线性的联系,但没有计划书往往比较容易受到忽略。

  从行业来说,创业者所在的行业已经从原先相对集中的IT领域,向更宽泛的领域扩展,行业的宽泛程度已经超越了多数VC的想象力。曾经有人拿着一个古墓开发计划来找我融资,当然那是我们最不可能投资的项目。

  在价格方面,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公司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有些创业者给自己公司的定价之高令人咋舌,只有一个概念、两三个人,还没有产品的初创公司,开口就定价上亿美元。他们的定价基础是,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能击败或替代某国际知名公司的秘诀。然而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这更是一个风险的信号。

  其实,风险投资最大的特点是对私有公司股权的投资,而私有公司并没有公开信息。在美国的制度下,公司有比较规范的公司治理与财务制度,VC比较容易看到公司的真实信息。但在中国,早中期的公司无论在公司治理还是财务方面,都相当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更明显。

  作为风险投资,面临的风险就是公司反映的信息和你实际了解的信息可能完全是两回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能不能找到好的项目,关键是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详实可信,只有建立在准确信息的基础上所作的判断才是有意义的。

  VC选择项目通常看三个要素:第一是创业者,第二是商业模式,第三是产业。

  很多风投都强调人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处于早中期的公司来说,创业者显得尤其重要。 但人的选择往往也是最难的,既没有固定的标准可循,又因投资者的爱好而千差万别。个人还是团队,新手还是老兵,海归还是草根……太多的评判标准和选择等待着投资者。

  多数情况下,我往往青睐团队多于个人,不管这个团队已经存在,还是潜在存在,因为无论个人能力有多强,有一个合适的团队支持,其能力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否创建和谐团队也预示了公司是否有规模化的可能。

  在此基础上,团队的背景越多元化,其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越高。 创业者最好不要有过于相似的背景,因为他们想事情的方法一样,这样的团队其实和一个人没有什么区别。不同背景的团队可通过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协作,优势才能最大化。

  至于其他标准就很难有定论,比如是否有创业经验。新手并不意味着没有经验,老手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成功过。不过,新手比较容易受到别人的质疑,如果没有对行业的真知灼见,融资将非常困难。一个多见的情况是,创业者对市场竞争认识不够,他向VC介绍这个行业没有别人介入的同时,很可能他的隔壁或者楼下,就有一家和他非常类似的公司,这样的创业者,VC是不可能投资的。

  相比之下,创业老手的一些问题更可能成为融资的致命伤。多数情况下,VC不忌讳投资给曾经创业失败的人,但是VC不会投给因为同一个原因失败过两次的人,没有人会愿意出资去证实他第三次犯同样错误的几率是多少。

  管理团队是海归好还是草根好,也让创业公司困惑。英文流利、演示技巧娴熟的海归,相比不会说英文的本土创业者,从国外VC处融到钱的机会大很多。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市场,海归的认识明显有一个断层。比较理想的团队组合是海归加草根,海外背景融合本土经验,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VC选择项目的第二个因素就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即通常所说的赢利模式。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来说,缺乏明确的赢利模式的公司显然没有投资价值。

  而赢利模式也因公司而异,从繁复到简约,形态各异。就我看来,简单的就是最好的。容易被人理解的商业模式才是最具有执行性和想象空间的。复杂的赢利模式理解起来困难,实现的难度高,有的本身就缺乏规模化的可能。同时,从多数项目的经验来看,复杂的赢利模式所需的基础条件也更为复杂,对于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也更明显。简化自己的赢利模式,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是必做的功课之一。

  影响商业模式的另一个重点是创新性。 前几年,VC在中国投资的创业项目大多属于模式创新,很少有技术创新。而很多VC之所以不太愿意把钱投入国内的技术公司,主要是因为中国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等各方面问题。同时,从企业形态看,技术创新型的公司确也凤毛麟角,很多国内公司的核心技术的常见问题有:缺乏核心价值,缺乏独立性,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等。

  另一方面,模式创新受到VC更多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VC倾向于投一些国外有成功案例的技术与模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中国的YouTube、MySpace的原因。不过我们也看到这种情况正在不断得到改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已在很多行业与企业内并存,也正逐渐受到VC的青睐。

 【特别推荐】融资指南:你拿什么吸引我(十五)

  VC判断一个项目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产业。 产业市场有垂直和平行之分,两者本身并不具有可比性。

  做平行的广义市场,可以把握中国地广人多的优势,利用每个消费者不高的消费数额累计起一笔可观收入。但广义的市场竞争激烈,进入门槛较低与缺乏专业性是其最大弊病,尤其在一些大企业已具相当规模的今天,初创型企业应该在垂直市场上多下工夫。

  垂直市场的问题在于深度到底有多深,是否企业发展程度尚低就已经触到了天花板?做垂直市场重要的一点是,要看这个市场是不是有足够大的规模来承载企业的规模化。最近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我宁愿找条一厘米的沟深挖一公里,也不愿意去挖一厘米深一公里宽的渠。”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但是我认为,一厘米能否挖深到一公里是很多人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有一次我去浙江某地考察项目,可能是因为浙江有阿里巴巴的缘故,电子商务公司俨然是当地的主流,有的小到只做办公产品的某一种,这显然不会有太多的增长空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1137.html

更多阅读

创业者融资的实用指南:你拿什么吸引我

如果你身无分文、只有一个好的点子,你能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帮你美梦成真吗?如果你已经做出了产品、准备开拓市场,你能准确找到帮你搭建平台的投资商吗?在充满机会、财富、风险和挑战的资本市场,什么使得你与众不同、令风险投资人一见倾心?

创业者:你拿什么吸引风投

一个成功创业企业的身边往往少不了一个甚至几个优秀的风险投资商的身影:从惊动纳斯达克的百度到制造首富神话的盛大,从开辟风投新蓝海的传统企业如家到重新炒热B2C概念的红孩子……赚得盆满钵满之余,半岛基金、软银亚洲、北极光等等这

第7节:你拿什么来提升招聘方需要的‘学力‘(1)

系列专题:《成长秘籍:20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  ● 你拿什么来提升招聘方需要的"学力"  曾经,我国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地认同和赞誉,但是,近些年,大学生的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媒体上大肆渲染的一些

【特别推荐】融资指南:你拿什么吸引我(十七)

  选择哪种估值基础,也是有讲究的,各类公司的倾向性不一样。  VC主要投资于企业的早、中期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投资风险非常大,因此,VC在对公司进行估值时,除了要看公司的财务数据,更要看团队,看同行业公司的发展。  而私募股权因

【特别推荐】融资指南:你拿什么吸引我(十六)

VC的“十大谎言”  除了前面三个基础性的标准,VC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要求:第一,项目要有丰厚的投资回报;第二,创业者本身对这个项目的风险要有足够的、客观的评估;第三,要有清晰的财务计划……  多数初创公司会见VC时,都会展现有着

声明:《【特别推荐】融资指南:你拿什么吸引我(十五)》为网友橘和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