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再造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Quality Cost)

  

质量成本概述  质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国质量专家A.V.菲根堡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将企业中质量预防和鉴定成本费用与产品质量不符合企业自身和顾客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并考虑,形成质量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质量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此后人们充分认识了降低质量成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的内涵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质量成本一般包括:为确保于要求一致而作的所有工作叫做一致成本,以及由于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全部工作叫做不一致成本,这些工作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其中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一致成本,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又统称为故障成本,属于不一致成本。

  具体而言,预防成本是为减少质量损失和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在结果产生之前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进行的一些活动的成本,它包括质量管理活动费和行政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教育培训费、新产品评审费、质量情报费及工序控制费;鉴定成本是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在结果产生之后,为了评估结果是否满足要求进行测试活动而产生的成本,包括部门行政费、材料工序成品检验费、检测设备维修费和折旧等。故障成本是在结果产生之后,通过质量测试活动发现项目结果不满足质量要求,为了纠正其错误使其满足质量要求发生的成本,分为两部分: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内部损失是指产品出厂前的废次品损失、返修费用、停工损失和复检费等;外部损失是在产品出售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和“三包”损失等。上述概念也可用公式表示如下: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的构成  1. 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a) 实施各类策划所需的费用、包括:

  体系策划:

  产品实现策划:

  b) 产品/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费用,

  c) 工序能力研究费用,

 流程再造 质量成本

  d) 质量审核费用,

  e) 质量情报费用,

  f) 培训费用,

  g) 质量改进费用。

  2. 鉴定成本: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a) 检验费用,

  b) 监测装置的费用,

  c) 破坏性试验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劳务费。

  3. 内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a) 废品损失,

  b) 返工损失,

  c) 复检费用,

  d) 停工损失,

  e) 质量故障处理费,

  f) 质量降级损失,

  4. 外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a) 索赔费用:

  b) 退货损失:

  c) 保修费用:

  d) 降价损失:

  e) 处理质量异议的工资、交通费。

  f) 信誉损失:

实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准备工作  1. 针对所需用的分类项目,制定相应的定价体系。

  2. 确定各部门应定期向财务口输送的相关信息。

  3. 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4. 形成必要的程序或规章制度。

  5. 财务口建立相应的凭证及账目。

  a) 质量成本数据不能依靠原有的生产成本中提取,要建立独立的获取渠道。

  b) 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质量成本凭证(供参考)

  建立会计分离凭证:

  建立统计记录凭证:

  建立统计凭证:

  建立质量成本分帐:

质量成本管理的原则和程序  (一)质量成本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1.以寻求适宜的质量成本为目的。任何企业都有与其产品结构、生产批量、设备条件、管理方式和人员素质等相适应的质量成本,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找到适宜的质量成本控制方式,来优化企业的质量成本。

  2.以严格、准确的记录数据为依据。实施质量成本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成本数据流进行细致的核算和分析,所以提供的各种数据和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否则对决策只能起到误导作用。

  3.建立完善的成本决算体系。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要对成本的核算有统一的口径,应有对人工的工时、成品的加工成本、损失成本、生产定额等有统一的核算和计价标准,这样对于质量成本的计算才能快速、及时、准确,并且可以减少相关职能部门统计数据的主观性。

  (二)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程序:

  1.要深入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宣传和学习,对主要从事质量成本管理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2.制定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标准,即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水平。

  3.编制、实施质量成本计划,同时要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核算与分析,对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适时控制。

  4.对质量成本的控制情况进行考核,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质量成本改进计划和相应的质量成本改进措施。

质量成本的管理  (一)最佳质量成本水平的确定。一般来讲,质量成本诸要素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比如,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预防鉴定成本随着增加,而内外部损失成本则减少。如果预防鉴定成本过少,将导致内外部损失成本剧增,利润急剧下降。从理论上讲,最佳质量水平应是内外部损失成本曲线与预防鉴定成本曲线的交点。如图所示当投入成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为0时,合格品率几近于0;而逐步增加投入时,合格品率就迅速上升,损失成本则急剧下降,而总运行质量成本(投入加损失)也迅速下降。在a点时,如再降低不合格率,则需投入的成本就开始迅速增加,总成本也随之上升。因此,合格品率为a时所对应的总成本即为最适宜的质量成本。

  (二)质量成本预测与计划。质量成本预测一般指企业根据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和采取一定的质量管理措施之后,规划一定时期内为保证产品达到必要的质量标准而需要支付的最佳质量成本水平和计划目标。开展质量成本预测工作,其目的主要是编制计划和提出控制的目标。质量成本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经验判断法,即组织企业中质管技术人员、财会人员就手头掌握了的质量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二是数学计算分析法,即利用企业良好的管理基础所积累的资料,找出趋近最佳的质量成本数据,运用数学模型等方法展开预测。质量成本计划的制定应与企业的总体经营计划、质量计划和产品成本计划相协调,其内容主要包括:总质量成本计划、主要产品的单位产品质量成本计划、质量成本构成比例计划、质量费用计划、质量改进措施计划等。

  (三)质量成本的核算和分析。质量成本核算是以货币的形式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状况和成效,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

  1、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和统计。质量成本数据来源于记录质量成本数据的有关原始凭证,主要指发生在一个报告期内的相关质量费用。具体来说,预防成本的数据由质量管理部门及检验、产品开发、工艺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凭证进行统计;鉴别成本数据由检验和开发部门根据检验、试验的费用凭证进行统计;内部质量损失成本数据由检验部门和车间根据废品报告和生产返工等有关凭证统计;外部质量损失成本数据由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进行统计。

  2、质量成本的核算。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应该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的原则进行。如果企业已经设置比较完善的质量成本科目,即:“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和“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二级科目以及二级科目展开的三级科目,则也应同时设立相应的总分类台账和明细表,即:质量成本总分类台账、质量成本预提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鉴定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内部损失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外部损失费用明细账。

  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时,既要利用现代会计制度,又不能干扰企业会计系统的正常运作,要按规定的工作程序对相关的科目进行分解、还原、归集。

  3、质量成本的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通过分析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主要为质量改进提供信息,指出改进方向,降低产品成本。因此,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成本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目标质量成本完成情况分析、质量成本变化情况分析、质量成本结构分析、质量成本与其它相关指标对比分析、质量成本灵敏度分析等。

  (四)质量成本报告。它是根据日常质量会计核算资料归集、加工、汇总而成的用以反映质量成本管理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总结性文件。质量成本报告可按报送的时间、对象和形式不同作不同的分类。按报送时间分为定期和不定期质量成本报告;按报送对象分为厂级和各责任单位质量成本报告;按报告形式分为报表式、图表式和陈述式三种。就其所要披露的内容以及为了满足质量成本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质量成本报告一般有:质量成本表、质量损失表、质量收入表、质量损益表、质量成本及损益表、质量成本财务情况说明书等。质量成本报告可依重要性原则,按年、季、月编制,这样可以对管理人员和工人朝着实现“零缺点”的理想目标不断施加压力。质量成本报告披露的内容一般有:各成本项目的实际金额与比较标准、各成本项目的比例关系、以往各期质量成本的数据资料、质量成本与销售额、销售成本(制造成本)、直接人工工时、固定资产等的比例关系、质量收入、质量损益、与同行业或竞争对手的比较资料、特殊或重大项目的分析说明以及其它等。

  (五)质量成本考核。质量成本考核是实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必备环节。为了进行有效的考核,一般要建立从厂部到班组直至责任人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和经济责任制、“质量否决权”、“成本否决权”等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执行,强化管理,定期进行奖惩,鼓励先进,鞭策先进,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和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质量成本的分析  1. 质量成本总额的分析。

  a) 质量成本总额/销售收入 = K

  K ≤ 1%,质量控制效果较好,可达6σ水平,

  1% < K ≤ 5%,质量控制效果一般,可达5.5σ水平,

  5% < K ≤ 15%,质量控制较差,可达5σ水平。

  b) 质量成本总额与上期/去年同期进行绝对数额的比较,若质量成本总额较高,应分析主要升高科目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2.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

  a) 质量成本平衡点

  平衡点由企业自身特点所决定。只有当处于平衡点时,质量成本最低。

  一般情况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故障损失费 > 质量保持费,

  大批量生产模式,故障损失费 < 质量保持费。

  b) 质量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当内部损失成本上升,应增加预防成本,采取预防措施,

  当外部损失成本上升,应增加鉴定成本,加强检验,

  当内外损失成本均上升,应增加预防及鉴定成本。

  c) 质量成本平衡点的分析。

  设:内部损失成本为C1,外部损失成本为C2,

  预防成本为C3,鉴定成本为C4,

  则:平衡点为:C1+ C2= C3+ C4,

  当增加C3和C4时,C1和C2应降低。

  原则为:C3+ C4 <(C1+ C2)的降低额,否则不经济。

  3. 内部损失成本的分析。

  a) 应分析内损的主要构成因素,

  b) 用图示的方法,明确各类产品,各个工序的内部损失额。

  4. 外部损失成本的分析。

  a) 应分析外部损失成本的主要来源,

  b) 分析并评估外部损失成本带来的无形损失,

  5. 形成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a) 对质量成本总额的分析及改进建议,

  b) 对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及改进建议,

  c) 对内、外部损失成本的分析及改进建议,

  d) 与质量成本目标进行比较,并进行差距分析。

质量成本的控制  1. 制定质量成本目标

  a) 为质量目标的一部分。

  b) 制定有依据:

  c) 分解到相关部门/工序/过程,

  2. 根据当期质量成本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a) 质量成本分析输入领导层。

  b) 领导层明确相应措施、职责、完成期限

  c) 实施。

  3. 在运行中对质量成本进行监控。

  a) 比较法:

  b) 抓关键环节,采取应对措施。

  c) 指标归口,严格考核。

  4. 应注意的问题

  a) 结合企业实际,确定细目不能照抄。

  b) 重点要放在故障损失的研究上。

  c) 质量成本目标要合理,

  d) 内部统计与核算要真实,分摊及评估要可行。

  e) 要狠抓关键环节,

  f) 质量成本要服从于生产成本,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

  g) 要将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改进相结合。

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重要的是,在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经理人对失误与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企业在努力增加收益的同时,常常忽略对战略规划与质量规划进行整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对战略、质量、生产率、收益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

  整合企业战略与产品质量为什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规划就应该侧重于那些影响当前与未来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提高某一产品的利润,那么在产品质量方面就应该注重减少失误、消除非增值活动与浪费现象,以降低质量成本。

  对上述那种关系缺乏了解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质量这一概念还认识不足。质量的含义是,花费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杜绝各种失误。因此说对质量的要求并不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产品质量的改进能够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消除了失误、非增值活动和浪费,企业资源的利用会更加充分。但这也为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节约下来的资源无法加以利用,那就不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实际影响。

  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一旦出现企业资源的闲置,企业改善计划也就彻底失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缩短了生产周期,产品返修现象的减少降低了机器设备的使用率,企业资产投入也随之减少。由于废品率、返工率和浪费现象不再频繁出现,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下降了。此外,由于消除了质量缺陷、浪费和非增值活动,行政运作费用也随之降低。

  以往,企业总是把战略规划和产品质量改善割裂开来,分别对待。战略规划通常有固定的方式与程序,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而质量改善却往往是心血来潮、缺乏计划性。很常见的情况是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开始规划新工作。多数情况下,承担质量改善工作的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只能利用空闲时间。这种工作方式使许多改善计划无法按期完成,有些甚至不了了之。

  质量成本包括三方面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虽然非常规律,也很正式,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往往不会在企业内完全公开。尽管员工对规划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企业通常还是能够完成规划的目标。

  质量改善或许应当被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质量改善应当着眼于现有与未来客户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应详细制订质量改善计划并在资源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质量成本(COQ)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其含义仍然是众说纷纭。质量成本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着模糊之处。它可以是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或是为确保质量而必须有的支出。更有甚者,把这一概念理解为“质量缺陷成本”。而实际上,这种质量缺陷成本仅仅是指因补救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

  总体来说,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补救性支出还可以细分为两类:内部补救支出与外部补救支出。

  内部补救支出是指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的延误。

  外部补救支出则是指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

  降低质量成本有轻重之分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三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其重要。

  质量成本数据可以视为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可以用来确定改善计划的时机并排定工作顺序。如果变革发生,还可以用来跟踪变革带来的影响。

  把质量成本数据应用于质量改善,其目的是减少直至最终消除企业补救性支出。实施这一策略,就能够解决问题,并对产品或服务程序进行改善或做相应的变革。企业通过预防性支出,对各种问题加以调查和解决,从而减少了补救性支出,进而确保了利润。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之所以说这类支出无附加价值,是因为它们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外部质量问题的影响最大,因为这种问题为客户带来了额外的支出负担,因而影响到客户未来的购买行为。潜在的未来客户同样会受到影响。他们一旦听说了存在质量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确定了各类质量问题的标准和平均成本,就能够选择优先解决的质量问题,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战略目标。

  确定成本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详细列出各种必要补救措施,如从客户处取回存在问题的产品、生产备换产品和运送新产品等等。把所有补救措施的标准支出加在一起,并分别乘以同类事故发生的频率,就是企业每年在质量问题补救方面的总支出。

  质量改善规划的选择应当结合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企业的经营目标可能各不相同,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到增加市场份额,不一而足。外部补救活动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当作为改进的重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1685.html

更多阅读

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 基于遗传算法的供应链质量成本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供应链间的竞争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供应链上质量等级与成本的关系。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利润,供应链的质量水平和质量成本是值得关注的利润源泉,为此

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竞争压力的驱使下,波音公司从1992 年开始酝酿,1994 年正式形成并上马了称作DCAC/MRM(飞机构型定义控制与制造资源管理)的公司级大型工程项目,总投资数千万美元。在经历了企业流程再造的热潮、低谷和饱受质疑之后,波音公司始终

声明:《流程再造 质量成本》为网友予你一个热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