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由来及其批评



  自1953年联合国发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及其附表”以来,后历经1968年、1993年两次大的修订,SNA系统就成为国际最为流行的国民收入计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GDP)也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指标。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在改革开放以前及初期,我国使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从1985年开始,我国就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核算模式等进行反复研究。国务院于1992年8月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始在我国实行SNA体系,GDP也成了我国一个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别说经济学的专业人士,连一般老百姓都十分关注。

  由于GDP作为一种核算体系内在的缺陷,对GDP进行批评的历史与GDP的历史一样悠久。在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肯尼迪竞选总统时就曾尖锐地指出,“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另外一些经典的批评包括“交换母亲”——这个故事说的是,如果有两个母亲各自在家里照看孩子,则不会生产GDP;如果她们交换看孩子,每个母亲向对方付费,则会增加GDP,但是孩子却因为非母亲照看而增加痛苦。“破窗理论”——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敲破一扇窗户导致GDP增长的似是而非的链式过程:敲破窗户可以为补窗工匠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玻璃店得以增加销售额,玻璃厂企业群面临做大了的市场蛋糕,玻璃厂工人购买力的提升将把破窗带来的经济增长驱动传递到其他行业去。

  此外,人们对GDP的批评还包括:它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能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不能衡量分配,更不能衡量诸如社会公正、快乐和幸福等价值判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3939.html

更多阅读

“两个生产总值”及相关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定义和主要区别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哪几种方法?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怎样划分的?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什么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6、总产值与总产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7

集团经济研究:一个非法期刊的耀武扬威

《集团经济研究》就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笑话!它是2000报刊整顿的时候就被停刊,但是就这样一个刊物居然还可以进入2004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07年前的杂志一直可以上知网的,不过现在1999年以后的文章已经无法检索。但是2000-2007

端午节名字的由来及其别称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午节名字的由来及其别称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个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端”,是“初始”的意思。最早,人们把端午节叫做“五月五日”。 宋代吕原明《岁时杂记》载:“京师以五月

声明:《经济常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由来及其批评》为网友苦闷丢进酒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