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杠杆并购在全球范围内大行其道,富可敌国的私人股权投资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支配力的力量之一,也使中国的主权基金拜倒在它们的石榴裙下。然而,黑石集团引领风气之先的公开上市,却突然触发了针对这个传奇行业的空前审视和制衡冲动。这是PE的好时代,也是PE的坏时代,“华尔街之王”在此尖峰时刻选择了到访中国,这个力排众议看多黑石的国际资本新玩家
2007年注定将在PE史上写下重要一页。在这一年,这个不到30岁的年轻行业一改低调神秘的姿态,步入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被非议和责难所包围。如果它继续延续火箭般的发展速度,这一年会是它成长途中炼狱的一年;如果它就此没落,人们也将会追溯到2007年。
谁会喜欢施瓦茨曼?
“谁会喜欢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Schwarzman)先生?”有人在博客中发问。
如果这是一道现在要作答的选择题,答案会很有趣。
假设你是一名持有纽约证交所代号为BX股票的投资者,或者你是在每股38美元的价位买进,你应该不会喜欢他。截至11月5日,这只股票的价格为24.09美元;
假设你是一名企业主,你大概更不会喜欢他,不仅是因为他比你有钱,更因为他领导的黑石集团比你的企业更能赚钱,却只需缴纳15%的资本利得税,而不是你所要缴的35%的收入所得税;
如果你是一名被黑石收购企业的员工,你会因为担心收到一封紫色信笺的辞退通知书而害怕他;
如果你是施瓦茨曼的同行,一位私人股权基金(privateequity,简称PE)从业者,除非你同样来自黑石,否则你肯定不会喜欢这个人。《经济学家》文章中的一个段子说,现在PE行业的人碰头都会聊起这位PE巨人黑石集团的董事长兼CEO,对白如下:
“他为什么心血来潮要请洛。史都华(RodStewart,美国著名摇滚歌星)在生日party上唱歌?”
“还把黑石弄上市圈那么多钱?搞得现在人人都恨我们,没人借给我们钱,国会还要大提税。”
“施瓦茨曼‘封王’之前一切不都好好的吗?”
《经济学家》干脆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为“拯救施瓦茨曼”。
是的,现在地球人都知道, *** 也是黑石集团的股东,它委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花了30亿美元外汇储备,以每股29.61美元的价格购买了1.01亿股黑石股份,这也是中投公司的“处女投”。按10月30日股价25.29美元计,中投公司浮动亏损额达4.36亿美元。
显然,这家被领导们寄予厚望的中国公司至少目前对施瓦茨曼肯定谈不上喜欢。
也因此,有人说,10月底出访中国,施瓦茨曼是来做解释工作了。
但10月30日当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间教室中,热烈持续的掌声说明,数百名听众在听了施瓦茨曼本人两个半小时的演讲后,开始喜欢上了这个老头。不能说施瓦茨曼的演讲雄辩得让人相信了黑石和PE行业的美好明天,但至少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他的出现和他坦率、放松的状态,本身便会起到博人信任的安抚效果。
你会惊讶地发现,股价丝毫不影响“华尔街之王”的情绪。已经参加了一整天会议的施瓦茨曼年逾花甲,但这两个半小时里他始终妙语连珠,思维迅捷而逻辑不紊,比如“我今年60岁,当然看上去不像那么老”,“美国人很吃亏,到一个国家做生意就要学一门外语,中国人只要学一门英语到哪里都能做生意”,“黑石选择进入印度市场,是因为那里说英语,尽管他们说快了我都听不懂”,等等。他有着强劲的亲和力,不放过任何一个调侃诙谐的机会,比如演讲中有手机响起时,他会对机主说“你可以接它,如果你想要”;他会打断不经他示意的提问者,“那是谁在说话(Whoisthat)?”眼睛却看着别处,等稍后冷场了再扮一个鬼脸,以示这仅是玩笑。他的声音令你想起美剧《LOST》中的BenLinus.
据说这位黑石“精神教父”早年脾气暴躁,因和他吵架而离开黑石的合伙人“可以组成一支棒球队”。不过,此时的布道,他需要一幅谦谦君子的面孔。
站在环形阶梯教室的讲台上,施瓦茨曼奇高的额头和明亮的目光周而复始地环顾全场,包括两边靠墙站着的听众。这样的场景于他并不陌生,在《财富》杂志一篇文章《华尔街新国王》对黑石“周一例会”的描述中,也是类似的场景:拥挤的人群环坐在磨损的会议桌周围,级别低的人和晚到者靠墙站着。施瓦茨曼喜欢保持小公司的感觉,他已习惯在这个拥仄的房间中“掌控一切”,尽管黑石旗下资产已有884亿美元之巨。
每周一,按照严格的时间段划分,他在那里与黑石旗下四大业务——PE、房地产、对冲基金等另类投资和借贷业务部门的高管,围绕当周的每一桩交易进行车轮式会议,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4点。
“你们的午餐时间呢?”《财富》的记者问。“你在开玩笑吧,我们没有午餐时间。”施瓦茨曼答到。
施瓦茨曼的食言
上述《财富》杂志的文章以黑石的会议室为背景,描述了这位黑石掌门人的春风得意。“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一个象征性人物”,文章将“华尔街新国王”的冠冕戴到了施瓦茨曼的头上,这意味着《财富》将黑石视为PE行业的一支主导力量,施瓦茨曼多年以后有机会与杰伊。库克、杰伊。古尔德、摩根等伟大人物并列,作为华尔街的杰出代表名垂青史。
文章发表于2007年2月。同一月,私人股权行业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对冲基金及PE巨头Fortre (堡垒)投资集团在纽约证交所上市,融资6.34亿美元。
这之后,上市或不上市,对于很多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来说,成为一个问题。要知道,私人股权游戏素来讲求低调和“密室文化”,PE们对公开市场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心存抵触。Fortre 上市后,PE巨人凯雷基金联合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便明确表示,凯雷没有上市计划,他说:“私人股权基金涌向公众市场令我感到惊奇。”
黑石当时也与鲁宾斯坦心有戚戚,2月底,施瓦茨曼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欧洲私人股权和创业投资家峰会(SuperReturn2007Conference)上公开表示,股票市场明显处于价值高估(overrated)阶段,私人股权基金公司上市是“成本高昂”、“没有前途”和“不值当”的,并认为KKR2006年在欧洲证券市场的公募行为“破坏了行业利益”,是“故意为之”。多家媒体据此进行了报道,《纽约时报》旗下的DealBook在线当时还发文称,“别指望黑石上市”。
此前,施瓦茨曼在接受C C电视台采访时也表示,“在公开市场上市的公司因为治理结构问题,决定了它们无法做一些事情,比如承担风险,而我们PE则可以。”更早些时候,他还曾抨击安然事件之后美国对上市公司进行更严格会计规范的萨奥法案“给上市公司戴上了镣铐”。据说施瓦茨曼将股市的季报披露义务称为“季度利润暴政”,号召企业管理者警惕股市的风险和过度监管。
但施瓦茨曼的这些话都成为了日后著名的“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