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理论演进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作者PK《货币战争》作者



  ●金融问题的两种不同视角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的作者,宋鸿兵——《货币战争》的作者,两部畅销书的作者在金融相关问题上的观点有着惊人的不同

  Different angles of view of financial topic

  《金融的逻辑》作者PK《货币战争》作者

  越石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所著《金融的逻辑》出版。在该书中他追问: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为什么说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为什么发展金融是中国的惟一出路?……其实,引人关注的是,不只是因为这些尖锐问题,而是作者和同样流行的《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一些问题上完全不同的观点,乃至有媒体说:《金融的逻辑》全面驳斥了关于金融“阴谋论”等观点。

  如何看待金融和民主制度

  

  宋鸿兵:新生的民主制度对于“国际银行家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权来控制整个国家”这一战略主攻方向的判断和防御出现了重大漏洞。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建立几乎是全身贯注地防范封建专制势力的威胁,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民主制度本身对金钱权力这一新生的、致命的病毒,却没有可靠的免疫力。

  陈志武:负债累累的政府是一个权力难以扩张的政府,因为负债后,一方面政府就得面对债券市场,另一方面就得征税,就得面对纳税人。或许,负债、债券市场、征税、纳税人,这都是民主宪政的砖瓦。看来,金融不只是能帮助一个国家平摊一时的支付压力,还能促进制度的良性发展。

  如何看待金融的开放

  宋鸿兵:金融的开放面临的战略风险远不是金融企业本身那么简单,它涵盖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稍有闪失则后果不堪设想。金融安全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远比战略核武器更需要严密监督的领域。在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金融安全监管机制之前就贸然全面开放,乃是取乱之道。

  陈志武:在美国,金融创新可以说是完全放开的,出了问题再说,没出问题可以完全自由。而中国则是,如果没有政府批准,任何创新都不行。我们必须知道,监管从本质上是反应性的,是针对已经熟悉的事情而为的,但创新顾名思义是以前没有的,是创造出以前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从本质上,创新是不应该监管的,否则逻辑上就有矛盾。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如果在金融方面的创新不显著,那么其他行业也不可能实现创新。中国式的监管,并不能够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打个比方,把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让他去学游泳,他当然不用担心被水呛住,但他也学不会游泳,等他下次掉进水里就会淹死。

  如何看待次贷危机

  宋鸿兵:华尔街的金融创新的规律是,赢了是银行家拿天文数字的奖金,输了是纳税人和外国人埋单。而无论输赢,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被银行系统反复、循环和高倍抵押的债务所创造出的巨额债务货币及通货膨胀这一必然结果,则悄悄地重新瓜分着全世界人民创造出来的财富。难怪这个世界的贫富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也就难怪这个世界会越来越不和谐。

  这就是债务货币驱动下的经济发展的规律:债务创造货币,货币刺激贪婪,贪婪加重债务,债务发生内爆,内爆触发紧缩,紧缩导致衰退!

  陈志武:像美国历次金融危机一样,这次危机不会改变美国的经济模式,也没有人要终止金融证券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面对的挑战仍然是一个如何改良的问题。如果说“借债消费”过头了,那是量的问题,属于改良的范畴。更确切地讲,是如何找到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以减少多环节委托代理关系链所带来的道德风险,使每个环节的交易方都能勤勉负责,保证“花别人的钱也心疼”。

  不发展金融自然不会有金融危机,只要发展,就必然时常碰到问题。今天中国因为没有那些五花八门的按揭衍生证券,所以没有金融危机,而美国有了这些才时常出现金融危机。这本身并不说明中国的金融欠发展是正确、是对中国社会更有利的事。而如果中国或任何国家从此限制金融创新、过度强化金融管制,那是因噎废食。只有进一步鼓励自发的金融创新、放开金融市场的手脚,中国的金融市场才能深化。

  如何看待借贷消费模式

  宋鸿兵:人民借钱越多,就必须借更多的钱,债务和货币死锁在一起,其逻辑的必然结果就是,债务永远增加,直到其债务货币遭人彻底抛弃或其利息重负压跨自身经济发展,导致整个体系的最终崩溃。债务、债务、还是债务。人民币正在迅速滑向债务货币的深渊。债务的货币化是现代经济最严重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之一,它是通过透支未来以满足现在的需要。中国有句老话,“寅吃卯粮”,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陈志武:我恰恰要说明,有没有金融市场的发展,最后就会决定是不是在你最能花钱、最想花钱的时候反而是你最没钱的时候,而你通过花钱得到的效用最小的时候又恰恰是你钱最多的时候。住房按揭贷款的效果是如此,很多其他金融证券发展的效果也会如此,都可帮助我们把一辈子中不同时期的收入流做些更好的安排,使我们不至于在最能、也最需要花钱的时候没钱花,而等到年老不想花钱也不需要花钱的时候又偏偏钱很多。金融证券发展的好处是帮助我们摊平一辈子的消费水平,让我们不至于一会儿饿得要死、一会儿钱多得无处花。金融证券能提高我们整个人生的总体幸福水平,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福利。

  如何看待真金白银

  宋鸿兵:黄金被世人公认是财富的最终形式。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绝不是凯恩斯等人几句轻飘飘的“黄金是野蛮的遗迹”就能化解的。黄金与财富的必然联系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逻辑。……从本质上看,黄金是惟一的、高度敏感的、深负历史传承的“政治金属”,处理不好黄金问题,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金融风暴……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人类信赖的诚实的货币。

 货币理论演进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作者PK《货币战争》作者
  陈志武:作为一种金属,白银本身没有太多的工业价值。但正因为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用白银作为货币,所以它就特别值“钱”。而之所以白银被用作“钱”,就是因为没有发展出支持票券信用的制度。换言之,只要有了便于金融票券交易的制度,金银作为“钱”的价值就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随着现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兴起,金银作为“钱”的价值越来越低。

  因此,一个国家有没有“钱”取决于它能不能将各种未来收入流和“死”财富作证券化、票据化,不取决于它有多少金银。而能否进行广泛的证券化和票据化交易又受制于它的制度。所以,制度的优劣决定一个国家“钱”的多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4398.html

更多阅读

读书笔记——《投资的逻辑》 简单的逻辑学读书笔记

文/梵音斋(转自梵音斋的博客:http://url.cn/dUw7eM )5月9日,莫斯科红场,盛大的纪念二战胜利日阅兵式,令我感动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威武挺拔的身躯和步调一致的铿锵步伐,虽然对央视插科打诨式的直播颇有怨言,好在读着陈思进先生的书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货币的本质是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XXX,来自政法学院11政本一班。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货币的本质》一、说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的设计理念是坚持

声明:《货币理论演进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作者PK《货币战争》作者》为网友繁花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