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头进军金融:过剩资本的新出路



  《投资者报》记者 李梅影

  一方是钢铁行业内庞大资本,另一方则是金融行业的资金需求。当产业资本频频转向金融领域时,双方似乎一拍即合。钢铁巨头虽然涉足金融业由来已久,但最近这股势头越演越猛。

  近日,中国宝钢集团及法国兴业银行集团分别通过旗下子公司,合资组建了法兴华宝汽车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双方股权各半。另外,由中钢集团联合部分中央直属企业和地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安财险,已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注册批准,拟注册资本10亿元。

  宝钢集团、中钢集团这样的央企大举进入金融业与国资委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今年4月15日和17日,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先后到中国电力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就产融结合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必不可少”。

  当然,钢铁巨头瞄上金融业还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钢铁产能相对过剩,钢铁企业手中的现金需要找到投资出路;钢企兼并重组的大潮即将来临,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可以促进兼并重组。另外,目前金融业整体进入景气上升阶段。

  钢铁巨头偏好金融

  为什么钢铁巨头青睐金融业?

  就中钢集团而言,中钢集团保险项目小组人士指出,中钢集团进军保险业,一个主要方面的考虑就是探索利用保险资金推动海外矿产资源开发。他介绍,目前中国企业海外资源开发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渠道比较单一,企业融资成本不低,进一步探索保险资金的“出海”既具有战略意义,也对企业的资金支持有重要作用。

  对于整个钢铁行业,国都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王招华表示,现在整个钢铁行业有一种危机意识。近日开钢铁行业会议的时候,有一位钢铁公司总经理就表达了“钢铁公司要注重发展非钢业务”的看法,钢铁行业未来二三十年,成长空间不是特别大,因此要寻找新的增长点,目前的一些情况是,股份公司主做钢铁主业,而上面的集团公司涉及焦炭等非钢业务,也包括金融业,钢铁集团高层觉得不能把所有东西放在一个篮子里,宜进行分散,而且国有企业都希望做大,因此是离不开金融的。

  “我的钢铁网”分析师张铁山认为,第一,金融业的赚钱效应是很明显的,第二,有实力的钢铁企业都倾向于投资海外的矿山,如果以金融方式收购可能性会比较大,收购的阻力会小很多。总之,钢铁巨头手里有钱,总不能让钱闲置在那里,就会进行投资,而金融业相对比较稳妥,对其业务发展也有好处,所以会更多地选择金融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钢铁巨头涉足金融业的需求更加迫切:首先,中国的钢铁出口在2009年以来几乎停滞,到了11月,继轮胎之后,中国的钢铁出口也受阻于美国的贸易壁垒;其次,中国的钢产能是6.4亿吨,但2008年和2009年的实际需求在5亿吨左右,25%~30%的产能过剩。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近日明确表示,要加强中国中长期钢铁需求研究和预测,钢铁工业发展要以内需为主,鼓励间接出口,不鼓励直接出口,推进钢铁工业兼并重组。

  金融业正在复苏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预测,2009年A股市场上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整体市盈率是最低的,不到20倍,估值非常安全,而从行业景气程度来看,中国金融业也是未来的高景气行业之一。

  国内金融目前面临较大的发展前景,对此,许多券商也给予了相同的观点。上海证券认为,虽然四季度行业基本面持续回暖的力度将有所减缓,但从估值来看,目前银行板块估值横向纵向对比仍具备优势;国信证券也表示,银行类未来跑赢大盘属大概率事件;中金公司则指出,根据A股银行投资时钟,在未来6~12个月,银行将享受“量价齐升”,中小银行能够跑赢行业指数和大盘。

  中信证券认为,未来银行股跑赢大盘的可能性更大。首先,经济全面复苏,资本市场可能继续走高;其次,加息周期可能将来临,银行净息差提升;再次,通胀预期、人民币升值,也利好资产类股票;最后,在资本市场下行区间内,银行股通常更抗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趋紧、监管手段严格以及在大盘显著上扬时银行股走平,都有可能令银行股未来跑输大盘。

  与此同时,保险业也迎来了最佳投资机会,中证证券研究中心张泰欣指出,四季度以来A股市场恢复强势,债券收益率震荡上行的趋势逐步确立。在此背景下,目前CPI转正,未来温和的通胀有可能进一步助推债券利差的扩大,从而提升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同时,如果中短期内继续保持现有的利率水平,则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将是保险股的最佳投资时机。此外,如果未来人民币升值预期继续加强,对资金为王的保险板块而言也是一大利好。

 钢铁巨头进军金融:过剩资本的新出路
  安信证券认为,在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保险公司业务结构的积极调整将使保险业经历最好的“幸福时光”。

  对此,《投资者报》认为,A股市场上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未来表现,基本代表了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金融业迎来战略性投资阶段。

  首钢、宝钢先行一步

  《投资者报》认为,钢铁业与金融业的结合无疑对双方来说是有利的,钢铁巨头更宜对金融业进行股权投资,而不是在一家金融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第一家涉足金融业的钢铁巨头——首钢集团来看就很明显地印证了这一点,1992年10月,华夏银行由首钢全资组建,成为中国第一家由工业企业全资创办的商业银行,第一任行长也来自首钢。尽管被批准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但在人们的意识中,华夏银行是“首钢的银行”,甚至是首钢的财务公司。

  目前,华夏银行是资本市场质量最差的银行股,资本充足率急需提高迫在眉睫,广发证券认为,华夏银行资本充足率接近底线,融资完成前业务发展可能受限,此外,由于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7%,次级债能否顺利发行存在变数。

  西南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付立春表示,华夏银行定向增发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2008年该银行已经进行过一次定向增发。他认为,华夏银行整个机制相当缺乏活力,这与大股东是脱不了关系的,该银行需要比较大的、有力的变化。

  华夏银行11月18日晚发布公告称,其战略投资者德意志银行已与其股东萨尔?奥彭海姆股份有限合伙企业订立协议,受让后者所持1.712亿股股份,德意志银行所持华夏银行的股份将由目前的11.27%提升至14.7%,超过目前第一大股东首钢所持股份,增持将使德意志银行从目前第三大股东的地位跃升为第一大股东。华夏银行的变化已经开始。

  相比之下,宝钢集团则通过对金融公司的股权投资获得不错的收益,宝钢已经投资逾百亿元参股建设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华泰财产保险公司、福建兴业银行等,这些公司近几年来发展良好,令宝钢受益匪浅。2007年宝钢利润来源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在金融资本市场获得。

  但第一大股东为宝钢集团旗下华宝投资有限公司的中国太保,在中国三大保险股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也印证了《投资者报》“更宜对金融业进行股权投资”的观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3252.html

更多阅读

新公司法解读之一:公司法对注册资本的新规定

公司法对注册资本的新规定核心内容:2014年新修改的公司法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即新公司施行后,公司股东可以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记载于公司的章程。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公司法对注册

威权的强化抑或民主的转型:新加坡政体的新诠释1

威权的强化抑或民主的转型:新加坡政体的新诠释摘要:学术界对于新加坡属于威权政体这点上,观点是一致的,但是在对于新加坡威权政体的发展和动态研究上,不少研究新加坡问题的专家和学者认为,新加坡已经或者渐进地由威权政体向民主化政体转型

“跨界”招聘: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跨界”招聘: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作者/李彩霞A公司是一家多种行业业态有机结合的电子商务公司,即具有零售业态、互联网技术、物流、呼叫中心等多种业态特点的企业。针对这些不同的业务功能,该公司各部门组织架构设置需要借鉴不同行业

赛仕软件:拒绝资本的力量

文/张述冠 “在上市公司里已经不再有信任可言,我相信现在是私营企业发展的大好时候。”吉姆·古德奈特(Jim Goodnight)如是说。作为商业智能软件领域最成功的独立厂商赛仕(SAS)软件公司的创始人,古德奈特已经在赛仕成功掌舵三十多年

中国:完全不同的新一代!

  政商界领袖会问:“为什么现在的工人,不能像十年前一样了呢?”他们不明白,时代变了。上一代的工人关注的是亲人的经济利益,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未来。现在,正如你所看到的,一个新面目的中国出现了:劳动力资源不如以前充足,劳工不如以前温顺听

声明:《钢铁巨头进军金融:过剩资本的新出路》为网友指舞花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