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未来影响 “13条改革”蕴藏投资大未来



  华强

  55

  2009-6-1

  投资者报(记者华强 )危机推动改革。这一次,也不例外。

  5月25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13条改革意见,其中,对民间资金开放垄断行业、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等,均是首次在国发文件中提及。

  一般来说,以往类似的这种工作意见,都是以国办文件转发。而“今年的《意见》直接就是国发,显示出最高层对此的重视程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原部长丁宁宁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13条改革彰显增长信心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的冲击相对较小,但却暴露出了中国经济的“软肋”——体制和结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绝非一时之功,尤其是在经济危机当中,更会慎之又慎。

  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决策层在当前的这一举措,更加难能可贵。这不但彰显出决策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也表明了决策层着眼长远,对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的决心。

  此种背景下,我们呼吁,市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担忧,可以休矣。

  一方面,这13条改革意见,其实是在为中国未来5—10年的发展作铺垫,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在深化改革的推动下,反而会获得增强。

  另一方面,这13条改革意见,不管是垄断行业的放开,还是资源要素价格的改革,抑或集体土地的流转,涉及之处都是改革深水区,如果没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十足把握,决策层也不敢贸然挺进。

  对投资而言,这13条改革,无疑是从另一侧面向市场吹响了冲锋号,至少,可以让悲观者继续前行。

  中国经济需要新体改

  放眼全球来看,中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都是耀眼的;毋庸置疑,它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渐显现。

  但它不是中央财政一家的事情,计划中本来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投资,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只是,社会投资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热烈”。

  5月27日,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落实检查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披露,新增投资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据其介绍,审计重点抽查的18个省(区、市)335个新增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47.98%。

 供给侧改革的未来影响 “13条改革”蕴藏投资大未来
  单纯的中央投资能否拉得动中国经济这辆大马车,现在看来都很存疑。可以说,经济危机的爆发,加速“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那就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

  解决这些问题显然需要新体改。《意见》也说了,要把加强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内在活力是什么?无非就是城乡一体,就是消费拉动。此前,本报相关报道曾经多次力主“鼓励资本下乡”、“改革分配结构以推动消费”。

  可以说,这些观点后来都逐渐成为市场的共识。本次出台的《意见》,显然比较多的吸收了这些“民意”。

  定格市场化方向

  我们选择市场化道路,其实颇为不易。改革开放以后,市场化逐渐清晰,并成为不可更改的方向。

  现在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行政之手”是必要的,但绝对不能长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认为,危机之下,对于短期不得不直接介入市场的行为应避免过度干预,甚至取代市场,同时也要考虑经济运行恢复常态时的“淡出”安排,要有个退出的机制。

  政策要考虑的重点是“如何撬动市场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见》的改革的“市场化”情结还是比较浓厚的。

  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垄断行业对民间资本的鼓励性开放,对部分行政审批项目“最大限度地缩减核准范围、下放核准权限”,无一不在表明,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在向有名有实递进。

  此前,西方不少国家并不认可中国是市场经济,和君创业咨询集团CEO李肃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跟得上节奏的,只有市场。

  落实需要时间

  但 “不狠抓落实,(《意见》的)意义并不大。”丁宁宁说。在他看来,《意见》中的也有很多措施10多年前就开始提了。

  记者仔细地对比最近5年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后发现,确实其间有不少“陈词滥调”,比如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几乎是一字不改每年照搬,就是大家最为欣慰的收入分配改革,至少在2004年的意见中就有所提及。

  国家发改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称,“继续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适时出台专项改革意见”。到2009年《意见》,此项表述为“研究出台关于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

  5年之久,居然就没有一个“适时”的机会。而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8年,居民消费率由48%下降到了35%左右。

  看来,作为关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专家学者,有些对于《意见》的反应近于麻木。

  最有资格对此发表看法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小敏,面对《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要求,也是一再以“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回绝。

  好在与2004年的意见相比,2009年版《意见》列明了落实单位或牵头部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危机倒逼之下,《意见》会得到有效地落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7164.html

更多阅读

当今中国人十大矛盾 中国的未来将被这十大矛盾所左右

  未来十年中国发展将面临以下十大矛盾,将遥控着我国经济方向与路径选择。看起来这很宏观,但是,只有彻底理解了这十大关系,你才有可能立足于未来的中国。   1.供给侧改革与创造新需求拉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开启了

中国人的十大矛盾 中国的未来将被这十大矛盾所左右

  未来十年中国发展将面临以下十大矛盾,将遥控着我国经济方向与路径选择。看起来这很宏观,但是,只有彻底理解了这十大关系,你才有可能立足于未来的中国。   1.供给侧改革与创造新需求拉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开启了

当今中国人十大矛盾 中国的未来将被这十大矛盾所左右

  未来十年中国发展将面临以下十大矛盾,将遥控着我国经济方向与路径选择。看起来这很宏观,但是,只有彻底理解了这十大关系,你才有可能立足于未来的中国。   1.供给侧改革与创造新需求拉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开启了

中国人的十大矛盾 中国的未来将被这十大矛盾所左右

  未来十年中国发展将面临以下十大矛盾,将遥控着我国经济方向与路径选择。看起来这很宏观,但是,只有彻底理解了这十大关系,你才有可能立足于未来的中国。   1.供给侧改革与创造新需求拉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开启了

声明:《供给侧改革的未来影响 “13条改革”蕴藏投资大未来》为网友半岛荼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