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匹克上市 海外开赛



  将国际化作为突破同质化竞争的路径,匹克曾经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它正试图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采访·撰文/孟岩峰

  十月底的一个早上,刚从美国飞回来的许志华尽管还没有倒过来时差,但在与《数字商业时代》记者谈到即将把店面开到NBA的老家时,许志华掩饰不住嘴角的笑,让他心情愉悦的原因还有匹克NBA家族又有新星加盟:火箭队的卡尔·兰德里和森林狼的凯文·勒夫。“有十位以上的NBA球星为我们做代言了,未来可能会发掘出下一个姚明、科比甚至下一个乔丹。” 匹克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许志华说道。

  2009年9月29日匹克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继李宁、安踏体育、特步国际、361°之后上市的第五家运动品牌公司。2008年金融危机之下,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销售额达10.28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5.7亿元的销售额,增长近一倍,是罕见的逆势增长强劲的公司。许志华表示,融资将用于细化产品,增加产品线;在产能、研发、企业信息化运作等方面加大投入。

  匹克上市标志着初步完成资本国际化,下一步公司要继续推进人才国际化和研发国际化。许志华强调,匹克借助NBA,已初步完成品牌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正是为资本国际化铺垫,匹克将逐步由品牌国际化、资本国际化,进而达到人才国际化、研发国际化,最终实现市场国际化。

  与现在的踌躇满志不同,匹克此前可谓历尽苦战。2004年福建晋江的体育品牌多得数不过来,很多名字很雷同,甚至名字最后都带一个“克”字,而且都在央视上进行广告轰炸,“那时同行都戏称央视是晋江频道,我们都被淹没其中,没有品牌优势,一片‘混战’,要想突围,匹克只能另寻他路。”许志华回忆着。

  从吃闭门羹到座上宾 NBA球星打前锋

  2001年匹克开始进入一个增长期,在随后的两年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长,而2004年却进入瓶颈期,同时同质化竞争到了混战的地步。

  走在晋江城的马路上,许志华看到满眼都是大同小异的体育服饰广告牌,一个大胆的想法跳进他的脑海:通过赞助NBA球星向国际大品牌靠拢,一面用别人的红染红自己,一面苦练内功稳固品牌形象。这个大胆的想法成为了匹克国际化的起点。

  然而,当许志华去和NBA谈判时,却吃了个闭门羹,“人家听都没听过匹克这个品牌。”许志华没有气馁,事情在2005年出现转机。匹克先与休斯顿火箭队、球星肖恩·巴蒂尔合作,把匹克的Logo打到了NBA赛场上。其后,匹克通过在国内媒体的广告攻势,使NBA驻中国办事处逐渐了解匹克。此时,NBA在中国的战略是深耕二三线城市,而匹克在全国5000多家门店中,有95%布局在二三线城市。这一点对NBA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再去谈判就顺利多了。现在美国各大经纪公司争相请我。”回忆起前后接触NBA的待遇,许志华感慨万分,更深信品牌的作用。

  匹克作为与NBA签约的第一个国内企业也带动了其他品牌追捧NBA,许志华称并不介意这样的竞争。在他看来,匹克已经摸索到一套成功运作NBA球员与匹克品牌的方法。从最初的他一个人跑去NBA签约球员,到大量签约球员,许志华表示随后将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匹克现在正在搭建选择球员的系统,建立一个专业团队,从各方面评价球员的素质与潜力。据悉,这个团队的目标是找到下一个科比,正如耐克在刘翔成名之前就把他发掘出来一样。

  据悉,匹克目前每年拿出销售业绩的10%来推广品牌,其中包括签约NBA球员的费用,许志华觉得很值得,毕竟它带动了连续三年80%以上的业绩增长,他表示未来与NBA的合作还会更多。下个赛季NBA将至少有10名运动员使用匹克的装备,未来会有更多的球员使用匹克的装备。

  与NBA的联手让匹克在业绩上有了大幅度提升。2004年和2005年的增长率是50%,而2006年达到80%。匹克的计划是,在5年内每年新开1000家店,其中北京、上海将各开80~100家店,同时也不放弃深耕二三线城市。

  一双鞋从18美元涨到99美元 海外战略稳中带勇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匹克上市 海外开赛
  在国内市场打响品牌之后,匹克并不满足于现状,开始试水海外销售。然而与国内大力拓展相比,匹克在国际市场的店面仍然少得可怜。据了解,目前匹克在全球70多个国家有100多家专卖店,没有系统的运营,海外市场依然用的是中国市场的营销预算。

  许志华的谨慎并非没有原因,他坦承在这方面受过“刺激”。

  2002年,许志华带团去美国参加展销,一双篮球鞋批发价18美元,而旁边一个中国展位的一双鞋才2.2美元,许志华根本没生意可做,相反得到很多白眼。

  “中国制造给人感觉就是便宜,18美元的匹克鞋少有人问津,经销商就差把我踢出去了。”许志华对这段经历刻骨铭心。“现在我们给渠道商的代理价在60美元至80美元之间,匹克已脱离了价廉阶段。”据悉,如今在美国,一双匹克的NBA签名鞋进价是二三十美元,零售价是99美元。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匹克将专门留出营销预算推动国际市场销售,在全球设立销售办公室。如今匹克的收入中,出口所得仅占10%,许志华说,目前数字还不重要。“先练好基本功,自然就水到渠成。”许志华把匹克集中发力海外市场的时间表定在了三年后。

  布局从软肋入手 人才、研发筑后卫

  在匹克的国际化布局中,许志华把人才和研发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他意识到,唯有实现研发与人才的国际化,才能真正让匹克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要在全球布局研发!”通过研究,许志华发现美国的篮球鞋研发能力最强,意大利的运动服装研发能力最强,“我们需要更快的研发,更高的起点,哪个国家最强我们就去哪里,聘请知名设计师,这样产品本身就已国际化。”

  人才一直是民营企业、尤其是国内家族企业的软肋。关于人才的国际化,许志华很明白,“没有人才支持的渠道拓展是很危险的。”

  就在刚过去的上半年,匹克招了100多名大学生作为储备干部。“必须吸纳更多的人才进来,从财务到研发,再到销售,我们启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招聘,请猎头和朋友推荐。”许志华表示,或者整合不同文化会有难度,但只要认同统一的企业文化,不同的文化自然会互补。

  匹克的国际化征程刚开始,当本刊在10月底采访许志华时,匹克的全年任务已经完成,明年的订单也已全部拿到,按照他的预测,今年会有50%以上的增长。问及五年目标,许志华毫不掩饰他的野心:从现在的30亿元突破到100亿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311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匹克上市 海外开赛

  将国际化作为突破同质化竞争的路径,匹克曾经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它正试图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采访·撰文/孟岩峰  十月底的一个早上,刚从美国飞回来的许志华尽管还没有倒过来时差,但在与《数字商业时代》记者谈到即将把店

普华永道专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有误区?

  ●权威机构评价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并购境外企业,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工程,必然会经历从失败居多到逐步增加成功几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交易遗憾告吹的案例,引发了关注投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闯关之道

 即便全球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一个“完美风暴”的契机,中国企业在试图扩展其世界足印的征程中也将面临重重“闯关”挑战。其中很大部分,甚至在并购前就开始了。  最严峻的障碍之一是,中国企业将在希望获得战略资产的

声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匹克上市 海外开赛》为网友少年不再年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