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下反思内需:印度的启示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文/小谢  陈浩

金融危机中,印度何以独善其身?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国。这一危机不仅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造成了沉重打击,对中国、印度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实为“百年一遇”。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此次危机中也未能幸免。过去三年来,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都连续高于9%。不过,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印度中央银行——印度储备银行(RBI)也将2008-2009年度的经济增长预期调低到7%。

但与其它国家相比,此次金融危机对印度的影响是有限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UNESCAP)2008年的年度报告显示,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印度所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将是最小的。“ 因为与东亚快速增长经济体不同,印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受强劲的内需而非海外市场驱动。因此美国的衰退不大可能拖累印度的高速增长。”从中期来看, 该国的GDP增长将在8.5% 到9.5%之间。而且,通过改善商业环境,开发硬件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印度可望获得并维持10%速度的增长。

 在金融危机下反思内需:印度的启示

2008年11月16日,印度总理辛格表示,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印度的影响是有限的,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会受到威胁,印度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银行系统也是健康的,2008年印度经济发展仍将保持7.5%的较好水平。2009年1月,印度工商业部部长卡莫尔· 纳斯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也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对印度的影响不大。他说,尽管全球普遍遭遇衰退,但印度的内需将帮助其维持经济增长,这使得全球危机对印度的冲击不会像在其他国家那么严重。“印度的增长是基于内需发展的。它不是全部基于出口市场……,我们可以保持我们内需驱动的增长。” 目前,印度储备银行表示,该国经济已经“见底”,开始恢复增长。

之所以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度政府严格控制金融业,在外汇和外国投资方面采取严格管控措施。但从前面这些表述来看,印度之所以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优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印度经济是内需驱动型,对外部市场较少依赖。那么印度何以形成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印度又是如何在危机中充分挖掘内需的呢?内需在印度未来经济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尝试着来讨论这些问题。

印度的发展模式:内需导向

印度内需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非常突出。多年来,印度一直依赖内需多于依赖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的消费者。这点与其他亚洲的邻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大多选择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主要依赖于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低价制造业产品,创造了所谓“东亚奇迹”。在九十年代的金融危机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很多亚洲国家都开始意识到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脆弱性,转而积极向内需驱动型经济发展。亚洲开发银行2005年的《亚洲发展展望》报告中,分析了亚洲各国在出口导向和内需驱动发展模式方面的差异以及转型的努力。

印度对内需的较大依赖,很大程度在于其一直采取了“进口替代”的外贸政策。出于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考虑,从尼赫鲁时代开始,印度一直致力于建立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这种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都没有改变,从1979年开始,印度非石油类商品的进口始终大于出口,印度一直处于进出口逆差状态。1993年之后的十年里,印度开始对国际市场开放,贸易逆差状况开始得到改善,进出口的增长速度都翻了一番,而且出口增速超过了进口增速。从表1可以看出,在1973到1993年的前两个十年里,印度的内需在增长,特别是其中私人消费的部分一直高居GDP的60%以上,外贸出口部分所占比例一直较低。即使到了2002年,出口占GDP比例仍仅有16.7%。2008年,印度的出口约为2000亿美元,对GDP的贡献约为20%。

表1 印度经济各支出项占真实GDP的比例,1990年价格,%。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2005年,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05。第48页。)

与中国同期的数据对比,印度的内需导向型特征就更加明显。与其他东亚国家相比,中国对外开放时间相对不长,而且是经济大国,所以一直也还是内需驱动型。但中国对外贸的依赖迅速上升,同时内需占比下降较快,特别是私人消费所占份额迅速下降(参看表2)。

表2 中国经济各支出项占真实GDP的比例,1990年价格,%。

(资料来源:同表1。)

中国和印度的对比,在表三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1973–1983,1983–1993和1993–2003的三个十年里,在印度,私人消费的贡献率一直大幅高于中国。在1993-2003的十年里,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高于10%,而印度才仅为1.2%。

表3   各种支出对GDP的贡献率对比:中国VS.印度

                                             (%)

(数据来源:同上,表1.6,第49页。)

国内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到2025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5大消费市场,而消费支出总额将预计翻两番,达到大约1.5万亿美元。从《外交》杂志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来看,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印度中产阶级的规模已经翻了两番,达到将近2.5亿人,而印度人的收入可能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增长三倍。据印度工商联合商会预计,受印度组织良好的零售业和内需强劲繁荣的吸引,在2011年底前,将有315家大型商场落户于印度的一级和二级城市。

金融危机下印度的政策应对

虽然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使得印度与许多其他国家相比,没有遭受金融危机太严重的影响,但印度经济的增长速度也确实在放缓,软件业等明星产业还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正如印度总理辛格所说,“印度经济早晚要经历金融危机带来的‘痛苦’”。为了以减轻金融危机给印度经济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印度政府积极出台政策,以大力挖掘内需。

首先,增加银行资金流动性,加强银行金融监管。为了应对流动性紧缺,印度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向银行体系注资、动员国内基金积极入市、降低基准贷款利率、降低现金储备率、降低法定流动性比例、开辟特别融资窗口等。同时,印度政府还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和控制,尽量减少风险资产。

其次是扩大税收减免,增加财政支出。2008年12月7日,印度政府推出了第一套刺激经济的方案,主要包括:扩大财政支出;降低大多数商品的中央消费税;增加近400亿卢比的财政拨款,帮助出口研发和市场开发;四是支持房地产业和纺织业的发展,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免除用于发电行业的石油进口关税和细铁矿砂出口税,块状铁矿石出口关税降为5% ; 允许政府部门在预算许可范围内更换公车。2009年1月2日,印度政府推出了第二套经济刺激方案,主要包括加征进口关税和提高出口退税率。2009年2月24日,政府又推出了第三套经济刺激方案,主要是通过降低消费税、减免服务税等,以刺激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与消费。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加速发展。为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印度政府积极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支持房地产业。2008年 10月央行通过国家住房银行提供 400亿卢比资金,要求公营银行尽快推出50万—200万卢比的住房贷款激励政策;11 月央行取消房地产贷款附加资本限制;允许房地产信贷公司向境外借款等。另外,主要措施包括帮助钢铁工业的发展,加速轿车产业和电子硬件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对纺织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等等。而且,作为农业大国,印度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也特别突出了对农业的支持。政府坚持对农业投入物的补贴;实行“农村就业保障计划”,尽可能地免除农民的债务,加大对农村投资力度,重点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收购价等。

第四,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一是增加石油、电力和核能等能源生产;二是加速交通运输建设,主要包括:发起铁路改造和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支持银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基础设施私有化改革,吸引外国投资基础设施;三是加快城镇建设,政府发起了尼赫鲁国家城市复兴目标城市改造计划,中央政府还拨款给各邦,积极支持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贷困难,印度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放宽贷款担保要求、敦促公营企业加速偿付所欠中小企业账款以及提供信贷支持等。

 

内需推动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爬升

强大的内需使印度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较少受到外部市场的冲击。从长期来看,国内巨大的市场也不断推动印度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所以,可以预见,未来印度对内需的严重依赖也会逐渐降低。

服务业在印度经济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人都认为,在21世纪早期的世界经济中,亚洲巨人之间的分工将是明确的。中国是世界的工厂车间,在制造各种东西。而印度是世界的后勤办公室:从修理软件的故障,到追查信用卡的贷款。印度的服务业是一片火热,但它的制造业却并非aihuau.com如此。从1990到2005年间,工业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差不多保持在停滞状态,徘徊于25%到27%之间。而在同期,服务业的比例则从37%飙升到52%。受糟糕的基础设施,官僚作风以及限制性的劳动法所阻碍,印度参与全球化生产的程度一直较低。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专家的测算,2005年印度制造业出口仅占GDP的6%,为37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出口占GDP比例是35%,约为7120亿美元。

由于具有庞大的国内市场、相对较低的工资成本但又具有先进技能的工人,印度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前来开展制造业业务。福特、现代、铃木都从印度大量生产和出口汽车。 LG电子、摩托罗拉和诺基亚都在印度生产手机,或有计划开始的生产,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出口。 ABB、施耐德、霍尼韦尔、西门子都在印度开设工厂,生产电气和电子产品供应印度国内市场或出口海外市场。为此,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乔德赫瑞说,全球制造业在印度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内需求所推动的。

随着进口许可证被逐步取消,关税不断降低以及日益自由化的汇率制度,都促成了印度持续的国内消费带动的繁荣。据波士顿咨询集团公司(BCG)估计,印度每年国内汽车销量上升至1995年的26.5万辆,急剧攀升到2005年的82万辆。在2007-2008财政年度的头8个月里,印度国内汽车销量已近87万。据福特亚太区商业开发执行董事大卫·斯奈德估计,印度的汽车市场,在未来10年里将增加一倍,从大约140万辆增至280万辆。这是福特预计在中国增长的四分之一(车辆数),但是高于预计将在东盟同期130万辆的增长量。相比之下,福特公司在北美、欧洲和日本的预计销售额将保持持平,亚太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其中重点在中国、印度和东盟),将是福特主要的增长市场。

    “国内需求如果发展起来,对于供应链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乔德赫瑞指出,“这就将是印度的发展模式。直到未来印度可以大幅改善其基础设施,并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印度市场敏锐的价格弹性也增加了在当地制造的激励。政府在开设特别经济区推动制造业增长,允许私人参与港口和对公路的大规模投资,以及其他措施,都已见成效。

    所以,虽然印度因为严重依赖内需而降低了在当前危机中的损失,但从长期来看,印度也将因为强大的内需而加强参与全球生产分工。随着在全球化中的参与也越来越深入,内需与外需并举必然是未来印度的发展之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4301.html

更多阅读

融资性担保公司 金融危机下行业担保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以及加深,包括珠宝行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将面临资金欠缺,发展困难的窘境。因而,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生存难题便成了倍受关注的问题。在近日举行的深圳市政协专题议政会上,与会

吴永平:金融危机下煤炭能源大集团的战略思考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4月20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英国国际煤炭会议公司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国际煤炭大会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近400名政府高官、企业家、专家学者参加大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中国煤炭

冯仑: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野蛮生长”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中国的房地产界有几门“大炮”,任志强是,潘石屹是,冯仑也是。  身为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的冯仑还有一个称号——“地产界的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很直率,说话很直白。在很多场合,无论是什么话题,冯仑总是能用一

TEENTIY:在金融危机下突围而出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TEENTITY是来自意大利最具欧洲历史文化气息和时尚潮流的奢侈品牌之一,是意大利上流社会成功人士首选的服装品牌。         昨天在中华广场TEENTIY的直营店,记者采访了广州新毅服装有限公司

个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餐饮业在金融危机下该如何应对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餐饮业在金融危机下,面对低迷的经济形势,该如何应对?    上月杭州城内,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的200多家知名餐饮企业代表,以主题报告和对话交流的形式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发展现代餐饮,扩大消费需求”的2009中国餐

声明:《在金融危机下反思内需:印度的启示》为网友蝎子红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