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管理:曹操的用人之道



    在企业竞争时,往往会出现大公司被小公司超越的现象,新锐的力量就像春天的杨树一样生机勃勃,而僵化的大公司就像患病的大树一样慢慢枯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历史上的案例告诉我们,原因主要在如何选人、如何用人、如何待人。

    三国时期的公元200年,发生了一场扭转全国争霸格局的战役----官渡之战。在此战之前,曹操的力量只能算是群雄之一。此战之后,曹操成为霸主、统一天下的格局已势不可挡。

    是什么力量使得曹操在这次关键的战役中获胜?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战役之前对战局也很担忧,“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荀彧的回书总结了曹操与袁绍的四胜四败。

《三国志》记载如下:

    彧曰:“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

①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②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③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从历史看管理:曹操的用人之道
④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

    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荀彧的四胜四败精辟地总结了团队的力量不在于规模,而在于管理,其中人才又是关键,占到①③④三个方面。

① 如何选人的问题。经常有企业家问我有德无才的人、有才无德的人怎么使用。曹操一生在选人问题上是态度鲜明的,他在63岁(217年)时颁发的《举贤勿拘品行令》要求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③ 如何用人的问题。这关键是制度和法规的执行问题。可以说大部分企业家都会潜意识的认为制度和法规是约束别人的,而不是约束自己的。曹操在这方面是“法令既明,赏罚必行”。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而且曹操赏赐人是不吝惜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如何拉拢关羽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

④ 如何待人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家都在说“以诚待人”“从生意伙伴到事业伙伴”,这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有几分是从心底

    出发的,大家是心知肚明的。曹操手下有诸多吸纳自其他诸侯的人才,例如荀彧和郭嘉就都在袁绍处待过后主动转投曹操,可见曹操的“推诚心不为虚美”名不虚传。

    曹操的如何选人、如何用人、如何待人是很值得企业家推敲、反思、学习的。

【小档案】

    三国演义中,关于官渡之前曹操和袁绍的比较,《三国演义》中还有郭嘉的“十胜十败”论:

    “今袁绍有十败,主公有十胜,袁绍兵虽盛,不足惧也:

① 袁绍繁礼多仪,主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② 袁绍以逆动,主公以顺率,此义胜也;

③ 桓、灵以来,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主公以猛纠,此治胜也;

④ 袁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主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

⑤ 袁绍多谋少决,主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

⑥ 袁绍专收名誉,主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

⑦ 袁绍恤近忽远,主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⑧ 袁绍听谗惑乱,主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

⑨ 袁绍是非混淆,主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

⑩ 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主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

    主公有此十胜,于以败袁绍无难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6441.html

更多阅读

任正非的用人之道 曹操的用人之道

所谓用人之道,实质上讲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什么人,二是怎样用。曹操正因为深谙此道,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具体讲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广聚贤能曹操很早就认识到,要想创下帝国基业,巩固万里江山,人才是基础是必不可

揭密:波波球集团CEO的用人之道

昨天,从一个朋友哪里获得了一份波波球集团CEO冯斌的用人之道,今天特此在这里跟大家共享一下。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内容如下:1.从管理者的心态里要有”承认员工,用其所长的思想”,这是个通病,经常听很多经销商会说,员工这不行,

民营企业的特点 民营企业的用人之道

通过对所了解的民营企业实际遇到问题的分析,我认为民营企业的用人之道及企业文化才是问题症结所在。一、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人是企业的最富有能动性的宝贵资源,同时又是最难驾驭的生产经营要素之一。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合

声明:《从历史看管理:曹操的用人之道》为网友半醉亱未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