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作业成本法与构成要素分析(2)



作业:

    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对于一般的生产作业,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对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究工作,则难以量化,如果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量,为作业制订量化的标准。第三,作业具有单一的分配动因,作业的分配目标对于作业的消耗只能按照单一的成本动因线性分配,而作业中的某些成本项目可能与该成本动因并不线性相关;第四,作业必须与一定的组织机构对应,必须具有唯一对作业整体负责的一个组织单位。

    作业层次分类法把作业分为以下四类: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其中:

(1).单位作业: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数量成正比,常见的作业如加工零件、每件产品进行的检验等;

(2).批别作业: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批次数量成正比。常见的如设备调试、生产准备等;

(3).产品作业: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例如零件数控代码编制、产品工艺设计作业等;

(4).支持作业: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而使所有产品都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数量无相关关系,例如厂房维修、管理作业等。通常认为前三个类别以外的所有作业均是支持作业。

一个作业的定义包括以下内容:

作业的层次属性:作业属于哪一个层次;

作业的输出:计量作业产出数量的标准;

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企业需要计量成本的对象。这根据企业的需要而定。如可以把每一个生产批作为成本对象,也可以把一个品种作为成本对象。在顾客组合管理等新的管理工具中,需要计算出每个顾客的利润,以此确定目标顾客群体,这里的每个顾客就是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可以分为市场类成本对象和生产类成本对象。市场类成本对象的确定主要是按照不同的市场渠道不同的顾客确定的成本对象,他主要衡量不同渠道和顾客带来的实际收益,核算结果主要用于市场决策,并支持企业的产品决策。生产类成本对象是在企业内部的成本对象,包括各种产品和半成品,用于计量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果。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就是分配的原因,最新的作业成本核算/作业管理标准规定了三种成本动因:

    资源动因:表示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对于资源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

    作业动因:表示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对于作业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

    成本对象动因:表示其他成本对象对于成本对象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成本对象成本分配到其他成本对象。

分配路径:

    作业成本法中定义了很多的资源作业成本对象等可以参与成本归集与分配的对象,也定义了很多成本动因。分配路径就是把这些独立的分配对象和成本动因关联起来:例如:人工工资按照各个作业的人数分配到加工作业、检验作业,装配作业。加工作业根据各个生产批的加工共时分配到各个生产批号。成本从人工工资流到生产批号就是分配路径。分配路径把分散的作业成本要素组成完整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辅助要素

    会计期间:作业成本法按会计期间核算,因此需要确定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包含基础会计期间和复合会计期间,在传统成本法下,“月”是一个基础会计期间,是最短的会计期间,其他的会计期间包括季度和年。会计期间形成了层次结构。作业成本法下,会计期间通常也采用月、季度、年的自然会计期间,也可以自由定义:如可以按照旬或者周核算。

    组织层次: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确定实施对象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图对于实现作业成本法并不是必需的,但是通过把作业成本法的各种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等分配对象与具体的组织结构对应,可以明确各个组织层次的成本责任和目标,以及根据成本信息对组织进行成本绩效考核,从而有利于促成成本的降低。

作业成本法的灵活应用

 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作业成本法与构成要素分析(2)
1、应用作业管理思想。企业应适应买方市场的环境特点,深入开展增值性分析、因果联系分析,关注增值性及成本与产品服务、顾客的因果联系,以高质量、低成本、适销对路的产品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2.应用过程分析思想。企业应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与整体最优化,一方面重视产品开发和设计的管理,关注新产品的开发,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有效;另一方面关注销售、售后服务等非生产环节发生的作业成本。

3.传统成本法下,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往往高于其实际发生成本;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成本往往低于其实际发生成本。根据这一结论,对那些产品规格特殊且无明显市价规则、价格弹性也很低的产品,企业可以适当提高售价,赚取高额利润;对那些产量高、复杂程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企业可以适当降低售价,扩大市场占有率,赚取较高利润。

4.企业参照市场、行业、竞争对手等相关信息发现传统成本法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不够准确,影响到企业决策的正确性时,可以部分地采用作业成本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例如,企业产量较高的某类产品的定价如果出乎意料地高于市场价格或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价格,则有可能是传统成本计算高估了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

    又如,两类产品的工艺复杂程度相差很大,但会计资料却显示二者的产品成本相近,这也可能是传统成本计算低估了工艺复杂、产量低的产品成本;高估了工艺简单、产量高的产品成本所致。

5.企业可根据导致成本发生的不同作业,采用多个分配标准分配间接成本,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不再局限于直接人I或机器工时标准。

6.对于相对重要或者管理难度大的部门,企业可以局部使用作业成本法,立足于作业层次进行管理,充分利用非财务信息,结合财务信息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

7.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企业,可以对其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经常性的作业分析和过程分析,进行作业链、价值链管理,在变化的环境中实现局部或整体的优化组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506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原文地址: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作者:李财师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作者:李财师一、方法介绍1、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

简答题: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_冯亮能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一)理论依据不同  (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五)分期损益不同    (一)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作业成本法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及在我国企业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亦称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会计学者创建。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

从2012春晚看营销(2):情感营销,给你的菜里加一点盐

系列专题:春晚营销观察从2012春晚看营销(2):情感营销,给你的菜里加一点盐在营销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适度运用情感营销的策略,有时候能够起到春风化雨般的作用,今年春晚最大亮点是有了主题“回家过年”。该主题巧妙地运用了情感营销的力量,

王正华:我不是搅局,我是顺应大局(2)

 国有航空获得一系列财政注资以及民营航空的一系列变故让外界纷纷质疑民航业的垄断与不公平竞争。而在此之前,王正华曾多次向媒体抱怨,春秋航空上海至北京的“黄金航线”申请多年却批不下来,国际航线多次申请也无法到手。  但在表

声明:《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作业成本法与构成要素分析(2)》为网友法海你不懂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