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调控情绪 证监会要学会量化调控新股发行



  不要怪投资者对证监会意见太大,的确是复杂的审批流程,总让好事也变成了坏事。

  从8月26日“过会”到9月9日启动新股申购,年内第二大单IPO中国中冶的上市之路可谓神速。

  不仅创下此般高效率的神话,该股还是今年首只以“A+H股”形式上市的大盘股。其A股申购价为5.42元,对应2009年每股收益的市盈率为22.36倍。据此计算,其A股募集资金约达200亿元。

  若仿照中冶步伐,已过会的另一家大型央企——中国化学工程股份公司很可能在国庆节前就会进行新股申购。

  如此紧密的大盘股上市节奏,显然又让最近一周的市场陷入紧张情绪当中,冀望管理层放缓发行步伐的舆论再起。我们认为,监管层对新股发行的调控并不仅有“收”、“放”两种手段,更重要的是“量”的控制,可量化的坐标有二:一是流通总市值;二是市场交易量。以市场表现的承受力来判断,每年新股发行的总量以不超过流通市值10%为宜。

  低价就不是“圈钱”?

  按路演阶段机构投资者的判断,中冶A股发行价格约在7元/股左右,其保荐人、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建议的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6.07元~7.57元。但最终敲定的发行价格为5.42元/股,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在当前新股高价发行严重困扰A股估值的情况下,中国中冶主动调低发行价格,是值得肯定的可喜现象。但我们也注意到,中冶A股发行最终选择相对较低的发行价格,显然是考虑到中冶H股发行,无奈的因素更占上风。

  由于H股发行价格不得低于A股发行价,若将A股价格定得太高,在相对成熟的香港股市里,其H股能否成功发行就面临考验。为了确保H股能够成功发行,中冶的管理层自然有必要将A股的发行价格确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上。

  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冶H股的招股价区间确定为每股6.16港元~6.81港元,符合H股发行价格不低于A股发行价格的要求(A股5.42元/股的发行价相当于6.15港元/股)。

  其实,募集资金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状况。但目前的市场上存在一种观点,以中国建筑、光大证券为例,认为发行价格高了是圈钱,发行价格低就是正常的融资,难道发行价格的高低会改变融资活动的性质?

 学会调控情绪 证监会要学会量化调控新股发行
  什么叫“圈钱”?翻阅英文词典,并没有对应的术语,国内亦无权威解释,恐怕是中国股民的又一发明创造。国内一位学者曾指出,“恶意圈钱”是一个很不准确、不严肃、无法无据的说法。证券法里没有界定什么是“恶意圈钱”,证监会也从没界定“善意圈钱”和“恶意圈钱”。很难说恶还是善,不能用文学的说法描述法制化的证券市场。

  站在发明创造“圈钱”这个术语的人的角度,大抵是从募集资金运用和运用效果的角度来分类,募而不用、募而乱用等,就是“圈钱”。尽管这和发行价格的高低并无关联,但也向我们警示,不能因部分上市公司低价融资,却忽略它上市后资金募而不用、募而乱用的“圈钱”可能,对于新股上市之后的资金去向监管,应在今年升温的IPO潮中,得到有效加强。

  IPO成了宏调手段

  我们注意到,尽管中国中冶等新股上市步伐接踵而至,但9月3日,受新股发行或将暂停等利好消息影响,A股强劲放量反弹,重返半年线上方。当时市场传闻版本有二:一是新股IPO审核或将暂停一个月;二是传国庆节前,新股发行节奏将适当调控。

  虽然证监会并未直接就上述传闻作出澄清,但9月7日至11日,4只新股过会,发审会将暂停的传言不攻自破。

  股市连续下跌,总会被归因于新股发行节奏过快,于是监管层待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暂停新股发行;股市接连上涨,于是新股发行“开闸”,但又可能因为发行市盈率过高而导致估值过高,进而诱发股市下跌。

  这种已经存在多年的“宏观调控”景象,似乎都是管理层在“随意”进行着,也似乎从来没有公开披露过其实施调控的原则和标准。

  大部分对海外股票市场有些许了解的投资者都知道,海外上市公司融资不用通过监管部门审批,一般只需采取注册制,由上市公司自主决定。凡是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只要通过正常的程序进行申报,就可以发行新股并在交易所挂牌上市;已上市公司需要再融资,更是只要经过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即可。

  在这样的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融资节奏几乎完全由市场自动调节:一是根据经济发展势头来调节;二是根据股市的估值水平来调节。可以说,在海外股市中,IPO和再融资从停顿到活跃的转变,并不是利空而是利好,因为IPO和再融资活跃正是经济复苏,市场预期向好的一个表现。

  调控新股发行的量化指标

  但A股市场是个例外。

  一方面,管理层长期以来都将控制IPO和再融资的节奏作为调控股市升跌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不再是根据经营的需要来申请IPO或再融资,而是不管是否需要都先提出申请,能够获得审批的话,把钱拿到手再说,免得真正需要时,管理层不批。

  另一方面,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一直都比较高。企业几乎从来不会嫌股价太低而放弃融资机会。

  实际上,监管层新股发行节奏的调控更重要的是“量”的控制,可量化的坐标主要有二:一是流通总市值;二是市场交易量。A股市场的历史证明,每年新股发行的总量都不能超过流通市值的10%。此外,股市交易量的动态与新股发行量也有关联,在逻辑上也是可以量化并调控的。

  我们建议管理层可尽快酌情考虑以流通市值和交易量为主要依据,量化新股发行的年度比例上限和下限,以改变目前非程序化的随机“中止”和“开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4801.html

更多阅读

亿安科技的前前后后 亿安科技作手

2000年春节,人们正在一片喜庆中欢庆龙年的到来。2月14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还决定实施在新股发行中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龙年开始交易的第一天,股市受此刺激强

美国为什么要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

梁 海 明没有美国,世界会更好吗?美国为什么要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为什么说美国最厉害的武器是金融武器?美国要退出QE,为什么欧洲还要继续印钞票?欧洲的QE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欧洲推出QE政策,将导致欧美货币战争?美国退出QE,人民币还会再升值几年?美

20150703:对当前股市行情的分析

本来不想写的,但在这二十年一遇的超级股灾中,我不出来写一篇,好像缺了点什么,呵呵。  我的口气好像很轻松,其实内心沉重。因为我全仓在里面,现在跌的已经找不着北了。但还能找到键盘,索性来敲两把。  这轮从5178到(截止到7月3日)3686的下

证监会核准ipo IPO“重审” 证监会市场化受挫

     制度建设不能靠打补丁   一石激起千层浪。1月15日21点45分,证监会紧急发布对新股发行定价过程进行抽查的公告。   这意味着,监管机构对新股发行的过程监管再度加强。此前,证监会很少审查新股发行环节,更偏重于财务核查。

ipo重启对股市的影响 IPO何时重启扑朔迷离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IPO重启,必须对过去IPO的办法进行较大的改革,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重启IPO的时间表会将进一步推迟。但发行制度改革如果做得好,IPO的重启对股市将是个比较大的利好

声明:《学会调控情绪 证监会要学会量化调控新股发行》为网友喵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