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最坏的‘管‘--低恩、低威、低德的(2)

 第29节:最坏的‘管‘--低恩、低威、低德的(2)


系列专题:《本土管理文化精髓:管人要靠恩威德》

  三足鼎立之后,各国百姓都渴望休养生息,跟随刘备颠簸了半辈子的刘公子也巴望着享几年清福。可是,诸葛亮为了他那个水中月、镜中花般"恢复汉室"的梦想,偏不顺应天时与民意,置天下百姓于不顾,七出祁山,挑起连年战火。不仅如此,从《出师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大有"挟老天子"以令"新天子"、"挟死天子"以令"活天子"之嫌。好在刘禅公子天生"聪慧",他知道"分久必合"是大势所趋,也知道诸葛亮折腾不了几年就会一命呜呼。不是说"巧者劳而智者忧"吗?你诸葛亮既巧且智,那就让你去劳、去忧吧,俺老刘赶紧抓住这不多的时间可劲儿地吃喝、泡妞儿吧。不是有首歌唱得好吗?"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嘛!

  那么,庸主这把剑为什么会甘愿被"挟"呢?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仔细分析,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授人以"柄";

  二是被人夺了"柄";

  三是任人把持"柄"。

  授人以"柄"的是因为自己自知庸碌无为,干脆让与能人为我操劳,自己乐得自在,如,前面提到了聪明孩子刘禅之把"柄"授与诸葛亮;被人夺了"柄"的其实自己并不想作别人手里的宝剑,而是自己力量不足,才致大权旁落、为人所用,如,汉献帝之于曹操、光绪帝之于慈禧;任人把持"柄"的是自己被赶鸭子上架当了皇帝,而自己其实并不想当皇帝,如,喜欢工笔花鸟和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赵佶,还有明朝那个喜欢做木匠活儿的天启皇帝朱由校。

  也许有人对以上观点会嗤之以鼻,认为俺不过是在散布一些标新立异的噱头而哗众取宠罢了。可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吧。

  凡是庸主,几乎没有几个是得到善终的,不是被手握剑柄者所害,就是亡国后被起事者所杀,但刘禅即使是作了司马氏的俘虏,依然可以吃喝享受、玩乐泡妞儿,以至"乐不思蜀"。并且,刘禅不仅自己被封为安乐公,后人也还被封为驸马都尉,你说,阿斗难道是真的傻吗?也许阿斗小时候真的傻,刘备在长坂坡也真的是想摔死他算了。刘邦在逃命的时候不也两次把一对聪明伶俐的儿女扔下车吗?不想人算不如天算,刘备"长臂过膝",摔等于是"放",加上南方的土质疏松,千军万马踩踏之后,估计会有半尺多厚的浮土,所以,刘公子不但没摔死,反而一下给摔得开了窍,茅塞顿开了。

  请记住以上所说的话:庸主型领导,并不一定就是傻子!

  1 庸主型领导产生的内部条件

  人类有两大悲哀,一是想得到的都得到了,二是想得到的永远得不到。因此,对于轻易到手的东西人们都不会珍惜,而对于那些通过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得到的才认为是最宝贵的。

  好孩子一流,管人末流

  如果你在北京各大专院校、重点中、小学校附近租房,你会感到这里的房租普遍要高于其他地区,因为这些求租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京"伴读"的学生家长。家长"伴读"的后果,是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性漫延。很难想象,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以后,他们真的会有"铁肩担道义"的意识和能力!

  北京老张曾向一位抱上孙子的朋友道贺,不想朋友却说:"自从有了孙子,自己倒真成孙子了!"的确,好孩子是家中的"太阳",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都要围着他转,这些好孩子可以把家里人"管"得服服贴贴,但他们知道社会的复杂和"江湖险恶"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1185.html

更多阅读

第6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6)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对于美国金融系统的企稳,究竟有何判断依据?经济学家许小年分析认为,金融体系恢复正常功能,起码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资产价格跌到底,投资者在确认到“底”之后,才敢放心买入,反弹才具可持

第5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5)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如果金融系统的有毒资产不解决,金融机构就会萎缩。银行再萎缩,怎么向企业融资呢?这个是最大的问题。而影响实体经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体经济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  如果美国的有毒

第4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4)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有了示范效果,东欧国家、苏联等都跟进了。于是,原本世界上另外一半的计划经济也逐渐向市场经济方面调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是人类历史上全球化速度最

第3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3)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嘉宾韩秀云:次级贷款实际上本身并不大,但是投资银行做了杠杆,雷曼兄弟把1亿美元做成60亿美元,甚至更多。在美国,大部分投资银行的杠杆率为30∶1,雷曼兄弟达到了60∶1,房利美和房地美达到了10

第1节: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1)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第一章 最坏的日子真的远去了吗  有人说,萧条的唯一原因是繁荣。静止,增长,信心,兴奋,跳跃式发展,震荡,压力,停滞……经济总是在繁荣与萧条交替的周期性循环中前进。今天,很多人都遭遇了从未

声明:《第29节:最坏的‘管‘--低恩、低威、低德的(2)》为网友我的情敌叫七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