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 我卖的是一条艺术品流水线



把艺术卖到大街上的是艺人,把艺术放到商场货架上的是商人———杜锦刚把艺术用到房地产行业,就成了企业家。在书画艺术界,杜锦刚并不羞于谈钱, “我的作品,能卖多少钱算多少钱”;而在房地产行业,杜锦刚绝对是个“艺术自恋狂”:找人办事不送卖房折扣,送书画;为了将建筑艺术和家居美学的观念进行到底,他掌控着一个行业的所有环节,先后组建了开发公司、建筑公司、装饰公司、广告公司、物业公司,实行全过程参与;他的名片上,还印有一个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头衔。在他看来,这个头衔的价值比房地产公司“董事长”3个字,要高得多。

    在一个艺术家的商业世界里,过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就像一个小孩吹出的肥皂泡,美丽而脆弱。所以,个性十分张扬的他,始终不愿进入主城区发展。他明白,以自己所推崇的开发模式,在寸土寸金的主城,可能会寸步难行;只有在区县,以“广阔天地”为背景,他的艺术追求和浪漫想象力才会如鱼得水。

    建筑工人

    偶然涉足广告创意

    1982年,二十几岁的杜锦刚进了铜梁的一家建筑企业,同时到中华书画函授学院进修美术。这个年轻人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爱好,后来成了他经商创业的一个契机。

    酷爱美术的他,在为工地采购建材的时候,仍不忘跟客户大谈美术。上世纪80年代,还没有专业的广告设计公司出现,做生意大都是卖什么自己摆弄什么。有一次,他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帮助一位建材销售商把各色建材活灵活现地搬到一个设计平面上,并得到了800元的酬劳———那时他的月薪只有30多元。相比之下,这笔钱绝对算得上是巨额回报。杜锦刚也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原来艺术还可以转化成财富。”

    接下来,杜锦刚开始乐此不疲地兜售自己的设计创意。他设计的内容,涉及了众多的行业:百货公司、医药公司等都成了他的客户,而且生意不错。几乎是在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杜锦刚就涉足了在当时还很少见的广告设计行业。回忆当时的情境,他说,“当地几乎所有照相馆的橱窗设计和人物拍摄背景,都出自我的手笔。”

    不过,这种写写画画的小打小闹,显然不是杜锦刚的终极追求。1984年,开始独自创业的杜锦刚成立了一个美术培训班,并贷款4000多元注册组建了一家工艺美术公司。代理广告设计,同时也做工艺美术品。喜欢标新立异的杜锦刚,还打破了“工艺品是个体个性创造”的陈规,把艺术生产工艺搞成流水生产线,譬如制作一个布娃娃,就有人裁剪、有人缝边、有人灌装。

 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 我卖的是一条艺术品流水线

    这种流水线方法生产的工艺品在当时颇受欢迎,并很快占领了重庆很多大小超市的卖场。

    这种生意,他一做就是两年。

    美学眼光

    包揽建房装饰全过程

    当重庆的一些商场里出现第一个装饰材料专柜、且只有简易墙纸一个品种的时候,杜锦刚就敏捷地捕捉到了一个市场信号———室内装饰业的机会来了。

    1995年,杜锦刚创办了自己的室内装饰公司。兼有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工程师两个身份的他,不仅熟悉工程图纸,还有着独到的美学眼光。这样,他可以用艺术的思维去左右工程图的设计。由于设计理念贴合潮流,他的装饰公司开业之初,就拿下了县委常委接待厅的装饰工程,随即,县政府办公室的其他装饰任务也接踵而至,公司迅速走红。1997年重庆直辖时,他的装饰公司在全市同行业中排到了前十名。

    也许是出于对美术的偏爱,也许是受以前生产工艺品的影响,在杜锦刚的意识里,房子就是艺术品。这个艺术品一开始就应该进入流水线生产:开发、建设、装饰是分不开的———这个过程,就像被放大的工艺品生产线一样。而现在他能做的,却只有后期的装饰。在那段日子里,每接下一个装饰工程,都会让他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置身流水线末端的杜锦刚痛苦地赚着钱。

    这种痛苦一直持续到2000年,“我再也不愿意装修那种没有美学快感的钢筋水泥火柴盒了,我要参与到从规划到施工再到装饰的全过程。”当年,他倾其所有的原始资金、动用所有的人脉关系、放下一个艺术家的傲慢,注册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并多次找到铜梁县相关部门,推销自己对城市建筑风格与文化的理念,最终意外地拿到了70多亩土地。

    以小博大

    轻松赚得利润数千万

    若论实力,杜锦刚的地产公司在当时的铜梁,也只能排在后面。而他所开发的土地,却是其他地产公司的几倍。他同时定下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有点像雾里看花的目标:向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而他对一流产品的解释,与当时讲究实用的主流并不一致。他强调的是感觉,用消费者的感觉来衡量房子的价值。“生活就是找感觉,企业的价值就在于为客户创造一流的感觉。”这个理念被他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杜锦刚面临着高成本下的高风险。别人设计时用十几元/平方米的材料,他就用二十几元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感觉,也为了找到消费者的感觉,他不惜一切代价。而掺杂了艺术成本的开发预算,超出了公司的支付能力,其房地产项目也成了铜梁购房者扪共同关注的悬念。

    杜锦刚有艺术家的思维,也有商人的狡诈。在别人对其项目说三道四之时,他开始利用潜在顾客的期待制造声势:先把自己的美学家居概念,变成了人们触手可及的模型;在当地一些销售商还在露天卖楼的时候,他率先建起了售楼部,把精致的模型放在销售大厅里;他甚至专门培训了一批懂美术的销售人员,向顾客讲解未来小区的美学理念;在当地还没有小区概念时,他明确要建欧陆风情园林式花园小区;当地人在麻将馆里谈论“老杜是不是要把房子修在公园里”的时候,他大胆地把房价定为七八百元/平方米,高出铜梁当时均价近一倍。

    创新地建,创新地卖,杜锦刚用几百万元的启动资金便赚到了几千万元的利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3175.html

更多阅读

埃及!埃及!!之四,我是一条鱼 如果我是一条鱼

我是一条鱼  实际上卢克索的底比斯文明虽然辉煌而且古老,但在埃及古老的文明史里,他们仍然只是小青年。只是经过卢克索厚重的文明之旅之后,我们决定轻松一天。  返回红海岸边的“红疙瘩”——HURGHADA。在滨海度假村,我们一头扎进

《我心中的那一份美丽》--六年级暑假作文 我心中美丽的贾汪

《我心中的那一份美丽》-- 六年级暑假作文暑假作文要求:我心中的那 美丽,是许多人追求的东西,但很多人看到美丽的东西后,总觉得“这不够美”。但我知道一个地方,再也没有什么比那更美。那里的天空,湛蓝的天空,无垠的天空。它尤(犹)如一片被画

我爱上的谁 我爱上的是奇葩第三季

落雨的路口淋湿的发丝不断纠缠路灯下的身影在滴落的雨中支离破碎砰然的心动与落雨的凄凉浑然天成我爱上的是谁是雨中头顶的一把伞黄昏的街角嫣

南怀瑾:三家店卖的是什么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声明:《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 我卖的是一条艺术品流水线》为网友月色黯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