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 发现中国“银元”—中国老龄化浪潮的“危中之机”(三)



  联想这样的本土企业,甚至早在2000年就开始关注这一市场。2001年,联想推出了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天乐系列老年电脑,具有全屏触摸式、屏幕手写板以及家电化设计三大特性。但由于市场发展不到位,产品本身的适老性也有问题,因此并没有获得成功。

  欧洲老年科技平台的模式,值得中国在考虑鼓励和扶持老龄产业方面进行思考和借鉴。它由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相关的老龄基金会支持,引入各种中小型高科技和服务企业进驻开发,对智能技术养老应用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

  此外,老年用品商店也逐渐红火起来。虽然早在1990年代,央视《夕阳红》栏目就开始了老年连锁用品商店的探索,一度遍布全国,最终折戟沉沙。但十年之后,专业的老年用品连锁商店又开始在国内萌芽。

  但中国“银元”并不好挣,同是一头银发,老年生活的色彩却各不相同。有些老人在70岁时可能身体很虚弱生活在养老院里,有些则可能还精力充沛的返聘入企业工作。五花八门的需求本就让产品销售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更何况产品的适老化远远不够。

  更重要的是,政府在投资引导上不够成熟。轮椅是最典型的例子,一方面,轮椅是各种捐助的重要主角,另一方面,轮椅厂也是雨后春笋,以至于现在200元就可买到一个轮椅。这并不是因为在中国轮椅有巨大的需求量,畸形繁荣仅仅因为它免税。

  陆杰华认为,老年产业必须走向盈利时代,也必然走向企业化运作,但政府应当对其做出更具倾向性的政策扶持,否则铜矿向金矿转化的速度将被大大延缓。同样,这是发展老龄产业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养老产业的十字路口

  最早看见商业曙光的,是中国的养老产业,这也是中国现在供需矛盾最为紧张的领域之一。党俊武甚至认为,当前所讲的“居家养老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提法存在问题,降低了中国发展机构养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中国所需要的养老床位,如果一字排开的话,能绕赤道19圈半,等于三个印度的国土面积。这么大的需求量,怎能仅仅将其视为补充呢?”党俊武称,中国目前的养老服务设施总床位仅占老年人口的0.8%,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5%的水平,虽然近年来民办养老设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存在巨大缺口的,还有与之相关的社会服务业。统计数据显示:一名专业护理人员可以同时照顾30位70-75岁的老人,但只能照顾9位80-85岁的老人。至于85岁以上的老人,更是平均每4人就需要一位专业护理员。从现在前瞻性的看未来,中国将需要800万-1000万专业护理人员,而目前拥有正式的养老护理职业证书的人不过30多万,差距相当惊人。这不但是一个诞生中的全新产业,也必将导致相应的教育培训市场的火爆。

  在调研中,不少公司认为,当前政策远远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发展,对养老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越来越大的阻碍。

  除了这些非营利性的机构,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开始试水养老产业(参见图2)。老年公寓、老年社区等理念开始在房地产界流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开发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运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并且逐渐开始产业化,是进军该产业的房地产开发商几个最明显的趋势。”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有限公司策划总监刘葳告诉《中国企业家》。

  但做一个养老项目比商业地产投资回报期还长,刘葳甚至认为“不要期待十年内有什么特别高的回报”。较早进军该领域的乐成集团也坦言,国内目前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在该领域取得成功的房地产企业。

  政府在养老产业的界定上的不明晰加剧了商业化和盈利的困难。调研中发现,中国政府虽然在鼓励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但约束很多,比如必须要找到一个跟政府相关的上级单位主管等,这就很难吸引到资金和人才。而相应的税收政策也自相矛盾,虽然养老产业享有一些税收优惠,但非营利机构本身对税收优惠并没有什么很迫切的需要。

  这不但导致了各种打着慈善旗号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现象的出现,也伤害了有心做大养老产业的企业和机构。养老产业已经走在非营利时代向商业时代转折的十字路口,政策导向已到了必须明确的时刻。

 中国人口老龄化 发现中国“银元”—中国老龄化浪潮的“危中之机”(三)
  “政府应该给进入养老产业的机构一个明确的身份,同时要给出相应的可落实的鼓励条件。”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詹泳说。

  走出“尿布时代”

  “中国老年产业正处于‘尿布时代’,”王燕妮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有长大的希望,但光靠自己是不行,没有父母的照料就可能夭折,或者因为后天营养不良而发育缓慢。政府要承担起父母的职责,推动传统上认为是属于社会福利的部分将走向产业化、民营化和市场化。”

  方嘉珂赞同该观点,认为中国国情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比发达国家更大的责任。但他强调,在父母没有多余时间照顾孩子的时候,找一个得力的保姆就是必须的事情了。

  这个保姆就是非营利性质的各种NGO组织。它是独立于企业和政府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既适应老年产业具有福利和盈利双重性的特点,也是中国老年产业由非营利时代向商业时代转型时不可或缺的力量。

  换言之,时代呼唤中国社会企业家群体的崛起。

  不少西方国家都经历过从福利模式到商业模式的过程,以德国为例,在原有的社会保障基础上,德国在2003年通过了一部新法律,明确规定各类型养老机构都要实行公司化登记。这值得中国借鉴,但一个前提是,企业以赚取利润为天职,不能对其有太多苛求,而德国有强大NGO组织进行监督,遏制住了出现商业化搞乱养老体系的情况。

  “政府应该把注意力转到扶持第三方力量上面,同时要加强监管,避免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出现。”方嘉珂说。

  中国老年产业走出“尿布时代”的另一个引爆点是商业模式的突破。比如,“以房养老”模式。

  “以房养老”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住房养老财务证券化的模式,又称住房反抵押贷款或“倒按揭”,是指房屋产权拥有者,把自有产权的住房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以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后,在一定的年限内,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现金,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直到房主去世后,将房产进行出售,所得款项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亦归抵押权人所有。

  该模式起源于荷兰,而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美国和新加坡。中国存在大量“住房富人,现金穷人”,如果该模式能在中国实现,将会极大的提升中国老年人群的消费能力,同时激活金融保险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认为,“保守估计,这将是一个十万亿的大市场。”尽管国内还没有企业去做这种针对老年人的金融产品,但相应的研究已经展开多年,一些保险厂商已经与国外合作,正试探性的设计和推出相应的产品。这一模式一旦成功,所拉动的消费将是惊人的,并将产生一连串连锁反应。

  当然,“以房养老”的运行必然会面临各种挑战,比如政策监管问题、房屋的70年产权问题、升值问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买房传子等。

  3亿老年人能否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人群?我们能否迎来一个遍地“银元”的商业黄金期?

  本次调研,除了文中具名机构及个人,还得到了如下机构和个人的支持,一并致谢: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信诚人寿,科锐国际,奥美公关等

  马三立老年公寓变形记

  马三立老年公寓,曾经是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的标志性建筑。它高达11层,紧邻天津站,占地8000多平方米。但现在这个名字已然成为历史,早在2006年,楼前就已悬挂起“如家快捷酒店”的招牌。

  它源于相声大师马三立的一个想法,身为天津市政协委员的马老在1995年提出一份议案,呼吁热心公益的企业家为赡养老人出一份力,并公开宣称:“谁愿意建一个老年公寓,可以无偿使用我的名字,我支持。”

  该提案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天津企业家高文光的注意。不久,他与马三立达成协议,高文光投资4000万建设一家老年公寓,马老则无偿捐献出自己的名字。在政府政策、土地和手续方面一路绿灯的情况下,1997年,一栋11层的大楼拔地而起,马三立老年公寓的牌子正式挂出,高文光担任法人,马三立之子马志良则出任该老年公寓的总经理。

  但随后发生的一切,让政府、企业和马三立父子本人都尴尬不已。

  “打从开业那天起,一直到停业也没有收进多少老人,最多的时候住进了6个人,然后就停滞不前了。”某养老业资深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那是1990年代,入住的价格每人每月超过3000元,还不包括护理。即使是现在,天津条件最好的养老院,收费也远不到这个程度。”

  这必然促使老年公寓的性质产生质变。大楼建成后不久,文光集团便整体迁入其中,占据了最高的两层楼,紧接着,一层层的房间相继被挪作他用,或用于商业出租。

  两年后,马志良被迫离开。马三立父子又投资在天津东丽区重又建了个马三立老人园。但马三立老年公寓的牌子此后仍挂了好几年,直到2006年,文光集团把大厦底下九层全部租给了如家快捷酒店之后,马三立老年公寓才正式寿终正寝。

  对于马三立老年公寓的失败,马志良认为,其运营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过于高端,远远脱离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养老意识。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最初的高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人有意为之,其实质是打着福利性的老年公寓之名行商业性的房地产开发之实。

  这一事件也让政府感到尴尬,作为前车之鉴,政府此后对该类审批极为谨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3837.html

更多阅读

红豆男装 什么档次 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六)

系列专题:中国男装品牌多产业笔者在《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二)》中曾经提到,“显然,如果依靠单一品牌,红豆无法拥有今天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地位,同时如果依靠单一产业,它亦无法屹立于中国民企500强”,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雅戈尔、杉杉等以服装

红豆男装 什么档次 中国男装札记之红豆(三)

系列专题:中国男装品牌理念对一个品牌非常非常之重要,相当于人类身体之灵魂。一个品牌与消费者沟通,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中国品牌往往选择前者,国际品牌往往衷情于精神、理念。“专家”、“领导品牌”、“第一品牌”、

中国商务谈判惯用策略 中国式商务谈判(三)

由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创的商务谈判理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活动兴起,传入中国以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西方理论不中国,而中国理论没架构。其实,并不是西方理论出了问题,而是在面对中国特殊的经济人文环境时,西方理论需要加以变通,需要加

CFPA:走中国的小额信贷之路(1)

 摸石头过河:趟出一条为贫困农户贷款的新路  2006年,一个叫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孟加拉国“穷人的银行家”,因其致力于“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从而获得了该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他让世界震惊:一贯嫌贫爱富的银行也可以做到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中国公司治理的十大流行性谬误(下)

  曾经非常著名的中国商业第一股——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很早的整体上市企业,没有母公司,没有绝对控股的股东。50%以上是流通股,第一大股东郑州国资局只有12%的股份,甚至早于有关部门规定引入了独立董事,但却出现了严重的公司

声明:《中国人口老龄化 发现中国“银元”—中国老龄化浪潮的“危中之机”(三)》为网友零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