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启示 街头智慧的投资启示



  像多数人一样,对曹仁超的认知,始于读他在香港《信报》上的专栏文章。虽然文章用的粤语,看起来半懂不懂。可架不住他在投资者中名气大,“粉丝”很多,所以不得不经常硬着头皮对他进行研究。

  曹仁超文笔诙谐,文中自称“老曹”,老曹习惯用“散户投资人的身份”来写作。不久前出版的《论势》一书,是曹仁超首次推出的“普通话”著作,且是三部曲之一,此外还有《论战》、《论性》,三本书可视为其多年观察与思考之沉淀、结晶。

  老曹的街头智慧

  研究老曹的投资思想,需先了解其成长经历。我以前的领导曾戏称老曹具有“街头智慧”,这四字精辟概括了老曹的思想来源。生于1948年的曹仁超本名为曹志明,原是上海富裕烟商之后,但命运正像他的口头禅“木宰羊”(粤语,意为不知道)那样,坎坷万分。

  《论势》一书中,多有涉及他的经历。1951年,曹母带着3岁的曹志明到港岛投奔曹父,但此时曹家生意已日落西山。曹仁超9岁时父亲半身不遂,在和死神争斗3年多后,曹父离开人世,母亲靠做工养活三个儿女。出身农村的曹母认为耕田人世代贫穷,因此对子女教育要求甚严。

  老曹在《论势》中回忆,“当时阿爸只剩下1万港元,母亲坚决要供我们仨读完中学。不能有丝毫的浪费,那时我们每天只能花5毛钱,几乎每餐都是一碗鸭血、半斤豆芽、两块豆腐,只有周六才能享受一块人间美味荷包蛋。”

  发达后,城中富豪约他吃饭,老曹一旦听说是去法国高档餐厅吃鸭血,“打死都不吃”。

  中学毕业后曹仁超先后进入纺织厂、假发厂做工,后经同学介绍进入证券行,从倒痰盂、抹地做起,月薪220港元。为了实现对在假发厂认识的女友“富贵生活”的承诺,每天收工后,他跑到证券行隔壁洋行帮人打英文信,每天赚20港元,一年下来存了5000港元。

  曹仁超梦想用这5000元起家,赚5万元,50万元……后来,通过专门炒作高风险标的股票,三年来他竟也赚了数十万家产。

  在证券行工作时,他还试着给《星岛》、《华侨》等报纸投稿,不过只有《明报晚报》编辑林行止对他颇为欣赏,时常把曹文刊登于报。林时称“香江第一健笔”,而曹仁超也因他举荐在1970年进入了一家公司任投资经理。

  此后曹仁超在股票投资路上起起伏伏,既有超级好的运气让他少年张狂,不知风险为何物,也有因不懂适时止损而破产、再遭公司遣散的落魄。但一切都是“木宰羊”,命运没有击倒曹仁超。

  谨记“止损不止盈”

  经过多年的起伏跌宕,曹仁超如今已积累逾亿元身家,仅从其如此细腻的描述自己的成长路径看,《论势》一书更像是给人树立草根也能致富的信心。

  当然,这并非本书要传导的全部。老曹更想透露的是,要下苦功学会运用股票这样的投资品种致富——所谓“致富之路不在储蓄在理财”、“30岁前学会投资策略”,要用“有限的时间赚无限财富”,同时,把握住大趋势才是制胜的根本。

  显然,曹仁超的路数与巴菲特、彼得?林奇倡导的长期和理性投资并不太一样。与林奇、巴菲特对比,老曹似乎更偏爱市场的波动,属于趋势投资一类。同时,他的“草根”性,也让他的战术更侧重顺应市场。

  比如,巴菲特基本只信奉价值投资,对技术分析不屑一顾。老曹却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单纯使用任何一种分析方法,不论是纯技术分析或纯基础分析,都不足取。

  老曹的文章中最多的着墨在于风险提示,典型如他常说的“止损不止盈”,并且他述说自己曾失败的故事也已内化为“口头禅”。

  1969年,老曹用5000元(港元,下同)买股票,赶上恒指从100点上升至1700点的好时光,且在1973年1月的1200点就及时收手,套现50万元。于是,老曹觉得自己是投资天才,打败市场不在话下。到了1974年7月,恒指已由1774点跌到478点,跌幅达73%。老曹又拿50万元抄底,选中“和记”一只股票,从每股8元一直买到1元,半年后恒指跌到150点时,50万只剩下10万元。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 街头智慧的投资启示
  老曹悲观得差点要自杀,后来,他用了五年多时间调整心态,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敢真正入市。老曹发誓不能让因股灾而投资大幅亏损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止蚀唔止赚”(粤语,意为设立停损点而不设止盈点),至今逾三十年。

  勤奋用功 小富可期

  老曹在港版《论势》中曾感叹:“当年自己连股票是什么都不晓得,却去了证券行,然后看着恒指由1969年入行时的70点升至2007年的超过23000点,升幅超过300倍,真是‘盲都赚到钱’。所以我经常说‘有智慧不如趁势’,做事‘三分努力,七分天意’,如果你连三分努力都不肯付出,便不要怨天;反之,如果你付出七分努力仍没有成就,此乃天意,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时候人生是充满无奈的。”

  真是勤奋用功,小富可期;大富由天,教不来。

  但看似简单的道理,绝大多数人并不承认或不清楚,他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无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不过,同为媒体人,让我最佩服老曹的并非他的投资韬略,而是以往他每天在《信报》的长篇大论,至少有5000字,一周六天,几十年下来,真是“疯狂”,实在令我辈汗颜。按《信报》老同事透露,老曹一周要工作7天,各类指数记得清清楚楚,30多年都是这样。

  有则逸闻,也彰显他的刻苦以至于“两耳不闻窗外闲事”。话说老曹为《明报晚报》写稿时,老板查良镛(金庸)很赏识他,曾经每年加薪一倍给他。但《鹿鼎记》1972年连载得如火如荼时,查良镛有次提起韦小宝,老曹居然说:“谁是韦小宝啊?我不认识的。”当堂激死查大侠。

  延伸阅读:

  但斌以札记的形式,讲述了十几年来跌宕起伏的投资经历;分析了自己从技术派向价值投资者的转变

  《时间的玫瑰:但斌投资札记》

  作者:但斌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买什么企业的股票?投资多长时间?这是投资要决定的第一件事。优质企业不景气的时候,可能正是投资的好机会

  《巴菲特法则》

  作者:(美)玛丽·巴菲特、戴维·克拉克

  翻译:李凤

  中文出版:中信出版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4794.html

更多阅读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 曾仕强

第一集汉景帝实施老子学问,提升为经,不可乱作,要照做为经,之前老子未得共识,唐玄宗尊之为真经,亦真亦假非真非假。真很少,假很少,非真非假亦真亦假的部分最多。叫实。说实话,做实验,证实。眼见为实,眼见大多不真。眼睛有局限性。读道德经很多不

谈谈迷男方法——寒江雪讲道德经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平时来信问到《迷男方法》的很多,我也曾经花了许多时间学习迷男方法,今天就来说说迷男方法和道德经的关系。可能你还没看过这本书,这是一本外国人写的泡妞秘籍,是一本很棒的书。可以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泡妞提升到科学的高度。迷男对约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1-5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

第一集:老子传道1、道德经博大精深、千变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汉代汉景帝时期,将《老子》改名为《道德经》,尊为经书;唐代唐玄宗时期,将《道德经》尊为真经;3、反对非真即假,非美即丑,非好即坏的二元论世界观,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

声明:《道德经的智慧启示 街头智慧的投资启示》为网友夕颜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