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政府的10大原则 改革开放30年“浙商10大标志性事件”



  浙商崛起续写光辉篇章

  ——改革开放30年“浙商10大标志性事件”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当前中国第一商人群体的浙商,用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了灿若星空般的神话。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6月20日至22日,2008浙商论坛暨浙商(创业与投资)博览会在义乌举行,主办方发布了改革开放30年“浙商10大标志性事件”。据了解,这代表浙商发展里程碑事件的评选,由2008浙商论坛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省国内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会、浙江省工商联(商会)、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等合办,并由上万名网友评出。

  ①1978年—义乌“货郎”担出乡间集市,

  浙江市场大省由此发轫

  1978年,义乌出现了由一些货郎自发聚集形成的集市。几年下来,自发的集市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注意。1982年8月,义乌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发布通告,宣布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义乌市场由此催生。同年11月25日,时任义乌县委书记的谢高华提出了“四个允许”,即“允许农民进城,允许农民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竞争(无论国营、集体和个体)”,为义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1984年,谢高华进一步大胆提出“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果断决定投资57万元建设摊篷式小商品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蓝图由此绘就。

  如今的义乌,已成为全国小商品物流和信息流中心、全国最齐全的小商品展示中心,以及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义乌模式”更是被拷贝到了全国,大大小小的“义乌小商品城”遍地开花。2007年,义乌市场以高达460.1亿元的成交额,连续第17次蝉联全国批发市场榜首。“义乌小商品指数”则已成为国际小商品价格的风向标。

  与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相对应的是,浙江已由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为市场大省。截至2006年,浙江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64个,市场成交总额8247亿元。

  可以说,义乌小商品城的发育和壮大过程,以一个有形的“市场”形态,见证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②1980年—温州诞生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近30年中,

  浙江个私经济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浙江民营经济成为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1980年12月11日,温州一个叫章华妹的20来岁小姑娘,从温州鼓楼工商所领到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证书编号为10101,她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合法的个体户。

  1982年初,一批处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人被处以“投机倒把罪”。在个私经济发源地温州,“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翻砂大王”吴师廉、“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等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此被称为“八大王”事件。

  尽管如此,个私经济仍显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大的活力,温州模式也在是非中成长,并受到全国广泛关注。1983年前后,温州的个体工商企业已占到全国总数的1/10。到了2002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该年浙江个私经济实现社会总产值、销售总额、出口创汇额、商品注册量四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走在全国前列。浙江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实现社会总产值7427亿元,完成销售总额5892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个私企业的发展,代表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本身的发育与壮大,一个新的时代真正开启。

  ③1983年—步鑫生大胆进行国企改革,成为全国典型;1984年—冯根生“破三铁”,甘当国企改革的“出头鸟”。

  改革给国企带来的动力,令浙江这个民企大省,国有经济同样位居全国前列。2005年,浙江省国企净利润跃居全国第二位,仅略低于上海市。

  1983年11月16日,《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的长篇通讯登在了所有中国党报的头版。时任总书记胡耀邦为该篇通讯写了“步鑫生的经验可以使广大企业领导干部从中受到教益”的批示,形成了全国上下的“步鑫生热”,这使得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厂长负责制、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等被搁置起来的改革理念再次成为时代的旋律。

  1984年,时任杭州中药二厂厂长的冯根生把国企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率先在全国试行干部聘任制、员工劳动合同制,冯根生成为第一个打破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厂长。

  这之后,浙江省大胆进行混合所有制等改革,国有经济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据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到2005年,浙江国有企业净利润、利润率、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净利润122.6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实现利润总额253.2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有经济在浙江不断改革发展壮大,表明在不断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有经济同样能迸发出极强的活力。

  ④1986年—鲁冠球成为全国“共同富裕”典型。浙江乡镇企业的崛起,标志着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起步。1993年浙江乡镇集体企业全面开始产权量化改革,形成了浙江民企的基本框架,浙商这个中国第一商人群体由此逐步形成。

  1986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长篇报道《乡土奇葩——记农民企业家鲁冠球》,鲁冠球因此成为乡镇企业的带头人和“共同富裕”的典型。

  两年后,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杭州萧山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一半股权给参与创业的人,“万向”成为当时还颇受争议的“民营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鲁冠球提出“利益共同体”概念,他认为,中国目前存在的自主创新不足,主要是文化原因。只有大家成为利益共同体,才能激发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也会获得壮大与收益。因此,鲁冠球把“万向”的资产切一半给政府,留一半给参与创业的人。

  鲁冠球的经验开始在浙江得到推广。1993年,在浙江的乡镇企业中,开始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改革以产权清晰、政企分开、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搞活企业、发展经济为目的。

  到1995年3月,浙江全省已有2.5万乡镇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占乡镇企业总量的32%,其中改造为股份合作制的乡镇企业有7500家,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近500家,组建省、市及企业集团300多家。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这场规模巨大的产权量化运动在曲折反复中宣告完成。

  浙江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其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形成的民企大发展,形成了中国经济风景线中独特的浙商群体,他们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风云变幻中始终独领风骚,成为中国第一商人群体。2000年6月10日,鲁冠球当选为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成为第一位当选为全国性行业协会会长的企业家。追求自主经营、稳健发展的鲁冠球,被喻为企业界的“常青树”。而横店集团徐文荣、广厦控股楼忠福、雅戈尔李如成等“第一代”浙商,至今仍活跃在浙江乃至全国、全球的经济舞台.

  ⑤1991年—王均瑶“胆大包天”,成为私人包机第一人。同年—集体企业娃哈哈“以小吃大”兼并国企杭州罐头厂。1992年—陈金义一举收购上海6家国有商店,成为改革大潮中首位收购国企的民营企业家。这一系列敢为天下先的行动,屡屡突破了经济领域的禁区,浙商的发展也逐步拓宽到全国各地。

  1991年7月28日,25岁的王均瑶首开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先河,承包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线。随后他创办了中国首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先后开通50多条包机航线。2002年8月,王均瑶又出资1.25亿元参与重组武汉航空公司,这是民营资本首次进入我国航空公司。

  同样是1991年的夏秋之交,仅100多人的校办集体企业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以小吃大”,一举兼并了拥有2000多员工的国营企业杭州罐头食品厂,引起全国轰动,引发许多不解和质疑。“娃哈哈”通过这次兼并,盘活了杭罐厂的存量资产,利用其厂房和员工迅速扩大再生产。3个月后,杭罐厂扭亏为盈。

  1992年,浙江农民企业家陈金义一举收购了上海6家国有商店,成为改革大潮中第一位收购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家,轰动全国,被称为“陈金义现象”。

  这一项项突破,一项项兼并,无不体现了浙商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也令浙商和浙江经济得以不断突破发展空间飞速发展。如今,在全国各地的浙商达400多万,一年创造的价值相当于浙江全省的生产总值。

  ⑥1994年—万向钱潮股票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浙商走向资本市场的大戏由此拉开。

  1994年1月10日,经过7年的奔走呼号,万向钱潮股票终于在深圳上市交易,万向集团成了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1997年,“浙江广厦”率先在沪市上市,成为国家建设部推荐的全国建筑业首家上市公司。2004年6月,深圳中小板开市,浙江新和成成为中小板首家上市公司。这一系列“首家”,表明浙商正大胆迈向曾经陌生的海内外资本市场。

  2007年7月,复星国际在港交所上市,按当日收盘价计,该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郭广昌持股市值约300亿港元,“复星”成为其他浙商学习的榜样。

  浙江省证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上市企业已经达到154家。

  借助境内外的资本市场,浙商不仅打通了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也让浙商企业从“土财主”型的家族企业,逐渐转型为治理规范的公众公司。

 改革政府的10大原则 改革开放30年“浙商10大标志性事件”

  ⑦2000年—马云因引领互联网经济,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浙商在新经济中引领中国,丁磊、陈天桥分别在2003年、2004年名列“中国富豪榜”首富。

  2000年7月,福布斯杂志把马云选为封面人物。马云成为中国企业界第一位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企业家。早在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和雅虎在北京宣布签署合作协议。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并获得雅虎品牌在中国无限期使用权。阿里巴巴对雅虎中国的收购是B2B电子商务发展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并购。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688)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开始交易,一跃成为中国互联网首个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除了马云,浙商中还出现了一大批“网络巨人”。2003年10月10日,网易股价升至70.27美元高点,丁磊拥有的市值超过50亿元人民币。在当年的“中国富豪榜”上,丁磊名列第一,成为中国首位互联网界诞生的“中国首富”。

  次年,同样出自浙江的陈天桥因盛大网络游戏在美国上市,也成为“中国首富”。2005年2月19日,盛大宣布在纳斯达克公开市场购得19.5%的新浪股份,一度成为中国最大新闻门户网站的第一大股东。此外,浙商中还涌现了江南春、孙德良等新经济的代表。浙商,不但在传统行业领跑,也在新经济中继续引领中国甚至是网络世界。

  ⑧2003年—温州烟具协会打赢中国入世后的首个反倾销案。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浙江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之一。浙商也在与贸易壁垒的抗争中逐步融入全球化。150万浙商在境外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和境内外两种资源,在境外又创造了一个“浙江”。

  2002年6月28日,欧盟发出公告,决定对中国出口欧盟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温州烟具协会联合15家打火机企业正面准备抗辩。2003年7月14日,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撤回了对产自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诉讼,反倾销程序自动终止。温州烟具协会打赢了中国入世后的第一个反倾销案。

  在一系列倾反销案后,是浙江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来自浙江省外经贸厅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出口734.3亿美元,累计实现外贸顺差460.9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外贸顺差1098.5亿美元的42%。

  截至2007年6月底,浙江境外企业和机构累计已达2809家(其中民营企业1910家,占总企业数68%),投资总额16.4亿美元,中方投资13亿美元,境内投资主体和境外机构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去境外投资已经成了越来越多浙商的共识。“万向”并购美国舍勒公司抢占技术优势,使其产品一夜之间融入美国市场;“华立”在泰国罗勇建工业园区;“康奈”将工厂“搬”到了俄罗斯乌苏里斯克;新洲集团把目光瞄准了俄罗斯的森林和石油资源……

  同时,面对国外企业的侵权等行为,浙商也展开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2007年9月29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施耐德”侵权事实成立,需向正泰集团赔偿3.3亿多元人民币,这场官司最终以浙江民营企业正泰集团的胜诉而告终。在这之前的十几年里,“施耐德”因收购“正泰”失败,屡次以侵权罪把“正泰”告上法庭。“正泰”也因此至少15次以上站到被告席上。而此次,“正泰”是第一次作为原告与“施耐德”正面交锋。

  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浙商勇往直前,不断克服困难,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它的睿智与生命力。150万浙商在境外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和境内外两种资源,在境外又创造了一个“浙江”,自身也蝶变为具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⑨2003年—徐冠巨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南存辉、周晓光等众多浙商作为一个新阶层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

  经过30年的发展,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浙商不但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2003年1月份,在浙江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42岁的民营企业家、浙江省工商联会长徐冠巨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这是浙江省政协成立以来,首次由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的新一代非公有制企业代表人士担任副主席。

  在此之前的10多年里,靠2000元借款起家的传化集团在徐冠巨的精心经营下,已成为浙江省知名的民营化工集团,并率先在全国民营企业进行党建工作。

  1995年,该公司18名党员成立了传化集团党支部,1998年7月,中共浙江传化化学集团委员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委员会。

  同样是在2003年1月,周晓光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为了广泛倾听民意,周晓光自费打电视广告向群众征询全国人代会议案的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400多万浙商中,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参与参政议政的人员达数千人。作为一个新阶层的代表,浙商群体积极参政议政,在政治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身影。

  ⑩2007年—2007年5月,《浙商社会责任倡议书》问世,“承担社会责任”成了广大浙商的心声和自觉行动。

  在2007年5月末举办的浙商大会上,由浙商大会组委会、浙商杂志发起《浙商社会责任倡议》,浙商正完成从“功利”到“公利”的转变,涌现出了大量热衷慈善和公益事业的企业家。

  乐清市诞生了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扶贫组织———乐清市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156家会员企业先后捐资近3亿元。

  根据2008胡润浙商慈善榜发布的数据,从2003年至今,30位浙商慈善家捐赠了14.4亿元。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浙商更是大力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累计金额超过15亿元,打响了“责商”的品牌。

  浙商在社会责任上的觉醒,表明浙商正在转型,浙商正在超越,浙商正成为中国最富有社会责任感、最受人尊敬的企业家和商人群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3039.html

更多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困难群体的30年。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我国餐饮业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餐饮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社会消费需求不断增强,并向质量型、健康型和享受型转变,我国餐饮需求增长与消费档次提高的走势并存,消费需求个性化与市场细分化的特征加强,餐饮

声明:《改革政府的10大原则 改革开放30年“浙商10大标志性事件”》为网友太过偏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