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谬误2为何怀才不遇的总是我(1)



系列专题:《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谬误2为何怀才不遇的总是我

  在我们的周围,似乎总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时常感觉自己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空有一身本事,无处发挥;空有无数奇思妙想,无人理解。而事实上,自认为怀才不遇者是并不一定真的怀才。一个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并且有能力来展现他的真才实学,就不怕没有伯乐。土里总是埋不住金子的,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陶醉于自己的曾经的“辉煌经历”,还要看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是社会需要的“才能”。正确的做法是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采取行动弥补自己的不足,主动推销自己。

  只有怀才不“欲”,没有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可能是自古以来读书人最常出现的一种心境。这可以从无数的寄情诗文中得到佐证。

 第13节:谬误2为何怀才不遇的总是我(1)
  在封建专制时代,一个人需要遇上明君,才有可能出人头地。但在机会平等的现代社会,“怀才”是否还会“不遇”呢?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除非是他自己选择不遇,否则一定可以找到他发挥理想的空间。我们只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历史上诸多怀才不遇的“现象”,就会发现其前提大多是一个假设的而非真实的条件,即“如果让他……那么就会…… ”。因此这些结论大多是不能或者是无法验证的。历史发展到了现在,还是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是真的怀才之人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还是那些自命“怀才”者在发牢骚呢?我们不能一概否认这些人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某种才能,但是看以看出一个喜欢哀叹和抱怨的人缺乏雄才大略者应有的恢宏气度,也没有志士仁人所具有的道德修养。

  所以说来,一个人如果一直慨叹怀才不遇,那一定是他的能力、性格或定位出了什么问题。因此,他应该先在观念上调整,必须承认自己未必如此有才,并设法改善调整自己,才有可能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有才之人。

  当然,钟鼎山林,人各有志。的确有不少人很有才华和能力却没受到重视。这应该是他没有足够的企图心去追求别人的重视。他可能不愿意委身一时,也可能是不愿意改变他的生活。但这是怀才不“欲”的选择,而不是怀才不“遇”的宿命。所谓有才能的人,就是有选择能力的人。没有才能的人,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所以说,有才干的人不会怀才不“遇”,只会怀才不“欲”。而通常情况下,一般人均易自觉或不自觉地估高自己的才能,并非只有赵括与马谡如此。如果达不到原定的目标,或者临时性地遭受挫折,便会产生牢骚与怨愤。在很不理智的心态下极易习惯性地将责任推向客观,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社会不重视自己。实际上,诸多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的一个通病,恰恰是忽略了对于自己的解剖与批评。如果能从主观入手,从自身找问题,认识自己的不足,充实并提高自己,调整原来的目标与心态,大多数的“不遇”问题均可解决。即使目前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也应逐步创造条件,为自己的出路多做准备工作。只有这样,在条件成熟需要自己的时候方可厚积薄发,举重若轻而游刃有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0071.html

更多阅读

第13节:主动精神是工作的最好导师(1)

系列专题:《高效执行力的精神源泉:自动自发》  主动精神是工作的最好导师  在现实世界里,有些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自我反省,养成了一种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

第43节:谬误9生理上的缺憾,让我自惭形秽(1)

系列专题:《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谬误9生理上的缺憾,让我自惭形秽  你是否曾为自己比别人矮而遗憾?你是否为自己平凡的长相而自卑过?你是否为自己缺乏健美的身材而气愤不已?你是否还在为不是双眼皮而叹惜?其实生活中没

第31节: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1)

系列专题:《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谬误6不听话的坏小子,难成大器  有一位知名的教师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最怕学校里的两类孩子,第一类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因为他们长大后可能回学校来当校长;还有一类是学习成绩

第16节:谬误2为何怀才不遇的总是我(4)

系列专题:《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在中西方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推销自我最成功的典型。其中最典型的在西方社会里,可以说是耶稣。他有12个门徒,他死了以后,他的思想被传播出去,影响了西方社会近两千年。中国就要推孔

第15节:谬误2为何怀才不遇的总是我(3)

系列专题:《二十几岁必须看透的50个人生谬误》  常言说得好:“勇猛的老鹰,通常都把它们尖刻的爪牙露在外面”。这不是启示人们去积极地表现自我么?精明的生意人,想把自己的商品待价而沽,总得先吸引顾客的注意,让他们知道商品的价值,这便

声明:《第13节:谬误2为何怀才不遇的总是我(1)》为网友青灯有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