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危机后尴尬的纸币(4)



系列专题:《纸币经济为何造成天下大乱:出轨的纸币》

  二是货币资产消费化。这是此次危机后要走的道路,需要深化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将储蓄引向消费,发展民生和实业。

  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2006年、2007年,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速度明显加快,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减缓,股票和债券在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快速上升。有人说,目前开始的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才刚刚开启序幕,其过程至少要延续半个世纪以上,之后才会达到相对平稳阶段。和国外相比,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在证券资产方面潜力十分巨大。其实,说全部资产结构调整才刚刚开启序幕或许更妥当些。货币化资产未必一定要转化成其他金融资产,直接消费应该更有意义,因为消费转向实物资产,增加实物资产储备。增加多样性的金融资产固然重要,但增加实物资产更加重要。

  增加多样性的金融资产固然重要,但增加实物资产更加重要。这些年,中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同时,货币资产向其他金融资产转移加快,结果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在迅速地下降,从10年前60%左右降到了现在的50%左右。这与经济现代化的方向背道而驰。任何现代化的经济都是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的经济。此次危机后,外需大幅下降,我们再次看到了内需和消费的重要性。现在,各种刺激消费的政策,特别是家电下乡的大规模实施,正是储蓄向实物资产转化的具体措施。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居民资产结构的调整总是分两个方向:一是证券化方向。比如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932年的40多点一直涨到1万多点,这期间正是美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二是消费化方向。人们的储蓄偏好一旦变成消费偏好,在宏观经济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其趋势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逆转。例如,美国储蓄率长期低于10%,即使奥巴马希望回到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最高点也仅为8?2%。在此期间,实物消费成为美国经济最重要的发动机。

  我们会得"美国病"吗?

  在经济上,特别是资本市场上,"美国病"的显著特点是:资金大批进入资本市场,特别是资源金融市场,靠资本市场的升值刺激和扩大消费,这种"击鼓传花"消费模式的最终买家是国际投资者。此次危机的原因在于这种模式,此次危机的结果是检讨和努力终结这种模式。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呈现"美国病"的初级症状。目前,我们的A股市场主要被金融、石油、煤炭三大行业主宰,这三个行业市值约占50%,利润占比在70%上下,但是,在对GDP的贡献中,这三个行业占比仅为15%左右。这组数字说明,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金融化已经相当明显。以"炒地"为核心的房地产业也应归为资源业,加上房地产,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金融化更加严重。

  为改变这一不合理现象,必须做两件事情:一是改变股市市值结构,努力发展实业类企业上市,当前要重点发展创业板,这是最典型的实业;二是努力防止资本市场泡沫,避免金融过度资本化,特别要避免过度资源金融化。

  多年来,严防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一直是央行、银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此类问题总是成为问题。2009年年中,在信贷资金创了天量暴增后,在股市经过了长达半年的大幅反弹后,这一问题似乎再次成了大问题。

 第46节:危机后尴尬的纸币(4)
  2009年5月13日,央行、银监会在京联合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这是完全对的,但又是完全不够的,必须明确强调要确保信贷资金主要进入实体经济中的实业部分,而不是再次进入资源部分和资源金融。

  1个月后,银监会向各地银监局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紧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强调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领域。前面讲过,中国的资本市场总体上是资源金融市场,银监会此举完全可以理解为对抗资源金融泡沫。目前,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实质是大力发展实业,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领域都在实业,特别是新兴实业,因此必须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两高一资"行业的新增授信,将信贷资源有效配置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除了严防信贷资金违规入市,银监会还应明确限制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资本市场。银行理财产品是储蓄证券化的重要渠道。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总销售额仅为90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08年底,这一数字达到惊人的37000亿元人民币,一年时间暴增到四倍多。目前情况下,银行储蓄有稳定收益,老百姓没有本金风险,只有通胀带来的贬值风险,而银行理财产品则有本金风险。2008年4月集中爆发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和负收益风波,已经不利于银行业形象,并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风险。银行理财产品流入股市,或者贷给有偿付风险的企业,都是把最后的风险留给老百姓,留给社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0649.html

更多阅读

第46节: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43)

系列专题:《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  做生意,不要相信“小数法则”  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骰子”。对上帝来说,一切都是确定的。  大数法则就是一种先验概率,而天生是“概率盲”的人类,却直觉地相信“小数法则”。  

第37节:危机是改变的原动力

系列专题:《活出生命的喜悦与自在:我靠挫折来栽培》  危机是改变的原动力  当生命出现危机,你要感到高兴,那代表你的困境出现新的契机,这是让你改变的最佳动力,要把它视为一个人生礼物,亲手拆开它,看它要你去做些什么。  让我们来谈

第8节: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4)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危机给中国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是坏事,某种程度上也是好事,至少使我们理清了一些过去几年争论得似是而非的东西,中国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增长路径。  我们通过越来越多的研究达成共识,支

第5节: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1)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第一篇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一个全球的、抽象的、历史的视角  最近被人问及最多的问题是,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坦率地讲,没有人能准确地给

第46节:识别支配事件的模式(3)

系列专题:《21世纪的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  行为模式  在这里的每个结构模式中,限制作用都逐渐变得越来越强大。开始阶段的快速增长,后来却神秘地消失了。高科技公司也许再也不能恢复自己开发突破性新产品的能力,因而也无法再现快

声明:《第46节:危机后尴尬的纸币(4)》为网友与你同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