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院长考证为哪般 消费不灵为哪般?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

   消费品零售额不能准确反映消费需求的变化

   2008年我国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21.6%,比上年增速提高4.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8%,比上年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在经济调整中消费品零售额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是,由于现阶段消费内涵的变化和统计口径的问题,消费品零售额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

   消费品零售额没有涵盖服务消费。消费品零售额主要是统计城乡居民商品实物消费的增长变化,不包括服务消费。但是,最近几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000-3000美元左右,发展性、享受性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占总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由于大多服务消费不是刚性消费,受金融危机和收入预期减少的影响,2008年居民对旅游、文化、健身等方面的非物质消费有所减少,这在消费品零售额中没有反映出来。

   消费品零售额没有包括住房消费。新世纪以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汽车和住房消费成为居民商品消费最重要、最大量级的构成部分,并有效带动了相关消费需求的增长。但是,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只包括限额以上的一部分汽车消费,不包括对整体消费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住房消费。2008年我国住房消费呈现近10年来的最大跌幅,但在消费品零售额涨落变化中没有包括这部分内容。

   消费品零售额的统计方式参杂了地方利益。我国多项统计指标是按行业或部门通过垂直统计渠道得到,数据较为规范和可信,而消费品零售额数据是根据全国30个省份上报数据汇总得到,有些省份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在消费品零售额统计时存在估算和虚报的问题,数据具有一定的水分,消费品零售额的统计制度有待改善。

   基于消费品零售额指标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在判断消费需求变化趋势时,不能仅仅依靠消费品零售额,而需要拓宽角度,从多方面论证分析,有时还需要按照经济内涵对数据进行二次加工,深入分析内在变化,得出有依据的结论。

   2008年消费需求主要指标呈现下降走势

   2008年最终消费实际增速下降,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依旧小于投资

   最终消费是衡量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之和变化走势的总量指标,计算消费率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用最终消费,它的变化走势可以综合反映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2008年最终消费增长变化呈现如下特征:

   最终消费实际增长低于上年,为最近四年的最低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名义增长16.1%,基本与上年持平,但是扣除物价因素后,最终消费实际增长9.6%,比2007年实际增速降低1.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实际增长降至2005年以来的最低点(见表1)。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低于投资。经过初步测算,2008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7%,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2%,消费贡献率低于投资贡献1.5个百分点;2008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投资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投资拉动作用大于消费,2007年我国曾出现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大于投资的情形(参见表1),2008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再次低于投资。

   消费率延续下降走势。2000年以来我国基本保持消费率下降和投资率升高的走势,2008年也不例外。2008年消费率为48.6%,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投资率为43.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08年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与经济增长变化关系说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因素仍然是投资,消费率、消费贡献率不断降低和投资率、投资贡献率不断提高的增长格局没有发生逆转,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依然小于投资,消费需求没有形成与经济周期不同步的独立走势。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有所减慢,服务消费降幅大于商品消费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均比上年有所减慢。2008年受经济不景气、大量农民工返乡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信心普遍降低,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呈现明显减慢的态势。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242.80元,比2007年名义增长12.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5%,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分别比上年降低2.5和3.5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3159.4,比2007年名义增长为14.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为6.5%,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分别比上年降低0.4和1.5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减速幅度明显大于商品消费。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有所减缓,从人均消费的八大类支出结构看,服务类消费增速大幅减慢的特征比较突出,也是导致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减慢的主要原因。2008年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增速呈现三升五降的结构性变化。其中以商品消费为主的消费支出增速比上年有所提高,如食品、居住和杂项商品及服务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0.8、8和1.3个百分点。而以服务消费为主的消费支出增速比上年大幅减缓,如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增速分别比上年大幅降低12.7、18.3和10.5个百分点(参见表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增速呈现食品消费和医疗保健(受当年农村医保改革影响)上升,其他类消费普遍降低的走势。

   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降低的变化走势,充分说明仅仅依据消费品零售额不能全面反映居民消费状况,服务消费作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整体消费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只有分析综合指标,才能准确判断消费需求的变化走势。分析表明2008年消费需求与经济走势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不存在反周期的变化规律。

   “消费品零售额+住宅销售额”实际增速明显下降,住房消费锐减是主因

   消费品零售额是反映商品消费增长变化的重要指标,但它的统计是有缺憾的。我国现阶段商品消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汽车消费,二是住房消费,三是其他商品消费。消费品零售额只包括汽车消费和其他商品消费,没有统计住房消费,但是,住房消费占消费品零售额+住宅销售额的比重越来越大,1999年住宅销售额占消费品零售额+住宅销售额的比重为6.3%,2007年提高为22.3%。因此要全面分析商品消费的变化,不能忽略住房消费的内容。本文尝试把住宅销售额纳入消费品零售额,分析两者合计数据的实际变化情况,以更全面、准确反映商品消费的变化趋势。

   2008年我国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21.6%,实际增长14.8%,增幅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商品房交易市场呈现“价量齐跌”的走势,2008年住宅销售额名义增长-20.1%,比上年降低27.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0.5%,比上年降低68个百分点,这是1999年以来住宅销售额增长首次出现大幅下降。2008年住宅销售额占消费品零售额+住宅销售额的比重为15.8%,比上年降低6.5个百分点。住宅销售总额和增速的大幅回落,直接导致了“消费品零售额+住宅消售额”实际增速明显下降。2008年消费品零售额和住宅消售额实际增长13.9%,比上年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参见图2)。

   分析表明,受经济减速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2008年消费品零售额+住宅销售额实际增幅呈现下降走势,与经济变化走势是一致的,其中住房消费对整体商品消费增长变化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忽略住房消费认为消费品零售额不降反升的结论是片面的。消费品零售额+住宅销售额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了2008年商品消费的变化轨迹,它比单一的消费品零售额走势变化提供的信息更接近百姓的实际消费生活,突出表现了现阶段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消费品零售额数据的不准确性,在今后的消费分析中可借鉴此方法。

   扩大消费的政策组合

 养老院院长考证为哪般 消费不灵为哪般?
   通过提高工资和减税,逐步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由2000年的51.4%降低为2007年的39.7%,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与我国相同发展阶段时50%左右的水平。因此,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应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收入分配向劳动者倾斜,3年内逐步使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提升为45%左右。

   给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扩大其消费能力。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的一些省市采取了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刺激消费。建议我国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给低收入群体发放每人每次500-800元的消费券,要求配套一定比例现金使用消费券,并规定半年内用完消费券。

   力促房价合理回归,推动住房销量稳定回升。目前我国房地产处于调整期,为活跃市场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打破形成高房价的利益链条,促使房价回落到居民可支付的水平。全面清理各种税费,大幅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对闲置一定时间不降价、未出售的商品房予以商品房报价额20%的处罚;对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征收房产税,促使商品房价合理回归。二是对地方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给予贴息或转移支付。国务院刺激经济的10条举措中把增加保障性住房投资放在首位,但由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保障性住房投资无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因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建议中央财政设立住房保障专项基金,对地方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给予贴息或转移支付的支持。三是建议政府采取逆向拍卖的方式购买存量商品住房。为尽快恢复房地产业的正常发展,建议地方政府采取逆向拍卖的方式购买存量商品住房。四是提高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当前的住房补贴标准是根据1998年每平米3500-4000元的经济适用房确定的,建议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职工工资水平、各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变动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较大幅度提高住房货币补贴标准,房价高的省市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上浮。

   改善用车环境,进一步稳定汽车市场发展。为稳定并扩大居民汽车消费,除了落实好“汽车下乡”、1.6升排量购置税减免等政策外,建议:一是逐步取消高速公路路桥费的收取。在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和国道进行贷款期限、贷款总额、运营使用年限和成本回收情况的统计,按年限逐步取消其路桥费。二是鼓励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尽快制订新能源汽车上牌上路等具体使用规定,完善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鼓励办法,将补贴消费者作为重要原则,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纳入补贴范围,免除购置税和增加政府采购力度。三是严格执行汽车报废制度,保证正常汽车更新周期。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将销往农村商品的返还率提高至17%。“家电下乡”等政策对扩大农村消费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扩大政策效果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增加“家电下乡”的种类品种。除彩电、冰箱、洗衣机和手机外,还要增加农民关注的微波炉、摩托车和燃气灶等小家电,增加种类和型号,扩大可供选择的余地。二是简化家电补贴手续。建议家电补贴由定点销售网点直接为农民办理,不需到财政所申报备案,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建议政府将销往农村的家电、电脑和汽车等工业品的财政补贴比例提高至17%。在城乡倒挂的“二元经济”时代,农村提供给城市的农副产品常常低于成本30%-50%甚至更高,为支持城市发展,农民做出了巨大牺牲。目前农民收入水平和耐用消费品拥有率与城市居民相差10年以上,要尽快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城市经济对农民做出更大的反哺补贴。

   鼓励和扶持农民改善住房条件,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加快步伐。当前,国家财政实力大为增强,应为有新建和翻新住房意愿的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资金支持,可建立“新居专项基金”,为农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必要时可给困难农户按需建住房面积或需要翻新的住房面积给予直接补贴,积极抓住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后派生的家电消费升级的机遇。此外,随着农村劳动力加快城市转移,应允许农民利用农村的宅基地,到城里置换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鼓励和允许进城农民和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里买房,提高他们在城里的长期置业意愿,带动相关消费的增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8014.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将hao123设为主页? 如何将hao123设为主页

网址太长记不住?不知道哪个网站最适合自己,也不知道上网能干什么?还在为这些烦恼吗?学会使用导航网站,享受网络精彩从这里开始!hao123网址大全是国内最知名的导航网站,它不仅收集的网站多、知名度高、安全性好,还按照功能详细分类,生活服务

太极图解说一 何为太极?二 太极图含义三 应用篇 ps太极图制作

太极图解说(一)何为太极?作者:郭顺红 2007年10月传统太极图是以相互环抱的两个阴阳鱼组成的圆形图案,故称阴阳鱼太极图。一、何为太极?“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

郭太后诋毁曹髦到底为哪般? 曹髦之死

在开展灭司马氏的计划前,曹髦早已告诉郭太后,可是后来郭太后为什么要颠倒黑白,站出来诋毁曹髦,说他居心叵测,说他悖逆不道,说他不安好心呢?郭太后诋毁曹髦到底为哪般?要想解开这个谜团,需要先还原曹髦讨伐司马氏这件事。在《三国志》中,对于

声明:《养老院院长考证为哪般 消费不灵为哪般?》为网友散发弄扁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