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 阅读《基业长青》之感想



   前不久,公司要求每人推荐一本书籍,我推荐的是《基业长青》。最初读到这本书是2003年,当时正值“非典”,印象深刻。这本书给了我比较强的震撼,此后多次重读,依然每次都有所获,在此也把读书的感想和各位分享。

    阅读斯坦福大学教授詹姆斯柯林斯的著作好像在读一本哲学书籍,当然,是企业管理的哲学。这个世界总有些天才能从繁乱无序、变化莫测的世界找出永恒不变的东西,虽然简单,但却精辟,乃至可以穿越时空而存在、可以不朽!

    作为管理思想的成果,作者通过18对“对照企业”的研究分析,找出了令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真理,以下基于书中的一些核心思想,作个小结。

建立核心价值理念

    建立企业,尤其是那些高瞻远瞩的企业,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同时建立一个整体系统协调一致的机制,不仅要管理层相信,而且要通过沟通使每一名员工都相信,形成一个整体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做出许多实质的举措,强化这种理念。通常高瞻远瞩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保存核心,刺激进步”,并且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

员工选择

    高瞻远瞩的企业对于员工的选择非常重视,他们只选择100%契合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人,为此而消耗的一切成本,这些企业都认为非常值得,也因此很自然,这些企业更喜欢培养内部的人成为中、高层管理人才,乃至成为整个企业的领袖(CEO)企业会尽一切可能使员工融入这个企业,从精神到物质,尽一切可能,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使员工感觉自己真正是这里的一员,是这里的主人,同时以此为自豪(精英主义)

企业文化

    高瞻远瞩的企业异常强调自己的文化,但同时超越教派主义的缺陷,极力鼓励,倡导首创精神(刺激符合核心理念的一切进步)。3M会给员工15%的自由时间进行自己认为有用的试验,同时拨出经费给各种计划小组,要求30%的销售额来自部门最近4年推出的新产品。

建立特殊机制

    也许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力量在左右世界,高瞻远瞩的企业在不知不觉中正好契合了这种力量要求的形式,进而得到这种力量的支持(得以进化)在无数风险中保存下来,并如同物种一般越来越具有生命力,越来越适应环境生存的需要。

    当然,这种力量并非偶然得到,是因为企业建立起不断超越自我,做的更好的机制,绝不骄傲自满,绝不沾沾自喜,不断制定更加胆大包天的目标(从整个企业到部门再到每一名员工)不断务实的盯住自己眼前的目标,任务是否可以做的更好,企业设立优厚的奖励机制,同时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来保证一切的顺畅(从宏观整体到微观细节)。

设定胆大包天的目标

    高瞻远瞩的企业不断向前,追求进步,同时通过严格的内部自检、自律机制淘汰没有意义的计划和目标,保留有益的内容,再把这些计划做深做大,形成不断刺激进步、淘汰劣品,保留有益部分,逐渐进化的局面。同时更令人钦佩的是,这些企业在应用这种机制的同时,不忘在前面设立一个更加胆大包天的目标,从宏观上在前方拉动企业前进。总之,在这样的企业,员工永远会感觉有追求不完的目标,永远有追求的动力,永远有自我超越和上升的空间。今天所有企业都在寻找有效的驱动力,这难道不是最成功而且永不枯竭的驱动力吗。

两个典型特征

    高瞻远瞩的企业有两个几乎一致的明显特征:

(一)权力更加扁平化,给员工更大的自由空间;

(二)追求公平而非最高的利润,并且不把此作为首要目标,反而倒象是企业实现核心价值以后的附产品。

    对于(一),中间包含着一个信号:信任。在经过严格筛选并确认符合公司核心理念以后,这些员工将得到企业最大程度的信任和支持,表现为给予员工各种支持以及更大的自我决策空间和权力。这再一次契合了公司组织机制所要体现的精神:员工属于这个团体,完全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的、虔诚的信任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反过来,在这个前提下,企业给予员工充分的权力,决定任何自己范围以内的事。

    对于(二),如同《易经》中包含的哲学:刚强进取而又居安思危,大起必有大落。书中利用中国传统的二元哲学将其总结为:务实的理想主义(典型的企业是“默克”)。这是两个极端,通常意义上,现实和理想存在矛盾和对立,但高瞻远瞩的企业通过确立、并全面贯彻一套系统的、适合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超越了此二元的对立性,达到令二者融合,并形成一种统一、互补的关系。最终,企业体现为:在核心价值理念的原则指导下,同时在极端的两个方面都致力追求卓越,也即是追求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导向Vs. 追求现实主义的利润导向(追求长期目标Vs. 追求短期目标;刚强进取Vs.居安思危)因为上述这些原因,这些企业认定:一次、两次实现产品最高利润不能保证企业永久长存、永远有生命力。

关注细节

    生命永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只是小手指骨折的时候,也会感到整个身体有问题。高瞻远瞩的企业致力于建立强大的机制,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小问题、每一个小环境,最终到每一名员工的细微之处都采用不遗余力的方式去贯彻企业的机制,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正因为如此,企业中的每一个点,每一名员工,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企业进化的原动力——从小步骤到大的战略转型,从解决问题到发现潜藏的商业机会,莫不如此。

鼓励行动

 基业长青 阅读《基业长青》之感想
    高瞻远瞩的企业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鼓励行动:“行动、改正、尝试”(沃尔玛的座右铭),不要害怕自己犯错误,“挫折与失败是我们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强生)。信任员工,鼓励员工进行尝试,试验,错了就改正,再尝试,正是在这样的指导原则下,这个世界才问世了这么多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企业才真正称的上伟大两个字。

永不满足

    最后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永不满足,这也需要建立一种实质的机制,P&G的多品牌竞争,波音公司的“敌人观点”,默克公司的机制更有点破釜沉舟的味道(主动让出部分市场占有率,刺激开发新产品)有了这些原则,有了这些机制,有了由此而产生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向前,不断进化,不断超越,还有什么能阻碍这些企业基业长青呢。

 

    后记:虽然本书作者一再强调“高瞻远瞩”的企业形成不是由于某位伟大的领袖,但如同华盛顿在美国独立后要求武官服从文官指挥一样,应该真诚感谢那些建设企业机制的“造钟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4697.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之史湘云的行酒令 红楼梦史湘云

《红楼笔记》之三百二十三风之子原创史湘云的行酒令,在这次行酒令中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尤其是经过刘心武先生的分析之后,所以,我打算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今天先说说这行酒令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吧。双悬日月照乾坤。闲花落地听无

《滑稽诗文》之滑稽文章二 古诗文 用在 文章中

《滑稽诗文》之滑稽文章(二)丑妇赋刘思真人皆纳令室,我命独何咎;不遇善任德,正值丑恶妇;才质陋且险,姿容剧摸母;鹿头猕猴面,推颖复出口。折额压楼鼻,两眼陷如臼;肤如老桑皮,耳如侧两手;头如研米槌,发如握扫帚。恶观压仪容,不媚加铺首。

《红楼梦》之李纨是啥样的老好人? 写红楼梦李纨的文章

《红楼笔记》之四百三十三风之子原创第五十五回开始,写探春、李纨和宝钗协理荣国府,就不能不提到李纨。在世人眼里,李纨就是个老好人。是的,没错。可是我们要往深里抠,看看这老好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真实的心态和意图。记得之前我在拙

惜《战雷》之烂尾 寒战2烂尾

惜《战雷》之烂尾作为一个时不常写些东西也看些东西的影迷,真心很佩服徐导和冯编的功力。初中刚学小说时候课本里说的,小说的目的在于刻画人物。当时做好学生的后遗症就是直到现在看东西对剧情不是太敏感,但是对人物刻画好的作品特别

声明:《基业长青 阅读《基业长青》之感想》为网友芯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