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德育渗透



     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系统地有目的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的过程。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而要长期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养成。时代在前进,人们的一些道德观念也会在不同时代有所调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教育和自我教育,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学校教育是我们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提高修养,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主阵地。

  然而,中小学的教育观念却封闭不前,德育教育无形中被疏忽,学生读书的热情不高涨,致使教育工作有气无力,造成教育者被动,受教育者反感的局面。特别是一些社会行为的失范(包括老师行为的失范),职校生思想道德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之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腐败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他们身边的成年人不良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得到的是与学校道德说教并不相同的体验,此时,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去参与其中,体验真假。所以,学校单纯的知识教育替代不了德育。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但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可见,中小学教育的德育工作已被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处在德育教育工作者前沿阵地的教师就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担当起德育教育的重任。

  职业学校的“双差生”较普遍,自觉性差,行为习惯也不好,常常惹事生非,家长们很是头痛,他们有的是无法管教,又没有知识和技能,成天无所事事,于是被送进职业学校,家长们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作为。许多学生是在一种没有思想准备的无奈情况下进了职业学校的校园的,这是人生追求的一种破灭,同时要看到这又是人生转折的一种契机。

  面对这一转折的契机,学校德育教育要使学生在人生中见到署光,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应当如何着手呢?不能机械地采取强硬的方式高压、灌输,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的人,只有根据时代需要、学校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长期教育和熏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养成教育”要常抓不放。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告诫我们,在新时期一定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制度,对一些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相反,对行为习惯严重失范的学生也不姑息,要加以严厉的惩罚。当然行为习惯不是哪一天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造成的,学校以“治病救人”为主,主要采取说服教育,在一次次点点滴滴滋润中成长,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去反省。

  二、德育指导课不可视作儿戏。应抓住德育理论这个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不放,充分发挥它的重要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将德育理论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相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要常做,做好,做细,实现管理育人。在日常生活中,相对而言,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要多一些,了解学生也要详细一些,对班务也要熟悉一些,可用“班妈妈”的伟大形象、浇注爱心的情感和感人的实际行动,让学生心悦诚服,从而校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四、德育要渗透各科课堂教学。德育不是班主任和政治课老师的事,是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规定: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教育学生,把做人放在第一位,只要坚持不懈,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五、德育教育要发挥老师的榜样、表率作用。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育人先育已,首先老师本身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知识素养,这样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模范行为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强化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工作和影响力量,老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所以,老师时时刻刻要按教师职业道德行事,有高尚的情操和品质,要在学生中展示自己“道”的那一面,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功效,成为学生的楷模,成为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指导者,身体力行的践履者。

  六、让学生自我实践,在活动中教育影响他们。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的、勇敢的人。”一个人若有了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持续地去做,去行动,才可能形成高尚品德,才可能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人。有针对性地抓住职业学校学生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将思想教育融于有形的教育活动中去,如知识竞赛、卡拉OK大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易于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树立自信心;同时也使同学们加深了解,有助于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

  七、积极营造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开放图书室,组织文学社,书画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事业成才的先进典型谈话活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和当地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立志成为新型劳动者。

  八、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德育方法。运用广播、电视、录像、报刊等工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邓小平说过,不管是黑猫,或是白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所以在学校教育中,不管采取何种方法,只要是提高学生德育的就是好方法。

  总之,学校教育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参考文献

  《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何晓文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和谐教育论》        朱其训著    人民出版社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唐凯麟 蒋乃平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德育渗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529.html

更多阅读

“一起作业”--致家长的一封信 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

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为提高孩子英语成绩和发音水平,学校将采取电脑在线学习与书面练习相结合的作业形式。在线作业将使用www.17zuoye.com(一起作业网)。“一起作业”网所有练习均按照最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发,丰富的形式、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论文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及案例分析试题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一、填空题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2、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3、

声明:《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德育渗透》为网友暮烟疏雨之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