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结算系统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艰难前行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地区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今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7月2日央行等6部委颁布了业界期待已久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7月3日央行公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在上海启动。

  央行广州分行的资料显示,外贸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省汇率成本1%~3%,考虑到汇率风险,节省的成本预计可达5%以上。市场原本预期,跨境人民币业务一旦推出,应该立即呈现异常火爆的景象,央行的《管理办法》中甚至还特意为此设置了严格的试点企业限定条件。但时至今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可谓“行情冷淡”。根据公开的资料,自7月7日正式启动,截至8月31日,广东省四个试点城市累计发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63笔,结算总金额4809.58万元。

  人民币跨境贸易“遇冷”,从技术角度看,主要受试点企业数量较少、试点银行和贸易对象覆盖范围较窄等因素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其出口60%以上集中在欧美市场,此外与韩国、俄罗斯等国的贸易往来也较多,而这些区域均不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覆盖范围;目前广东省内只有300家试点企业可以参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其中广州100家,深圳39家,珠海39家,东莞122家),其他有此意愿的企业还只能在门外徘徊。根据一些机构的调查,很多企业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持积极态度,希望人民币结算大门能够向更多企业敞开;此外,目前广东进出口市场遍及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实施人民币跨境结算之后,海外买家需要开具人民币信用证,相应的结算银行也都需要开设人民币账户,并进行人民币之间的结算,但目前试点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数量较少,境外企业获得人民币的途径少之又少。

 跨境人民币结算系统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艰难前行
  除了这些技术因素外,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和障碍仍待克服。一是人民币输出渠道不畅。以广东省为例,目前,可供实现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物理渠道主要有三个:携带人民币现钞跨境流通;依托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经由广州、深圳城市处理中心进行清算;依托银联网络进行跨境结算。不考虑现钞形式的流通,当前的人民币跨境清算安排仅供满足小额货币兑换和消费性跨境支付的需要,金额占广东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极低,难以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人民币计算。尽管央行已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以及阿根廷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近期消息则显示,央行也正在与俄罗斯及泰国研究签署换汇协议),但如何确保人民币从各国央行和货币当局流到当地企业手中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同时,人民币输出渠道不畅也影响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数据显示,香港目前人民币存款仅为559亿元左右,限制了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也无法更好地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只是在贸易项下可兑换,在资本项下不可兑换,兑换自由度受到限制。境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手中的人民币如何按照汇率和市场的变化保值增值,其运作途径相对也较少,限制了资金的流动性。2008年7月以来,人民币再次选择盯住美元的机制。由于近段时期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虽然保持稳定,但相比其他货币出现了贬值。国际清算银行的资料显示,在今年2月实际有效汇率较大幅度升值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连跌5个月,1~7月人民币累计已贬值4.7%。如果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依然带有强烈的人为色彩,其变动趋势不明朗的背景下,境外机构可能很难有高的意愿进行人民币的贸易结算。

  三是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依然孱弱。在信用货币时代,境外贸易伙伴接受人民币结算的首要条件是能够用人民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拥有美元欧元等老牌国际货币的持有者可以畅通无阻地在国际采购,而一种新晋国际货币要想如此,则必须本国能够大量生产供应这些商品和服务,对中国的出口而言,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目前中国的出口结构中有1/4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替代性较高;其余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竞争力并不显著,因此虽然中国的出口商拥有庞大的制造能力,但却很难让国外买家对“中国制造”形成强烈依赖。

  尽管如此,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在推动本币跨境贸易结算方面,日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参考,尽管日元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最终触及了一个上限:根据野村的数据,过去20年,日本以日元结算的出口贸易额基本保持稳定,占出口总额的35%~40%。过去10年,日本以日元结算的进口贸易额占进口总额的约20%~25%。香港金管局近期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在短期内,中国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额的上限很可能相当于出口总额的约1/3。中国目前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按照香港金管局的“保守的”估计(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就停留在这一水平上),未来人民币跨径贸易的空间依然巨大而有吸引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4073.html

更多阅读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统计数据 跨境人民币结算数据

2011-12-16 22:15为顺应国内外市场和企业要求,保持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正常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国务院于2009年4月8日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现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阶段试点工作。2009年7月《

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 人民币跨境业务快跑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显著上升。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传统贸易融资工具——信用证和托收中作为计价及结算货币的比例今年10月已经达到8.66%,超过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大连排卵障碍原因 大连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障碍与瓶颈

     一、大连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大连市跨境人民币业务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及经常转移、海外代付、股东贷款、股权转让等业务类型,与大连市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的境外区域已覆盖80余个国家和地区。截至

声明:《跨境人民币结算系统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艰难前行》为网友有情怀的落伍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